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神话人物图文介绍
红色羊皮纸-安全基地
中国古代神话人物图文介绍
女娲
女娲是中国历史神话传说中的一
位女神。
与伏羲为兄妹。
人首蛇身,
相
传曾炼五
色石以补天,
并抟土造人,
制
嫁娶之礼,
延续人类生命,
造化世上生灵万物。
女
娲是中华民族伟大的母亲,她慈祥地创造了我们,
又勇敢的照顾我们免受天灾。
是被民间广泛而又长久崇拜的创世神和始祖神。
她神通广大化生万物,
每天至少
能创造出七十样东
西。
《太平御览》:女娲在造人之
前,与正月初一创造出鸡,初二创造狗,初三创造
羊,初四创造猪,初六创造马,初七这
一天,女娲用黄土和水,仿照自己的样子
造出了一个个小泥人,她造了一批又一批,觉得
太慢,於是用一根藤条,沾满泥
浆,挥舞起来,一点一点的泥浆洒在地上,都变成了人。
为了让人类永远的流
传下去,她创造
了嫁娶之礼,自己充当媒人,让人们懂得「造人」的方法,凭自
己的力量传宗接代。
p>
女娲补天的记录见於《淮南子》:在洪荒时代,水神共工和火神祝
融因故吵架而
大打出手
,
最后祝融打
败了共工,
水神共工因打输而羞愤的朝西方的不周山撞去
, <
/p>
哪知那不周山是撑天的柱子
,
不周山崩裂
了,撑支天地之间的大柱断折了,天倒
下了半边,出现了一个大窟窿,地也陷成一道道大
裂纹,山林烧起了大火,洪水
从地底下喷涌出来,龙蛇猛兽也出来吞食人民。人类面临着
空前大灾难。
女娲目睹人类遭到如此奇祸,感到无比痛苦,於
是决心补天,以终止这场灾难。
她选用各种各样的五色石子,
架
起火将它们熔化成浆,
用这种石浆将残缺的天窟
窿填好,
随后又斩下一只大龟的四脚,
当作四根柱子把倒塌的半边天支起来。<
/p>
女
娲还擒杀了残害人民的黑龙,
刹住了龙
蛇的嚣张气焰。
最后为了堵住洪水不再漫
流,女娲还收集了大量
芦草,把它们烧成灰,埋塞向四处铺开的洪流。
经过女娲一番辛劳整治,苍天总算补上了,地填平了,水止住了,龙蛇猛兽敛迹
了,
人民又重新过着安乐的生活。
但是这场特大的灾祸毕竟
留下了痕迹。
从此天
还是有些向西北倾斜,
因此太阳、
月亮和众星晨都很自然地归向西方,
又因为地<
/p>
向东南倾斜,
所以一切江河都往那里汇流。
当天空出现彩虹的时候,
就是我们伟
大的女娲的补天神石的彩
光。
女娲劳苦功高,在西汉的《运
斗枢元命苞》中,女娲被列为和她的哥哥伏羲、尝
百草救人无数的神农为中华民族人始之
初的三皇。
王母娘娘
传说中的女神。原是掌管灾
疫和刑罚的怪神,后於流传过程中逐渐女性化与
?M
化,而成为
年老慈祥的女神。
根据古书《山海经》的描写:「西王母其状
如人,豹尾虎齿,善啸,蓬发戴胜,
是司天之厉及五残。」(意思好像是说:西王母的外
形『像人』,长着一条像豹
子那样的尾巴,一口老虎那样的牙齿,很会用高频率的声音吼
叫。满头乱发,还
戴着一顶方形帽子。
是上天派来负责传布病毒
和各种灾难的神)
。
可见外形很恐
怖,
而且是位散发灾疫的煞神!
