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吸烟的危害

萌到你眼炸
509次浏览
2021年02月22日 18:58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

2021年2月22日发(作者:邻家少女初长成)


中学生吸烟的危害


——知识讲座










同学们 ,吸烟有害健康,这是人人皆知的常识,就连香烟盒上也写着这样的警世标语。


可最近,


校园里正值青春年少的中学生染上吸烟恶习的现象有所增加,


对 此,


学校领导非常


重视,正值第十七个世界无烟日的到来,特举 办《中学生吸烟的危害》专题知识讲座,希望


让同学们对香烟的危害有个更深入的了解,


自觉抵制香烟的诱惑。


也希望通过你们向你们的


亲人做吸烟有害健康的再宣传教育。


5



31


日是世界卫生组织发起的第十七个世界无烟日,


今年的主题是“控制吸烟,减少贫困”


。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到


2020


年,全世界的烟民人


数将由目前的

< br>12


亿上升到


16


亿,


因吸烟致死的人数将会由目前的每年


300


万人 上升到


1000


万人。


研究发现:


几乎一半的长期使用烟草的烟民死于吸烟有关的疾病,


他们至少减寿


10-15


岁。每年有


75

< p>
万人死于吸烟导致的疾病,每天有将近


2055


人 因吸烟死亡。如果说:


“世界


上最严重的毒品是什么?”


,最确切的答案是——烟草。






我国是烟草生产和销售的第一大国 ,


目前已拥有


3


亿多的烟民。


如果每人每天吸


3


元一


包的香烟,全国每天要烧掉


9


个亿,一年要烧掉


3285


个亿。香烟有如鸦片一样,正在侵蚀


着人们的 身体健康和经济财富,


并将深深影响下一代。目前,


主动戒烟的 人已越来越多,吸


烟者戒烟主要有


2


种 原因:一是身体健康已受到损害,不允许再吸烟,


如患支气管炎、


肺气


肿等。另一种是深刻体会到吸烟的危害性,自觉戒烟。对于前者,一般发生在老年 人,且危


害已明显发生。而后者,则可以发生于任何年龄段,危害相对较小。所以,我们 应该对香烟


的危害性有个正确的、全面的认识


,


才能自觉抵制香烟的诱惑。




一、烟草烟雾中的有害成分及其危害。






吸烟者 吸入香烟的过程,


使香烟在不完全燃烧过程中发生一系列的热分解与热合成的化


学反应,形成大量新的物质,其化学成分很复杂,从烟雾中分离出有害成分达

3000


余种,


其中主要有毒物质为尼古丁(烟碱)


、烟焦油、一氧化碳、氢氰酸、氨及芳香化合物等一系


列有毒物质。< /p>






1.


尼古丁。尼古丁是一种难闻、味苦、无色透明的油质液体,挥发性 强,在空气中极易


氧化成暗灰色,能迅速溶于水及酒精中,通过口、鼻、支气管粘膜很容 易被机体吸收。粘在


皮肤表面的尼古丁亦可被吸收渗入体内,


是 一种会使人成瘾的药物。


一支香烟所含的尼古丁


可毒死一只小白 鼠,


20


支香烟中的尼古丁可毒死一头牛。人的致死量是


50-70


毫克,相当


20-25


支香烟的尼古丁的含量。有两个典型的例子很能说明问题:英国一个长期 吸烟的


40


岁健康男子,因从事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一夜吸了


14


支雪茄和


40

支香烟,早晨感到


难受,


经医生抢救无效死去。另一个例子 是:


法国在一个俱乐部举行一次吸烟比赛,优胜者


在他吸了


60


支纸烟,未来得及领奖即死去,其它参加比赛者都因生命垂危, 到医院抢救。






那么,为什么每日吸卷烟一盒(


20


支)以上的人很多,其中尼古丁含量大大超过人的


致死量,


但急性中毒死亡者却很少呢?原因是烟草中的部分尼古丁被烟雾中的毒物甲醛中和

< p>
了,而且大多数不是连续吸烟,这些尼古丁是间断缓慢进入人体的。此外纸烟点燃后


50%


的尼古丁随烟雾扩散到空气中,


5%

< p>
随烟头被扔掉,


25%


被燃烧破坏,只有


20%


被人体吸收。


而尼古丁在体内很快被解毒 随尿排出。


再加上长期吸烟者,


体内对尼古丁产生了一定的耐受


性,因此发生急性中毒的现象较少,这就使得许多人忽视香烟的危害性而继续吸烟。






2.


