儿童文学名著导读汇总

别妄想泡我
955次浏览
2021年02月22日 18:17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

2021年2月22日发(作者:黏人的心动歌词)



儿童文学名著导读



第一章



儿童文学的概念:

< p>
儿童文学是适合儿童接受并为他们所喜闻乐见的文学作品;是为儿童创


造的 各类文学作品的总称;是具有独特艺术个性和审美价值的语言艺术;对儿童具有认识、审


美、娱乐、教育等多种功能和价值。



儿童文学的定义


:儿童文学是适合儿童阅读的、具有独特文学艺术性和丰富价值的各类文学


作品的总称,其中以专为儿童创造和编写的作品为主。



儿童 文学的范畴


:中国古时候有为儿童写的童蒙作品,但这些作品根据定义并不能算是儿童< /p>


文学作品。叶圣陶


20


世纪


20


年代的《稻草人》才算是中国第一本儿童文学作品。西方在近代


有《罗宾汉》、《圆桌武士》等向儿童灌输正确价值观的故事读物,但这两本故事书。都是从


成年人的文学作品里面浓缩出来的。现时出版界普遍根据年龄划分分别是

0~5


岁的学前儿童、


5~8


岁的 初小读者、


8~11


岁的高小读者、


1 1~13


岁的初中读者、


13~15


岁 的青春期读者。对


于学前儿童,图画故事书对他们非常适合,因为故事的每一页都有小量 文字配衬着图画,使儿


童不用明白文字的内容也可以理解。在西方,图画故事书是课室里 导读课的好帮手。另外,儿


歌和儿童戏曲都应列入儿童文学的范围。


儿童读者和成人读者


:①儿童文学之所以作为一个独立的 文学门类而存在,是因为它有着自


己特殊的服务对象和读者群体,这就是儿童。儿童文学 作品是作家试图与特定的读者群一一儿


童进行自觉或不自觉的艺术对话的产物。所以可以 这么说,儿童读者是儿童文学首位的、基本


的阅读者和接收者。②成人读者在儿童文学接 受领域的存在主要有两个方面的意义。一方面,


成人读者是儿童文学艺术生产过程的参与 者,也是儿童读者文学阅读过程的引导者和帮助者;


另一方面,成人读者参与儿童文学阅 读也具有其自身的意义和价值。



儿童读者的多样性

< p>
:表现在年龄、性别、智能、心理个性、文化等诸多方面,其中年龄因素


所 导致的儿童读者的多样性是最重要的一个方面。



儿童读者的特殊性






童年龄特征:儿童文学的服务对象 ,包括了


3-15


岁的全部儿童。参考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成


果,我们一般把整个儿童时期划分为三个阶段,即幼儿期(


3~6< /p>


岁)、童年期(


7~12


岁)、少年期(


13~15


岁)。各个时期的儿童在感觉、知觉、注意、记忆、 想象、思维、


言语、感情、意志等方面,都有着不同的心理年龄特征。

< br>




儿童文学的接受能力:儿 童文学的接受能力与儿童作为主体的生理一一精神现象有着多层


次的网络联系,而且文学 能力就是在这种网络联系中形成了自己的结构模式和接受特点。


儿童读者的文学能力结构 包括生理、心理、文化三个层面。



儿童读者的阶段性


:儿童阶段是人的一生中生活范围和生活内容迅速扩大、身心发展不断实


现飞跃的阶段,也是文学阅读兴趣、范围、能力不断发展变化的阶段。





儿童文学的特征

< br>:心理年龄特征、民族特征都只是儿童文学的一般性特征,儿童文学基本


的、本质 的特征应该是它艺术上的特征,也是儿童文学有别于成人文学的最基本的特征。



1.


富有儿童情趣,儿童文学最大的特征是富有儿童情趣。儿童 情趣指的是少年儿童的想象、思


想、情感等心理状态及与之相应的行为、语言在文学作品 中的艺术反映。


2.


具有直观性,由于


少年儿童的抽象思维能力比较薄弱,具体形象思维是他们认识世界的主要形式。


3.


具有叙事


性,少年儿童是以直观形象性思维为主的特点,儿童文学作 品宜采用叙事性的方式,这样才会


出故事、出形象,才符合儿童的特点,他们才易于接受 ,喜欢接受。


4.