《汉武帝内传》
< br>谓其为容貌绝世的女神,
并赐汉武帝三千年结一次果的蟠桃。
道
教在每年的三月初三定为王母娘娘的诞辰,并於此日盛会,俗称蟠桃盛会。
中国一些学者、专家研究认为,神话色彩
浓厚的西王母(王母娘娘)在历史上确
有其人。
玉皇大帝
道教称天界最高主宰之神为玉皇大帝,
犹如人间的皇帝,
上掌三十六天,
下握七
十二地,掌管一切神、
佛、仙、圣和人间、地府之事。亦称为天公、天公祖、玉
帝、玉天大帝、玉皇、玉皇上帝
。
据《玉皇本行集》记载﹕光明妙
乐国王子舍弃王位,在晋明香严山中学道修真,
辅国救民,渡化众生,历亿万劫,终为玉
帝。
有说玉皇大帝就是道教的「元
始天尊」
(即玉清元始天尊的简称。道教所供奉最
高的神。)<
/p>
岁星太岁
岁星太岁,民间传说中的凶
神。一说为木星
(
岁星
)
,一说为主四时寒暑之神,一
说为十二时辰之神。自西汉始,人们认为凡建筑
,迁徙,嫁娶等吉凶皆与其方位
有关。若犯之而动土,便会挖道一肉块,即凶神之化身,
并将招致灾祸。旧俗每
有建筑动土之事,
必先探明其方位以避之
。
元明后设有专坛祭祀。
后世亦以名凶
恶之人。俗语「竟敢在太岁头上动土」,即源於此。意为胆大妄为。
人人说
命犯太岁
衰命---就是指他!!
真武大帝
真武大帝的来历:真武大帝,又称玄武神,玄天上帝。据《太上说玄天大圣真武
本传神咒
妙经》
,
真武大帝是太上老君第八十二次变化之身,
托生於大罗境上无
欲天宫,净乐国王善胜皇后之子。皇后梦而吞日,觉而怀
孕,经一十四月及四百
余辰,降诞於王宫。后既长成,遂舍家辞父母,入武当山修道,历
四十二年功成
果满,白日昇天。玉皇有诏,封为太玄,镇於北方。玄武一词,原是二十八
宿中
北方七宿的总称。屈原《楚辞》之《远游》篇有句称,「召玄武而奔属」。玄武
p>
七宿之形如龟蛇,故注称,
「玄武谓龟蛇,位在北方,故曰玄,身有
鳞甲,故曰
武」。北宋开宝年间,玄武神降於终南山。
太平兴国
六年
(981
年
)
封为翌盛将军。
宋真宗大中祥符七年
(1014
年
)
加封为翌圣保德真君,后为避圣祖赵玄朗之讳
,
改玄武为真武。
宋真宗、
宋徽宗、<
/p>
南宋钦宗等屡有加封。
元代大德七年
(1
303
年
)
加封真武为元圣仁威玄天上
帝。明成祖崇奉真武,御用的监、局、司、厂、库等
衙门中,都建有真武庙,供奉真武大
帝像。永乐十年
(1412
年
)
又命隆平侯张信
率军夫二十余万人大建武当山宫观群,使武当山真武大
帝的香火达到了鼎盛。
太上老君
生卒年不详。字伯阳,諡曰
聃,春秋时楚国苦县人。曾任周朝守藏室之史。主无
为之说,后世以为道家始祖。孔子尝
往问礼,着有《道德经》五千余言。现今社
会各行业中,如:铁匠、煤窑匠、碗筷匠、磨
刀匠、蹄铁匠等,皆祭拜老子为祖
师爷。亦称
为伯阳、太上老君、老聃、老君、老子、老子道君、李伯阳、李老
君。
在中华文明浩如烟海的书籍中,在国外被最
为广为翻译和阅读的一本书要算是
《道德经》。《道德经》中所说的中心思想是:「道」
,而「道」是「道可道,
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道」的
意思虽然比较难明白,但我们可以说「道」
的意思是「自然」。
道家认为,个人不应该反对「道」,而是要顺从於「道」,按
「道」行事。争权
夺利是荒唐的,也是非常不道德的。
「道」是
不败的,人应该顺其道而行。道家
认为水是非常柔弱的,
心甘请
愿地向低处流去,
即使遇上最弱的力量,
也不表示
反抗,然而水却是不可摧毁的。反之,最坚硬的石头也有被水击破的那一天。对
於个人,朴素和自然是值得讚扬的。暴力应该被避免,人应当清心寡欲。人不应
该改变
世界,而是要尊重世界。对於政府,无为而治政策是最聪明的方针。通过
更繁複的法制或
是强制实行法制,
通常是使事情便得更糟。
高税赋和战争都和道
家的哲学精神相违背。《道德经》的影像巨大。这本书的篇幅很短,中文不到
6000
