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记文学的特点

巡山小妖精
963次浏览
2021年02月22日 18:23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

2021年2月22日发(作者:继父强奸继女)



传记文学的特点



一、传记文学概要





记载人物经历的作品称传记,


其中文 学性较强的作品即是传记文学。


传记文


学的基本特征是以历史上 或现实生活中的人物为描写对象,


所写的主要人物和事


件必须符 合史实,


不允许虚构。


在局部细节和次要人物上则可以运用想象 或夸张


作一定的艺术加工,


但这种加工也必须符合人物性格和生 活的特定逻辑。


在这一


点上它有别于以虚构为主的小说。所写的 人物生平经历必须具有相当的完整性。


在这一点上它有别于只写人物一事数事,


突出性格某一方面的报告文学、


人物特


写等。< /p>


它必须写出较鲜明的人物形像,


较生动的情节和语言,

< p>
具有一定的艺术感


染力。


在这一点上它有别于普通 的人物传。


传记文学一般采用散文的形式和手法,


有的和小说接 近。





这种文体在中国有悠久的传统。


古代传记文学大体上包括两类:


一类是历史


传记文学即史传文学,


一类是杂体传记文学即杂传文 学。


司马迁是第一位史传作


家,他的《史记》中的“本纪”、“ 世家”、“列传”几乎都是优秀的传记文学


作品,


一些历史人物 传记具有强大的艺术魅力。


司马迁开创的以人物描写为中心


的“ 纪传体”成为以后历代正史的标准文体。


班固的


《汉书》



陈寿的


《三国志》



范晔的《后汉书》、沈约的《宋书》、李延寿的《南史》、


《 北史》、欧阳修的


《新唐书》


等都包含一些较出色的史传文学篇 章。


杂体传记文学包括史传之外的


一切具有传记性质的作品如碑 诔、传状、自传等。秦汉时期即已出现这类作品,


但它的发达兴盛,主要在唐代以后,至 明清尤盛。杂传作家有韩愈、柳宗元、欧


阳修、王安石、宋濂、顾炎武、黄宗羲、戴名世 、全祖望等。杂传作品往往能道


正史所不能道,


作家的感情和倾 向也更鲜明强烈,


有许多优秀篇章。


专门成集的


有《列女传》、《圣贤高士传》、《高僧传》、《明儒学案》、《国寿录》等更


多的作品则编入各家的文集中。





到了近代,正式的史书和个人的传记逐渐分家?“五四”文学革命以后,文


学创作又从一般的文学作品中独立出来──史、


传、


文三者的关系发生明显的变


化,


传记文学也由传统的体裁向现代 的文体演变。


因为需要新的探索,


也因为新

文学作家中很少有人专门创作这种边缘性文体的作品,


在一个时期里传记文学显


得比较沉寂。


由文史学者朱东润撰写的


《张 居正大传》,


被公认为这个时期的代


表作品。此外,象鲁迅的自 叙性散文《朝花夕拾》、郭沫若的长篇自传《反正前


后》、《创造十年》


?


《革命春秋》等也可以看作是传记文学作品。中华人民共

和国成立以后,


随着回忆录和人物传记等文体的繁荣,


这种 情况有所改观,


陆续


产生了一些有影响的作品,


传记文学出现兴盛的趋势,


特别是一些英雄模范人物


的 传记文学作品


(


如吴运铎的


《把一切献 给党》



)


成为流传很广的青年读物。


《人


物》、《名人传记》等刊物也经常刊些传记文学作品





《传记文学 》


自一九六二年六月创刊,


至今届满三十八年,


是民国以来最丰


富的史学宝库,在海内外学术界享有「民国史长城」美誉。主持 人刘绍唐先生,


北大毕业,得其业师毕生提倡传记文学胡适博士传承,独负编辑重任。< /p>





《传记 文学》独自经营,且一向秉持客观、公正、实事求是、超党派、超政


治,摒弃旧有「完人 思想」与「偶像崇拜」的框框,为现代史与传记文学开拓一


个宽阔的领域。


旅美史学家唐德刚教授,


比较海峡两岸传记文学发展有


「一人敌


一国」


(梁启超评李鸿章语)


之评语,


而耕耘逾三分之一世纪的刘绍唐先生也被


誉为「野史 馆馆长」。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