富于想象性和幻想性,


儿童是富于想象和联想的。他们总是用自己创造性的想象来认识并诠释世界上的一切事物,这

< br>是由儿童的心理年龄特征所决定的。



第一章汇总


:认识和理解儿童文学的基本概念和特征,以及儿童读者的一些特性,儿童文学是


适合儿童阅读的、具有独特艺术性和丰富价值的各类文学作品的总称。讨论儿童文学时,一般


不局限于狭义的儿童文学,而是着眼于广义;不局限于现代意义上的儿童文学,而是兼容古典


意义上的儿童文学。儿童是儿童文学最基本的读者,而成人在一定的条件下,也必然会加入儿


童文学读者队伍中来。其中儿童读者的多样性表现在年龄、性别、智能、心理个性、文化 等诸


多方面,并且相对于成人读者而言,儿童读者的文学接受能力具有十分明显的特殊性 。其文学


能力结构包括生理、心理、文化三个层面。参照儿童心理学关于儿童心理发展的 阶段性理论,


可以把整个儿童读者的文学能力发展过程划分为幼儿、童年、少年几个建构 阶段,而儿童文学


作品也可以相应地划分为幼儿文学、童年文学、少年文学这几种不同形 态。儿童文学富有儿童


情趣,具有直观性、叙事性、韵文性,富于想象性和幻想性,其题 材广阔,主题明确而有意


义;结构完整,脉络清楚;语言规范、明快而优美。

< p>


第一章作家作品汇总:威廉


.

< br>戈尔丁《蝇王》、笛福《鲁滨逊漂流记》、斯威夫特《格列佛游


记》、德


.


拉马雷《圣经故事集》、马克


.


吐温《汤姆索亚历险记》《哈克贝利


.


弗恩历险记》 、


任大林《童年时代的朋友》、田小菲《绿叶上的小诗》《快乐的小诗》、梁芒《灯海和 星海》


《花季雨季》、布莱克《天真之歌》、叶圣陶《稻草人》、罗宾汉《圆桌武士》、 钟璞《也是


成年人的知己》、格雷厄姆《柳林风声》、费里克斯


.


萨尔登《小鹿班贝》、包蕾《猪八戒吃西


瓜》、鲁迅《从百草 园到三味书屋》张天翼《罗文应故事集》《大林和小林》、贺宜《鸡窝里


的金凤凰》、高 士其《我们的土壤妈妈》、秦文君《男生贾里》、洪讯涛《神笔马良》、冰心


《记小读者 通讯时》、张秋生《蒲公英》、骆宾王《鹅》、王春花《女儿与诗》、谌容《总统


梦》、 舒兰《虫和鸟》、安徒生《卖火柴的小女孩》、管桦《雨来没有死》、刘饶民《大海的


歌 》《月亮》、王宜振《月牙》





儿童文学的创作和阅读指导:



在儿童 作者创作的作品中,人们能够看到对现存的教育机制和他们生存的空间进行大胆嘲讽,


如 韩寒的《三重门》;以幽默笔法为掩护调侃了给儿童重压的成人世界,讽刺了包括母亲在内


的成年人,同时也敢于涉及“性”的,如蒋方舟的《正在发育》;进入诗意想象的生命空间,

< br>如吴导的儿童诗


;


穿梭于自由自在的梦幻世界的


,


如边金阳的《时光魔琴》


;

< br>沉醉于孤独忧伤的虚


无之境的


,


如郭敬明的《幻城》等。当然由于商业炒作的介入


,


也有一些不 太和谐的音符。




阅读指导:教育部 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


:


小学阶段学生课外阅读总 量应当达


145


万字


,


其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


,


注重情感体 验


,


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


感。 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


,


受到高尚 情操和趣味的熏陶


,


发展个



,


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其具体规定是


:


小学


1~2


年级的学生应该“能阅读浅近的 童话、寓


言、故事


,


向往美好的情境”


;3~4


年级的学生应该“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

< p>
,


初步感受作品中


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


;5~6


年级的学生应该阅读叙事性作品


,


了解事件梗概


,


简单描述自己


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阅读诗歌


,


大体把握诗意


,


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


,


体会诗人的


情感”


;7~9

< p>
年级应该能“欣赏文学作品


,


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


,


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


,


从中获得


对自然、杜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

< p>
,


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


;



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


,


能说出自己的体验


;


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儿童阅读指导步骤:



第一步:了解指导对象及图书情况。



第二步:根据学生的需要和图书的情况,帮助学生选择合适的儿童文学作品。



第三步:对作品的推荐和介绍。



第四步:组织作品评论。



第五步:巩固阅读效果。




“热爱,是最好的老师”