字,但其思想的内涵却是极其丰富。在中国,虽然儒家思想是中国
历代哲
学的主流,
不过儒家的哲学中吸收了道家的很多思想,<
/p>
儒家还是很尊重道家思想
的。
太上老君是道教最高神之一,
是三大
超级神中的一位。
他之被神圣化,
始於东汉。
< br>东汉的张陵
(后来的张天师)
创设天师道,
为了和佛教抗衡,
便抬出老子为祖师,
并尊为太上老
君。后称「太上道德天尊」。其后道教典籍将老子极度神化,谓其
生於无始之时,无因而
起,是万物之先,元气之先。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嫦娥
嫦娥是帝喾的女儿,也称姮娥。
美貌非凡。后羿的妻子,相传后羿是尧帝手下的
神射手。
《淮南
子.览冥训》中说,后羿从西王母处请来不死之药,嫦娥偷吃了
这颗灵药,
成仙了,
身不由主飘飘然地飞往月宫之中,
在那荒芜
的月宫之中度着
无边的寂寞岁月。
嫦娥飞升月宫后,
住在淒清冷漠的广寒宫内,
< br>思念着后羿,
她的心境和生活令不
少文人骚客感慨,遐想
。其中唐代诗人李商隐的《嫦娥》诗深刻表现了她的寂寞
和悔恨﹕
云母屏风烛影深,
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
碧海青天夜夜心。
大意是﹕
『云母制成的屏风染上一层幽深黯淡的烛影,
银河逐渐低斜下落启明星
也已下沉。
广寒宫的嫦娥想必悔恨当初偷吃不死药,如今落得独处於碧海青天
而夜夜寒心。』
天后妈祖
妈祖是中国东南沿海和海外
华人供奉的海洋保护神,
又称天妃、
天后、
天妃娘娘、
天上圣母等等。道教《太上老君说天妃救苦灵验经》称,太上老君封妈祖
为「辅
斗昭孝纯正灵应孚济护国庇民妙灵昭应弘仁普济天妃」
。
有关妈祖的记载,
大约
起於北宋。妈祖
原是都巡检林愿之女,名默娘,生於宋太祖建隆元年
(960
年
)
,
殁於宋太宗雍熙四年
(987
年
)
,享年二十八
岁。林默娘初生时,红光满室,异气
氤氲。由於生而弥月,不闻哭声,故名之曰默娘。林
默娘八岁就塾读书,喜烧香
礼佛。十三岁得道典秘法。十六岁观井得符,能布席渡海救人
。昇化以后,有祷
辄应。自宣和以后,两宋间先后敕封达九次。其封号,南宋光宗绍熙<
/p>
(1190
年
)
由「夫人」进爵为「妃」,元世祖时又进爵为「天妃」,清康熙时再进爵为「天
后」。至
清嘉庆年间,妈祖的妐驮
w
经累积到二十八字。妈祖之主要神迹
是救
济海上遇难之生民。据传,妈祖有随从,千里眼、顺风耳,能解救於千里之外。
p>
妈祖常穿朱衣,乘云游於岛屿之间。如果海风骤起,船舶遇难,只要口诵妈祖圣
号,妈祖就会到场营救。
《太上老君说天妃救苦灵验经》称,妈祖所救就是「
翻
覆舟船,损人性命,横被伤杀,无由解脱」。后来,妈祖之职能略有扩大。同经
还称
「若有行商坐贾,
买卖积财,
或农工技艺,
种作经营,
或行兵布阵,
或产难」
,
「或疾病」,
「但能起恭敬心,称吾名者,我即应时孚感,令得所愿遂心,所谋
如意」。因此,民间亦
有以妈祖为送子娘娘的。
中国东南
沿海各地大多建有妈祖庙,
其中以福建泉州莆田妈祖庙为祖庭。
仅台湾
一省就有妈祖庙
510
座,其中
有庙史可考者
39
座,内建於明代的
2
座,建於清
代
37
座。每年三月二十三日是妈祖神诞之日,福建莆田的妈祖庙和以台湾北港
朝天宫为代
表的妈祖庙都要举行奉祀和妈祖像巡街活动,
妈祖信徒人数之多,
香
火之旺,至今亦然
。台湾朝天宫
的妈祖像是从莆田湄州请来,因而被认为是莆
田妈祖庙的「分灵」,故每隔几年都要抬着
妈祖像到湄洲挂香一次,表示对妈祖
的崇拜核对祖宗的怀念。
愿有情人终成眷属
月老
<
/p>
月下老人简称「月老」,是婚姻之神。典出《唐
˙
李复言
˙
续幽怪录
˙
定婚店》。唐
朝韦固年少未娶,
某日夜宿宋城,
在旅店遇一老人,
靠着一口布袋,
坐在
月光下,
翻看着一本书,像在查找什么。韦固问老人家在翻查什么
?
