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古诗:《枫桥夜泊》原文译文赏析

别妄想泡我
855次浏览
2021年02月22日 20:44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

2021年2月22日发(作者:苗苗报)




小学古诗:


《枫桥夜泊》原文译文赏析










《枫桥夜泊》






唐代: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译文】






月亮已 落下乌鸦啼叫寒气满天,江边枫树与船上渔火,难抵


我独自傍愁而眠。

< br>





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寒山古寺,半夜里敲响的钟声传到了我


乘坐的客船。






【注释】






枫桥:在今苏州市阊门外。








夜泊:夜间把船停靠在岸边。






乌啼:一说为乌鸦啼鸣,一说为乌啼镇。






霜满天 :霜,不可能满天,这个“霜”字应当体会作严寒;


霜满天,是空气极冷的形象语。






江枫:一般解释作“江边枫树”


,江指吴淞江,源自太湖,流

< p>
经上海,汇入长江,俗称苏州河。另外有人认为指“江村桥”和


“枫桥”< /p>



“枫桥”在吴县南门(阊阖门)外西郊,本名“封桥”



因张继此诗而改为“枫桥”






渔火:


通常解释,


“鱼火”


就是渔 船上的灯火;


也有说法指


“渔


火”实际 上就是一同打渔的伙伴。






对愁眠:伴愁眠之意,此句把江枫和渔火二词拟人化。就是< /p>


后世有不解诗的人,怀疑江枫渔火怎么能对愁眠,于是附会出一


种 讲法,说愁眠是寒山寺对面的山名。






姑苏:苏州的别称,因城西南有姑苏山而得名。






寒山寺 :在枫桥附近,始建于南朝梁代。相传因唐代僧人寒


山、拾得曾住此而得名。在今苏州市 西枫桥镇。本名“妙利普明




塔院”


,又名枫桥寺;另一种说法,


“寒山”乃泛指肃寒之山,非


寺名。寺曾经数次重建,现在的寺宇,为太平天国以后新建。寺


钟在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被日本人运走,下落不明。






夜半钟声:当今的佛寺(春节)半 夜敲钟,但当时有半夜敲


钟的习惯,也叫「无常钟」或「分夜钟」


。宋朝大文豪欧阳修曾提


出疑问表示:


“诗人为了贪求好句, 以至于道理说不通,这是作文


章的毛病,如张继诗句“夜半钟声到客船”


,句子虽好,但那有三


更半夜打钟的道理?”可是经过许多人的实地查访,才知 苏州和


邻近地区的佛寺,有打半夜钟的风俗。






【赏析一】






这首七绝以一

“愁”


字统起。


前二句意象密集:


落月、


啼乌、


满天霜、江枫、渔火、不眠人,造成一种意韵浓郁 的审美情境。


后两句意象疏宕:城、寺、船、钟声,是一种空灵旷远的意境。

< p>
江畔秋夜渔火点点,羁旅客子卧闻静夜钟声。所有景物的挑选都


独具慧眼: 一静一动、一明一暗、江边岸上,景物的搭配与人物


的心情达到了高度的默契与交融,共 同形成了这个成为后世典范


的艺术境界。






全诗抓 住一个“愁”字展开。如果说“月落乌啼霜满天”多


少透示着凄清悲凉,那么“江枫渔火 ”难道不给诗人一点光明与


温暖吗?然而,


“对愁眠”


却凸现在人们面前。


旅途的孤独、


寂寞,




牵起诗人的满怀愁绪,更遇上残月衔山、 乌鸦悲啼,满目寒霜洒


遍江天,一个迷茫、凄清、寂寥的背景已经形成,奠定了全诗以< /p>


“愁”为中心的基调。人在逆境中(从诗的字里行间可以品味出


来 )


,最忌的是景物伤怀,诗人泊船于枫桥之下,本来心情就已凄


恻,却偏逢残月。外出旅游者(也许作者不是旅游家)往往会对


家人无限牵挂,可谓归心 似箭,盼望与家人团圆,然而,他却客


舟孤苦、愁怀难遣。残月也许已给诗人一丝莫名的 预示,更兼乌


鸦悲鸣的不祥之兆


!


(听 到乌鸦啼叫,人们都会将其与不详联系)


满天的飞霜又怎能不令诗人一阵阵心寒?





< p>
“江枫渔火对愁眠”


。经霜后鲜红似火的枫叶与渔船上星星点


点的灯火,在霜天夜晚呈现出一种朦胧美,给这幅秋江月夜图平


添几分悦目赏 心的风姿,绘景已达到美得无瑕的境界!然而,作


者着力渲染秋江月夜的美景时,


笔束一顿便绘出一个


“愁”


字来。

< p>
作者为什么愁?有几多愁?景愈美则情(愁)愈烈。诗人面对美


景,却没有 半点的欢乐,愁得辗转反侧,这是为什么?我们回顾


前文“月落”



“乌啼”



“霜满天”

< p>
,俗话说天黑怕鬼,诗人心中的


“鬼”是什么?是他的仕途得失、宦海沉浮 ?还是家事索怀、亲


朋离散?诗中没说,


不得而知。

< p>
但诗人无心欣赏夜景、


孤独难眠,


我们不难想象他 心中之愁。郁结难抒,确实不是言语说得清的。


从他害怕乌啼,我们可以觉察他心中一定 有什么事(或人)令他


担心,以至乌鸦的啼叫声也令他心烦意乱。霜,是诗人描绘的这< /p>


幅秋江月夜图的组成部分。玉屑般的飞霜给人一种素雅高洁的美


感 ,然而和“乌啼”


“愁眠”联系起来理解,这霜就有点“不妙”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