焦油。是由好几种物质混合成的,在肺中会浓缩成一种粘性、能致癌 的物质。———


就是说,它能在它所接触到的组织中产生癌,


因 此,吸烟者呼吸道的任何部位(包括口腔和


咽喉)


都有发生癌的 可能。一个每天吸


15



20


支香烟的人,


其易患肺癌,


口腔癌或喉癌致


死的机率,要比不吸烟的人大


14


倍。平时 ,呼吸道上的绒毛能不断摆动,连续将肺中的微


粒和病菌扫入粘液中形成痰并将其排出,


而烟草烟雾中的化学物质除了会致癌,


还会逐渐破


坏这些呼吸道上的绒毛,


使粘液分泌增加,


病菌长时 间存留于肺中,


于是肺部发生慢性疾病,


容易感染支气管炎。< /p>


吸烟者咳嗽就是由于肺部清洁的机械效能受到了损害,


而使痰量大 大增


加了。


此外,焦油还会直接损伤肺泡上皮细胞的细胞膜,< /p>


影响并破坏细胞膜的通透性,


最终


将导致 肺气肿。这就是吸烟容易导致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的主要原因。






3.< /p>


一氧化碳。非常容易与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红细胞降低携氧能力,因而加重


心脏的负担,导致心脏病的发作,严重的会导致人的死亡。






吸烟对人体健康的危害通过下列一组数据也许更能说明问题:




全部肺癌的


85%

< br>是由吸烟引起的;



在口腔癌中,


50%-70%


与吸烟有关;



在肾 癌和膀胱癌



30%-40%


与吸烟有 关;




10%


的婴儿猝死是由被动吸烟引起的。


与吸烟者共同生活的人,


患 肺癌的机率比常人多出


6


倍;






大家都 知道吸烟有害健康,


但由于香烟的危害是个非常缓慢的过程,


短 时间内难于察觉


吸烟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所以同学们往往对香烟 危害性的知识了解不少,


但内心深处并没能


引起强烈的共鸣,因 此未能下定决心远离烟草。我们生物组曾在


2000


年以《探究 香烟的危


害》为课题,组织学生以金鱼为实验材料进行探究。方法是:向两个盛有金鱼和


500ml



的鱼缸中分别排入无过滤 的香烟烟雾


(


模拟被动吸烟


)


和经棉花过滤的香烟烟雾


(


模拟主动吸



)


,观察并记录金鱼的活动情况及致金鱼死亡 的香烟支数。结果:直接排入无过滤的香烟


烟雾,


5

< p>
支香烟可致金鱼死亡;而排入经棉花过滤的香烟烟雾


6

支半也可导致金鱼死亡。这


个实验清楚地说明了香烟的烟雾对金鱼有明显的伤害作用 。


同时也说明了香烟的过滤嘴起不


了多大的作用。


而且被动吸烟


(即二手烟)


的危害性更大。


本课题也因此在


2001.8


荣获


《第


六届全国青少年生物和环境科学实践活动》优秀活动项目全国三等奖。< /p>




二、吸烟的三大误区。






1


.只吐 不吸。有的人也意识到了吸烟的危害,但又无法解脱,于是,便认为只要不吸


进去就不会 造成伤害,其实不然。吸烟所散发的烟雾,可分为主流烟(即吸烟者吸入口内的


烟)



和支流烟(即烟草点燃外冒的烟)


。支流 烟比主流烟所含的烟草燃烧成分更多。


其中一


氧化碳,支流烟是 主流烟的


5


倍;焦油和烟碱是


3


倍;氨是


46


倍;亚硝胺是

< br>50


倍。其它许


多有害物质包括有致癌作用的硝酸氨等在 支流烟中浓度也比从主流烟中吸入的多。






2


.饭后 一支烟赛过活神仙。饭后,为满足消化的需要,血液多集中在胃肠道,脑部的


供血相对要 降低些,


这是正常的生理反应。


在胃肠道血液比较丰富时吸烟,


胃肠道对烟中有


害物质的吸收会更多,所以危害性也会更大。< /p>






3


.吸烟能“解酒”


。有很多人喜欢边喝酒边 吸烟,认为吸烟能“解酒”


,这也是错误的。


由于尼古丁能降低 血液中酒精的浓度,


这样,


就会给边吸烟边喝酒的人造成能喝的


“假象”