老人答到﹕「天下
人的婚书。
」韦固又问袋中何物
?
老人说﹕「
袋内都是红绳,用来系住夫妇之
足。鬗顷胪妙
a
,贫富悬殊,天涯海角,吴楚异乡,此绳一系,便定终身。」
----
这就是流传千人的俗语「千里姻缘一线牵」的来历。
韦固十分惊奇,忙打听自己的婚事。月下老人翻书查看,笑着
对他说﹕「足下的
未婚妻,就是店北头卖菜的老太婆的三岁女儿。」韦固一听勃然大怒,
悻悻返回
店中。
十年之后,
韦固因立军
功迎娶相州参军的女儿,
韦固才知道此女正是过去
月下老人提及
的三岁小女。
韦固见天意不可违,
真是千里姻缘一线牵。
宋城的县
宰知道这件事后,把那间客栈定名为「定婚店」。牵红线的老
人,从此称为「月
下老人」。
吴刚伐桂
吴刚
神话
传说中吴刚学仙有过,
遭天帝惩罚到月宫砍伐桂树,
其树随砍随
合,
所以必
须不断砍伐。见
˙
《唐
˙
段成式
˙
酉阳杂俎
˙
卷一
˙<
/p>
天咫》。
又
《山海经》中,吴刚又叫吴权,是西河人。炎帝之孙伯陵,趁吴刚离家三年学
仙道,和吴
刚的妻子私通,还生了三个儿子,吴刚一怒之下杀了伯陵,因此惹怒
太阳神炎帝,把吴刚
发配到月亮,命令他砍伐不死之树
-
月桂。月桂高达五百
丈,随砍即合,炎帝就是利用这种永无休止的劳动为对吴刚的惩罚
。
而吴刚的妻子对丈夫的遭遇亦感
到内疚,命她的三个儿子飞上月亮,陪伴吴刚,
一蚥雃芋
一位蟾蜍
一位兔
后羿
后羿,
又称「夷羿」,相传是夏王朝
东夷族有穷氏的首领,善於射箭。当时夏
王「启」的儿子「太康」耽於游乐田猎,不理政
事,被后羿所逐。太康死后,后
羿立太康之弟仲康为夏王,
实权
操纵於后羿之手。
但后羿只顾四出打猎,
后来被
亲信「寒浞」所杀。
神话
传说「后羿」是「嫦娥」的丈夫。后羿在的时候,天上有十个太阳,烧得草
木,庄稼枯焦
,后羿为了救百姓,一连射下九个太阳,从此地上气候适宜,万物
得以生长。他又射杀猛
兽毒蛇,为民除害。民间因而奉他为「箭神」。
哪吒闹海
哪吒
又作
「那吒」。源於元代《三教搜神大全》。明代古典小说《西游记》,《封神
演义》中人物
。
《西游记》讲的是扥塔天王李靖
的第三子。形似少年,但神通广大。曾参与讨伐
孙悟空,大败而归。《封神演义》说
p>
:
一日哪吒去东海九湾河沐浴,因将太乙真
人所赐宝物「乾坤圈」置水中玩耍,东海龙宫动摇不已。龙王急忙差巡海夜叉察
看,惹脑
哪吒被打死。后龙王三太子敖丙调集龙兵与之大战,被哪吒打死。龙王
准奏玉帝,
捉拿其父母。
哪吒又在天宫门前痛殴之。
后为
表示自己的作为与父母
无关,便拆肉还母,拆骨还父。死后,其师太乙真人把哪吒的魂魄
借莲花为之而
复活。又赐火尖枪,脚踏风火轮。后助姜子牙兴周灭纣,战功显赫。
在佛经中哪吒是梵文
Nalakuvara
的音译之略。
相传是四大天王中之北方多闻天
王毗沙门之子,
是佛教护法神之
一。
毗沙门天王有五子
(一说四大天王各有九十
一子),除了三太子哪吒之外,二太子独健(即灌口二郎)也是神通广大,母亲
是吉祥天女,姊妹也是天女,属佛门中之豪门之家。
四大天王
梵文:
Caturmaharajakayikas
为帝释之外将
,
须弥山腹有一山
< br>,
名犍陀罗山
,
山有四
山头
,
个住一山个护一天下(四大部洲
,
即东胜神州
,
南瞻部
洲(中国在此洲)
,
西
牛贺洲
,
北俱芦洲)故又称护世四天王
,
是六欲天之第一
,
(佛教把世界分位依次上
升的欲界
,
色界
,
p>
无色界
”
三界
”<
/p>
世间一切
”
有情众生
”
皆在三界中
”
轮回
”
不已
,
只有达
到涅盘境界成佛
,
才能
”
跳出三界外
,
不受轮回之苦
,
欲界又有六天
,
称
p>
”
六欲天
”,
为天
神所居。
六欲天又有六重
,
第一重天是四天王天
,
为四天王及他们的随从的住
所)
。
东
方持国天王:梵文:
Dhritarastra
。
”
持国
”
意为慈悲为怀
p>
,
保护众生
,
护持
国土
,
故
名持国天王。住须弥山黄金埵
,
身为白色
,
穿甲胄
,
手持琵琶
,
< br>是主乐神
,
表明他要用
音乐来使
众生皈依佛教
,
他负责守护东胜神州。是『二十诸天』中的第四
天王。
南方增长天王:梵文:
p>
Vidradhaka
。
”
增长
”
意为能传令众生
,
p>
增长善根
,
护持佛法
,
故名增长天王。住须弥山琉璃埵
,
身为青色
,
穿甲冑
,
< br>首握宝剑。为的是保护佛法
,
部受侵犯
< br>,
他负责守护南瞻部洲。是『二十诸天』中的第五天王。
西方广目天王:梵文:
Virapa
ksa
。
”
广目
”
意为能以净天眼随时观察世界
,
护
持人
民
,
古名广目天王。住须弥山白云
埵
,
身为红色
,
穿甲冑
,
为群龙领袖
,
故手缠一赤龙
(也有的作赤索)
,
< br>看到有人部信奉佛教
,
即用索捉来
,
使其皈依佛教。他负责守护
西牛贺洲。是『二十诸天』中的
第六天王。
北方多闻天王:梵文:
Vaisramana
。又名毗沙门
,
”
多闻
”
以福
,
德知名闻於四方。
住须弥山水晶埵
,
身为绿色
,
穿甲冑
,
右持宝伞(又称宝幡)
,
左手卧
神鼠
-
银鼠。用
以制服魔众
,
护持人民财富。
又名施财天
,
是古印度的财神
,
在唐代他曾帮
唐明皇退
蕃兵的围困
,
轰动一时
,
唐明皇为感恩
,
特
命
”
诸道州府城西北及营寨并设其相
”
供养
,
佛也特设别院供养。是『二十诸
天』中的第三天王。
托塔天王
托塔天王,名靖,历史上却有其人。他是陜西人,是唐初名将,唐太宗时任兵部
尚书,因为他战功显赫,故死后封为「卫国公」,又因死后经常显灵,为百姓救
< br>危解厄,百姓为其建庙供奉,於是道晚唐时候,李靖渐渐被神化了。
在《封神演义》中,托塔李天王是陈塘关的总兵,生子哪吒,
因哪吒闹海,李靖
为息事宁人,逼哪吒自杀。哪吒死后,以莲花复生,寻李靖复仇,李靖
不敌,幸
遇燃灯古佛赠玲珑宝塔,
将哪吒罩在塔内,
而被熊熊的佛光所摄。
李靖有此宝塔,
便成为「托
塔李天王」。
在中国的佛门中,北
方的多闻天王,就是「托塔李天王」的前身。
太白金星
太白金星
--