,


兴趣


,


是做好一切事情的动力。因为它“是一种促使人们把全部精力


动员起来


,


起着积极作用的情感”

(


苏霍姆林斯基语


)


。我们潜心研 究儿童文学


,


必须发自内心的


热爱儿童


,


热爱儿童文学事业


,


对它倾注自己全部的感情与精力


,


怀着崇高的使命感为 少年儿童提


供精神食粮。有了正确的写作宗旨、正确的教育思想


,


而后便可以依据自己的观察与体验


,


以极


大的兴趣与情致为孩子们创作


,


用 自己的笔去开启少年儿童的心扉


!


启迪他们分清是与非、正与< /p>


邪、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创作出少年儿童喜爱的文学作品来。



这一章着重探讨儿童文学的创作和阅读指导。从儿童文学作家走上儿童文学的主观原 因


,


以及他


们创作儿童文学的动机来划 分儿童文学作家的类型


,


可以把儿童文学作家分为两大群体六种 类


型。小学教师和幼儿教师与儿童文学的关系十分密切用儿童文学来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


,


同时也


可能在创作冲动出现时用笔去 描绘他们最熟悉的儿童。少年儿童参与儿童文学创作的现象也日


益明显

< br>,


开始成为儿童文学的一支生力军。儿童文学阅读指导可以帮助少年儿童明确文学 阅读的


目的性,使他们养成正确的阅读兴趣和习惯;引导少年儿童在阅读中提高文学欣赏 能力,掌握


文学欣赏的方法。家庭是少年儿童的生活环境,学校是少年儿童受教育的环境 ,所以要关注儿


童阅读的环境,掌握儿童文学阅读指导的步骤和多种方法。




第三章



儿歌和儿童诗



儿歌是一种适合年龄幼 小的儿童念唱、欣赏的歌谣。儿歌的主要对象是婴幼儿和低年级的小学


生。



儿歌的特点:儿歌生长于民间文学的土壤,流传的方式主要是“口耳相授, 代代相传”,主要


接受对象是低龄儿童,他们的年龄和心理特征及审美要求在相当程度上 制约着儿歌的特点。因


此儿歌篇幅一般都比较短小,思想内容简单、句式多样而富有变化 ,节奏鲜明,郎朗上口,易


唱、易记、易传。



儿歌的类型:



1.


摇篮曲《陈伯吹



摇篮曲》



2.


游戏歌《黑猫警长》



3.


数数歌



《一二三》《寒枫



数一数》



4.


问答歌



《朱晋杰



什么好》《什么东西有翅不能飞》《我唱歌儿骑着马》



5.


连锁调



《古铜钱》《砍竹子》《做习题》



6.


谜语歌



7.


绕口令



《夸骆驼》



8.

字头歌《头字歌》《猴子搭戏台子》《做手影》



《游湖人》



9.


颠倒歌《小槐树》



儿童诗的概念:



儿童诗是切合少年儿 童的心理特点,适合他们阅读、吟诵,为他们所理解、欣赏和喜爱的诗


歌。儿童诗是诗的 王国中的一员,具有一般诗歌的共性;同时,由于它是专供儿童欣赏的诗,


所有又具有独 特的个性。



儿童诗的分类:



1.


童话诗:是叙事诗的一种。是表现童话故事的诗歌,也可称为诗体 童话。



2.


儿童故事诗:是以诗的形 式叙述描绘故事并抒发情感的样式。



3.

儿童抒情诗:是以直抒胸臆、咏叹情思为主要特征的儿童诗。


4.


儿童讽喻诗:是针对儿童生活中某些不良现象或他们身上的不良习惯,以夸张讽 刺手法写成


的幽默诙谐的诗,又叫讽刺诗。


< br>5.


儿童散文诗:是用散文形式写的抒情诗。



6.


儿童寓言诗:是借用孩子能理解和接受的诗的语言,来叙述一个简短 生动的故事,以寄寓一


定的教训和讽喻意味的儿童诗,又称诗体寓言。

< br>


7.


儿童科学诗:是用凝练生动的诗句来描绘科学现象 、反映科学规律、赞颂科学精神的一种


诗。


< br>8.