而实际上,


尼古丁虽能降低酒精的浓度,


但却不能减少酒精分解时产生的乙醛。同时,


酒精


能溶解尼古丁,从而使人体肠道对尼古丁的吸收量大大增加,其 危害也就更大。




三、烟瘾是什么?吸烟何以成瘾。






烟瘾主要表现在以下二方面:




(



)


、吸烟至少 数周,吸食量相当于每天


10


支以上的香烟,每支香烟至少含< /p>


0



5


毫克尼古


丁。




(< /p>



)


、突然停吸或减少烟草,

< p>
24


小时内至少会有下列种种不适的


4

< p>
种,诸如:




1


.渴望吸烟。2、烦躁。3、忧郁。







4、精神难以集中。




5、不安定。



6、头痛。7、昏昏欲睡。



8、胃肠功能失调。






那么,


吸 烟何以成瘾?一提起成瘾物质,


人们往往立即想到鸦片、


海洛因 、


大麻等毒品,


却忘了世界上使用最多、


危害最广的烟草。其实,


香烟与海洛因相比,


除了一个是合法 消费


品,另一个是违禁品外,


在其他方面几乎没有质的不同,< /p>


尤其是从物质依赖的角度看,


二者


更是如 出一辙。






吸烟的欲望和行为是通过人体血液中的尼古丁含量来调节的。


长期吸烟者体内的尼古丁


维持在一个恒定水平,机体已适应了这 种状态。因此,一旦停止吸烟,


体内的尼古丁水平便


会下降,< /p>


吸烟者就会感到种种不适。


就像高血压病人一旦血压突然降至正常 时,


反而会感到


头晕目弦及各种不适一样。

这些症状一般在戒烟后的三、


四天内最为突出,


尔后在


1


个月左


右渐渐消失。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戒 断反应。但少数症状,


如注意力难以集中、困倦等可持续


很长时 间。


与海洛因等毒品非常相似的是,所有戒断症状,一经吸烟便可立即缓解,这也是


所有成瘾物质的共同特点。所以,戒烟能否成功,最关键的就是开头这一两个月。这就需要< /p>


有坚定的意志和决心才能抵制香烟的诱惑及体内的种种不适。




四、怎样应对烟瘾的发作?




1


.尽可能做些别的事转移注意力, 试改变或避开这种令自己想吸烟的情况。




2


.提醒自己戒烟的原因。




3


.如果可能尽量在没有人吸烟的环 境当中工作。




4

< br>.喝一大杯水,也可吃一点高蛋白食物。




5


.嚼一片不含糖的口香糖。




6


.数数吸烟的种种害处。




7


.提醒自己己有成千上万的人已经 成功戒烟,你也一定可以。




五、中学生应自觉抵制香烟的诱惑。






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中学生守则》均明确规定,禁止中学生吸烟。这是从学生的


身心健康上关心、爱护学生。






1


.从生 理上:中学生正处在长身体的青春期阶段,身体各器官系统还没有发育成熟,


对香烟烟雾 危害的抵抗力还比较弱,


容易遭受香烟烟雾的伤害。


据研究:< /p>


青少年吸烟成瘾可


能引起思维过程的严重退化和智力功能的损伤,


严重的会导致思维中断和记忆力障碍,


吸烟

者的联想、记忆、想象、计算、辨认力、智力效能比不吸烟者减低了


10%


左右,而且注意


力难以集中。






2



从经济上:


中学生的首要任务是学习而不 是赚钱。


在经济上完全依赖于父母的支持,


并不具备独立自主、 自食其力的能力。吸烟的学生一旦发生“经济危机”


,往往采取一些非

< br>法的手段,如偷家里的或他人的烟与钱,甚至不惜抢劫、敲诈勒索,做出违法乱纪的行为。





3


.从道德上:吸烟不但危害身体健康,还污染空气,损害周围人群的健康。可以说 ,


在公共场所吸烟,是很不道德的表现。






目前, 青少年吸烟已成为我国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据调查,我国


70

< br>%


以上的吸


烟者,开始吸烟的年龄都在

< br>15-20


岁之间。同学们可以仔细算一算:假设从


15


岁开始吸烟,


每天平均吸


5

< p>
支香烟。按照我国公民平均寿命


75


岁计算。一个 烟民一生将吸掉


10



9



5


百多支(近


11


万支)的香烟。同学们,五支香烟就可结束一条金鱼的生命,如果不远离香

烟,你一生中吸掉的香烟将对你的身体健康产生多大的伤害。世界卫生组织曾报告说:


90%


的肺癌、


75%


的肺气肿和< /p>


25%


的冠心病都与吸烟或被动吸烟有关,


吸烟平均能减少人的寿命


10-15


年。

也许有的同学会说:


“我爸爸、


我爷爷已经吸了好几十年的 烟了,


怎么没什么病?”