星名。亦为神话传说中的
天神。古时,以金星辰见於东方谓「启明」,
夕位於西方曰「太白」。亦说:「东方有启
明,西有长庚」。传说太白金星主杀
伐,古代诗文中多以比喻兵戎。
《西游记》有太白金星奉玉皇大帝旨下界诏安孙
悟空之说
天龙八部
大梵天,帝释天,四大天王
,韦驮天,阎王等即是。帝释天是众天神的领袖。
龙众:梵语
Naga
,
佛经上说有无数龙王,专管兴云降雨,众龙王中有婆竭罗
龙最出名,因牠的女儿就是后成
佛的龙女。
夜叉:梵语
Yaksa
的音译,佛教谓一种捷疾勇健会伤害人的鬼。杂宝藏经:龙
王夫妇及诸眷属生
敬信心,尽受五戒,并夜叉众亦受五戒。亦作药叉。
阿修罗:梵文:
Ashura
,
意思是无端,容貌丑陋之意,阿修罗男的极丑,女的
是绝色佳人。
阿修罗王常常和帝释天战斗,
因阿修罗有美女而
无美食,
而帝释天
有美食而无美女,
相
互妒忌抢夺,
相互争战。
人们把他们争战的战场叫
「修罗场」
。
乾闼婆:梵文:
Gandharva
,
意思是香神,又是乐神。本是婆罗门叫崇拜的一
群神,是服侍帝释天的乐神之一,多达六千多位,身上发出浓烈的香气。
迦楼罗:梵文:
Garuda
p>
是金鸟神,两支翅膀张开有
336
万里!以
龙为食,可除
掉毒龙,每天要吃一龙王和五百条小龙,到命终时诸龙吐毒,无法再吃,於
是上
下翻飞七次,飞到金刚轮山顶上命终。因为他一生以龙(大毒蛇)为食物,体内
p>
毒气极多,临死时毒发自焚。肉身烧去后只余一心,作纯青琉璃色。
(节录自金
庸《天龙八部》)
紧那罗:梵语
Kinnara
,
< br>是帝释天的乐神之一,乾闼婆专奏俗乐,而紧那罗专
门演奏法乐。
摩呼罗迦:梵文:
Mah
iraga
,
是大莽神。人身蛇头。
大梵天王
梵文
Mahabrahman
。音译:摩诃婆罗贺摩
,
译曰:清静。
'
梵
'
在佛经中是离
淫
,
欲之色界诸天之名
,
其中的初天为大梵天。大梵为君
,
梵辅为臣
,
梵众为民。大梵天
是婆罗门教和印度教的创造
神
,
与湿婆
,
毗湿奴合称为三大神。
大梵天王既
是创造神
,
同时又是毁灭之神。他高兴的时候
< br>,
世间安稳
,
万物兴盛
;
当
他愤怒时
,
则世间不安
,
灾难欉生
,
众生苦恼
,
连草木也不能倖免。他
是佛陀的护法
天神。是佛教『二十诸天』中的第一位。
帝释天
梵文
Sakra-devanam-
Lndra
。音译:
”
释迦提桓因陀罗
”,
译曰:
”
释迦
”
是姓
”
能
”
的
意思
;
”
提桓
”
是
”
天
”
的意思
;
”
因陀罗
”
是
”
帝
”
的意思
;
合起来即
”
能天帝
< br>”
、
”
天帝
”
。帝释
是古印度的大神。
帝释在佛教中是忉利天之主
,
信奉佛教
,
他曾率诸天神以牛头旃檀树为佛陀
及诸罗
汉建造重阁讲堂
,
并奉献床榻卧
具及各种饮食供养佛及弟子
,
帝释天常常和诸天在
他的居所须弥山善渐城相聚
,
商讨天下善恶诸事
p>
,
是佛教『二十诸天』中的第二位
天王。<
/p>
现童子而
护法
,
现宰官以降魔
.