儿童题画诗:是为画面或照片题写的诗。



儿歌与儿童诗的区别:儿歌与儿童诗都属于儿童文学中的韵文体裁,因而常被人们笼统地称作


儿童诗歌。其实从语义上说,儿歌与儿童诗是有区别的。一般来说,儿歌主要适宜于低幼儿< /p>


童;儿童诗虽也有适于低幼儿童的,但更多的是为童年和少年儿童创作的。



本章讲述了儿歌和儿童诗。儿歌是一种适合年龄幼小的儿童念唱、欣赏的歌谣 。儿歌是深受低


龄儿童喜爱的文学样式


,


它独特的艺术魅力是孩子成长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儿歌主要有四大特



:


内容浅近


,


主题单一


;


篇幅简短、结构简单


;

< br>形象单纯


,


意蕴简明


;


语言通俗


,


音乐性强。儿歌的

< br>形式多种多样


,


其分类没有统一标准。我们重点讲解了九 种类型


:


摇篮曲、游戏歌、数数歌、问


答歌、连锁调、谜语歌、绕口令、字头歌和颠倒歌。儿童诗的特点主要包括主题鲜明健康、情

感浓烈纯真、意境优美隽永、想象丰富奇特、叙事色彩浓重、情趣稚拙活泼、语言精美流畅

< br>等。如果按内容分


,


儿童诗可分为童话诗、故事诗、抒情 诗、散文诗、寓言诗、科学诗等


;


如按


表现方式分


,


则与一般诗歌相似


,


分为叙事诗和抒情诗两大类。




第四章



童话和寓言



一、童话的概念



童话是儿童文学的重 要样式


,


是一种具有浓厚幻想色彩的虚构故事。它完全借助幻想 来表现现实


生活和人们的理想、愿望。童话就是写给小孩子看的故事

,


不过这故事并不是普通的故事


,


也不


是真的故事。这故事是想出来的最可爱的故事


,

< p>
这故事把天底下所有的东西都当成人来看待


,


让< /p>


所有的东西互相交朋友


,


让好的愿望能实 现


,


让一切有趣的事情都能发生。



二、童话的起源和发展



童话来自民间 ,与神话、传说有着共生的紧密联系。童话的发展经历了民间童话到创作童话两


个发展阶 段。



1.


民间童话:是童话早期发展 阶段的形式,是以口头文学的形式出现、口耳相传的。



2.< /p>


创作童话:人们按照各自的理念对民间童话予以补充和改造,呈现出向创作童话过渡的迹< /p>


象。



三、童话的特征



幻想是童话艺术的基 本特征。在通话中,幻想是主体,是核心。幻想是童话的血肉和灵魂。没


有幻想,就没有 童话。



1.


童话的幻想植根于现实。



2.


幻想是童话反映现实生活的特殊艺术手段。



四、童话的分类



按照作品形象分:



1.


超人体童话《渔夫和金鱼的故事》《灰姑娘》《田螺姑娘》



2.


拟人体童话《丑小鸭》《舒克和贝塔》



3.


常人体童话《一个天才的杂技演员》



按照作者形象分:



1.


民间童话《贝洛童话》《格林童话》《意大利童话》



2.


文学童话《安徒生



野天鹅》《神笔马良》《杨楠



五彩云毯》《孙幼军



怪雨伞》《周锐




铃和梯子》《王一梅



大狼托克打电话》



根据童话体裁不同 ,还可分为散文体童话、童话诗、童话剧、童话故事和科学童话等。从容量


大小、情节繁 简、结构方法来看,童话有长篇童话、短篇童话、微型童话和系列童话之分。从


接受对象 出发,根据读者的年龄特征,童话又可分为婴幼儿童话(幼儿童话)、儿童童话、少


年童 话、成人童话等。



现代童话在虚实结合的形式上有了很大的创 新


,


主要是将小说写实手法引入童话创作中

,


改变了


传统以幻想为线的单线结构


,


使童话发展成双线结构


,


即同时在 幻想和现实两条线上推进情节的


发展。美国作家怀特的《夏洛的网》我国孙幼军的《怪老 头儿》就采用了这种写法。运用这种


结构不仅可以把社会、时代、人们的生活直接地、形 象地、大规模地搬到童话世界里来


,


而且还

营造出一种奇特的童话效果。两条线索相辅相成


,


不仅大大 拉近了童话与现实世界的距离


,


而且


增 强了读者接受时的共鸣和亲切感。



寓言



寓言是虚拟的寄寓于他人他物来 说明道理的言语


,


是形象性故事与哲理性寓意双重结合体的一种


文学样式。它以寓意为本体


,


用比喻寄 托、借此喻彼


,


把抽象的道理寄寓在生动形象的故事之


中。寓言的本质在于比喻,作为文学样式


,


它是 由比喻的修辞手法发展而来


,


是比喻的发展和高


级形态。寓言是“智慧的花


,


哲理的诗


,


真理的剑


,


人生的歌”