那么,


请你仔 细观察一下,


如果你的爸爸或爷爷最近痰比较多了,


有时还常不 自觉的咳嗽几


声,可以说,老人家也许已经患上了慢性支气管炎了。同学们,从老年人的 咳嗽声中难道你


还不能清醒过来吗?为了你和他人的健康,请自觉抵制香烟的诱惑吧!< /p>




中小学生持续吸烟的心理原因









由于青少年时期是一个较为独特的时期,无论是为了“显示自 己成熟”


,还是因为“解


闷”



“模仿”



“好奇”



“受别人纵容’




其中总有一部分人吸食一支或几支之后便不再吸了,


因为这个特殊时期过去以后 ,他们的心理日渐成熟,心理上的各种矛盾被固定的思维方法、


固定的世界观代替。


但也总有一部分人吸食第一支以后就开始持续吸烟,


其原因可能主要 有


以下四种


:







I.


来自朋友、同学、同伴的压力。他们互相影响、互相鼓励吸烟, 互相敬烟。而伙伴的


激励作用最容易强化个体不正确的吸烟态度与信念。


例如,


同学在一起聚会娱乐时,


朋友敬


烟,又不好意思拒绝,在这种情况下吸烟逐渐形成



习 惯,


心理上、


生理上慢慢地都上瘾了。


这就是我们经常见到的“青少年在一起时抽烟更厉害”的原因。








2.


长时间承受较大的生活压力。由 于青少年在学习、恋爱、就业、生活等方面的压力较


多,



而知识,经验又足,情绪不稳定,承受和调节能力较弱,这些因素都会促使他们在吸


烟行为上寻求心理慰藉,导致持续吸烟。








3.


坚持认为吸烟有一定的益处。有些青少年由于受社会误导,认为 只有抽烟才能显示男


子汉的风度和气质,能帮助自己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


:


吸烟能够摆脱紧张情绪,能够提神、


解愁、解乏


;


抽烟是成熟男人的一种社交方式


;


抽烟是社会交际的必需品


;


吸烟能增加国家税


收,吸烟能降低失业率等等。许多人都是由于这些错误认识


(< /p>


’偏见”比“无知”相距真理


更遥远


)< /p>


而逐渐形成抽烟行为。








4


‘受老师或偶像或其他学生尊敬的人的吸烟行为的强化影响。人类 行为的形成是个学


习、模仿、逐步定型的过程。青少年正处在学习、成长的时期,老师、 家长的吸烟行为在青


少年中往往起到误导作用,并使反吸烟教育的说



服力下降。


许多电影、


电视中的英雄人物、


领袖人物的吸烟行为都会对青少年吸烟心理产生< /p>


极大的误导和不良影响。


这种误导使吸烟行为逐步定型,


即使过了青春期,


这种定型的行为


仍不会消失, 反而会一直延续下去。






北京名校不提倡中学生带手机的主要理由





一是不安全。首师大校长石彦伦认 为,手机是贵重物品,


孩子带手机上学很惹事。


上体育课


或搞其他活动时容易丢失,


给老师增加不必要的麻烦。


一些不法分子见手机起意,


专抢中学


生手机,有的还伤 了孩子。孩子之间因打手机和发短信息不当,也引起了不少纠纷。








二是影响学习。


人大附中在给家长的 通知中明确写上上学不许带手机的字样。


许多学校


的任课老师反 映,


有的学生上课接手机,


影响自己也影响老师和同学。


有的学生偷偷发短信,


压根儿不注意听讲。已经发现多名学生因迷恋发 手机短信成绩下降。








三是引 发攀比心理。刚刚考上某名校的高一新生,非让妈妈掏


4000


多元买了一个彩屏


手机,


这已是他上中学以来换的第五个手机了 。


只要手机新款一出来,


总有许多中学生缠着

< br>父母买。给孩子买吧,增加了家庭经济负担,不给孩子买吧,怕同学瞧不起孩子,难为了家


长,助长了孩子的攀比心理。








京城名校校长和教师普遍认为,校园可用


IC


卡电话,同学有急事告诉家人还是很方便


的。目前中学生应该对手机说“不”


,希望家长配合。等手机像笔那样普遍用起来时,再让


手机进中学校园不 迟。









中学生早恋的危害





1.


早恋危害中学生的身心健康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