,


它既是开启人类智慧的金钥匙


,



是解剖人情世态病灶的手术刀。寓言是一种很有个性特点和价值的文体 。



寓言和童话的区别



寓言和童话都源自民间


,


受到神话、传说的直接影响


,


都采用了夸张、拟人、象征等多种



表现手法


,


具有较强的虚幻性


,


都蕴涵着一定的象征意义。然而


,

< p>
仔细比较寓言与童话,也不



难发现两者有着诸多差异。



1.


寓言的篇幅简短


,


语言精练


,


在一个短小的故事、场面


,


甚至片断中把寓意表达出来,所以寓言


字字如金


;


而童话篇幅较长


,


结构也比寓言复杂


,


注重对人物的刻画和细节的描写。



2.


寓言的寓意明确


,


以集中 、鲜明地表达道理为首要目的。为了更直接地表达寓意,许多寓言还


会在开篇或结尾直接 点明寓意


,


所以训诫意味比童话明显


;


而童话是以审美为第一功能的


,


教育功


能是要通过审美来得以实现的


,


所以道 理往往是含蓄地传递出来。



3.


寓言 和童话都具有虚幻性


,


但寓言以训诚为主旨

,


重视讽喻和影射现实


,


因而多着 眼于虚构事物


与现实事物之间的相似、相通之处


,


不受自然逻辑的束缚


;


而童话追求艺术真实,尊重故 事情节


发展的逻辑


,


达到真幻自然和谐 的结合。



4.


寓言中的形象是为表达 寓意而存在的


,


所以没有塑造个性形象的要求;而童话中的人物 形象则


必须有鲜明的性格特征。



四、寓言的特征



寓言是一种个性特征 突出的文学样式。它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来巧妙地阐明人生哲理,寄寓道



,


寄寓道德训诫


,


其最基本 的特征就是艺术结构的双重性


,


对此世界上著名的寓言作家、理 论家


都有形象精彩的阐释。中国当代著名寓言作家刘征把寓言的特质概括为寄寓深沉,意 在言外;


妙想天开


,


涉幻成趣。



五、寓言的表现手法


寓言是文学体裁的一种,所有文学艺术手法在寓言创作中都可能涉及,但它又是一种比较特殊


的文体,表现手法也有一定的倾向性。比较常用的主要有比喻、虚构、拟人、夸张、讽刺、叙

< p>
述等。



六、寓言在儿童文学中的地位与作用



寓言是儿童文学的一种体裁,适合儿童的审美益智,可以训练儿童的思维,以及帮助儿童建立

起对世界的哲理认识。



这一章着重探讨童话的概念、起源 与发展、特征、分类


,


童话在儿童文学中的地位与作用和童话< /p>


的创作


,


以及寓言的概念、起源和发展、 寓言和童话的区别、特征、表现手法、创作及寓言在儿


童文学中的地位与作用。创作童话 时要处理好幻想与现实的关系


,


展开孩子式的想象


,


进行自由


幻想


,


掌握童话入幻的方法。掌握寓言的特征表现


:


寓 言最基本的特征是寓体与本体的双重性


;


事情节的虚拟化


,


艺术形象的类型化


;


结构紧凑


,


篇幅短小


;


语言简练、隽永


,


风格犀 利、幽默。寓


言的表现手法有比喻、虚构、拟人、夸张和讽刺等。



第五章




儿童故事和儿童小说



儿童故事概念: 故事是侧重于事件过程的叙述描写,强调情节的生动性和连贯性,而对人物性


格较少作细 致描写与刻画的一种叙事文体。即为儿童创作的、适合于儿童阅读的故事,就叫儿


童故事 。



儿童故事的特征:儿童故事之所以一直受到儿童的青睐,甚 至还吸引成年人也一同走进故事世


界里,其艺术魅力主要来自儿童故事所具有儿童故事所 具有的特征。



儿童故事的种类:


< /p>


1.


生活故事:是选取发生的家庭、幼儿园或学校内外生活中的事 件,再加以改编,从而构成有


趣味的故事。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