韦驮
梵文
:
Veda
。又名违驮天
,
本是婆罗门的天神
,
南方增长天王的八大神将之一
。在
中国寺院通常将之安置在天王大殿弥勒菩萨之后,
面对着释
迦牟尼佛像。
传说佛
涅盘时
,
有一捷疾鬼盗取佛牙一双
,
时韦驮天急追取还<
/p>
,
故为护打法神将
,
世称韦驮
菩萨
,
形像一般是童子面
,身披甲冑,手持金刚杵。是『二十诸天』中第十二天。
龙王
龙是中国古代神话的四灵之一。
《太上洞渊神咒经》中有「龙王品」,列有以方
位为区分的「五
帝龙王」,以海洋为区分的「四海龙王」,以天地万物为区分的
54
名龙王名字和
62
名神龙王名字。唐玄宗时,诏祠龙池,设
坛官致祭,以祭雨
师之仪祭龙王。宋太祖沿用唐代祭五龙之制。宋徽宗大观二年
(1108
年
)
诏天下
五龙皆封王爵。封青龙神为广仁王,赤龙神为嘉泽王,黄龙神为孚应王,白龙神
为义济王,黑龙神为灵泽王。清同治二年
(1863
年
)
又封运河龙神为「延庥显应
分
水龙王之神」,令河道总督以时致祭。在《西游记》中,龙王分别是:东海敖
广、西海敖
钦、南海敖润、北海敖顺,称为四海龙王。
由此,
龙王之职就是兴云布雨,
为人消灭炎热和烦恼,
龙王治水成了民间普遍的
信仰。道教《太上洞渊神咒经》中的「
龙王品」就称,「国土炎旱,五榖不收,
三三两两莫知何计时」,元始天尊乘五色云来临
国土,与诸天龙王等宣扬正法,
普救众生,大雨洪流,应时甘润。
龙王神诞之日,
各种文献记载和
各地民间传说均有差异。
旧时专门供奉龙王之庙
宇几乎与城隍、
土地之庙宇同样普遍。
每逢风雨失调,
久旱不雨,
或久雨不止时,
民众都要到龙王庙烧香祈愿,以求龙
王治水,风调雨顺。
龙是中国传说
中的一种善变化、能兴云雨、利万物的神异动物,为众鳞虫之长,
四灵(龙、凤、麒麟、
龟)之首。古籍记述其形象多不一。一说为细长有四足,
马首蛇尾。一说为身披鳞甲,头
有鬚角,五爪。
《本草纲目》则称「龙有九似」,
为兼备各种动
物之所长的异类。其名殊多,有鳞者谓蛟龙,有翼者称应龙,有角
者名
< br>[
多它
]
龙,无角名虬。小者名
蛟,大者称龙。传说多为其能显能隐,能细能
巨,能短能长。春分登天,秋分潜渊,呼风
唤雨,无所不能。在神话中是海底世
界主宰(龙王),在民间是祥瑞象徵,在古时则是帝
王统治的化身。
在佛教中,龙是「天龙八部」的其中一部
龙女
龙女是『二十诸天』中第十九天之婆竭罗龙王(
Sagara-
nagaraja
)的女儿
,
聪明
p>
伶俐
,
八岁时偶听文殊菩萨在龙宫说『法华
经』
,
豁然觉悟
,
通达佛法
,
发菩提心
,
逐
去灵鹫山礼拜佛陀
,
以
龙身成就佛道。
人常说的
观音身边
< br>“
金童,玉女
”
中,玉女即是龙
女
锺馗
锺馗
的出现与唐朝玄宗皇帝有关。据宋代着名学者、科学家沈括《补笔谈》说,
唐明皇(玄宗
)於开元年间,讲武骊山,回宫后得了疟疾,一个多月都好不了。
忽然在一天晚上梦见两
个鬼,一大一小。小鬼跛了一脚,瞎了一只眼,偷了杨贵
妃的紫香袋和明皇的笛子,绕殿
奔逃;大鬼戴帽子,袒露着两臂,脚穿靴,抓住
小鬼,
挖出眼珠
子,
将它吃掉。
皇上问大鬼:
你是什么
人?回答说:
臣下是锺馗,
来应武举,不中,誓为陛下除天淆孽
。明皇梦觉之后,病也好了。於是召画工吴
道子,
让他画锺馗像
,
印后分赐给各大臣。
见
《清.
赵翼.
陔余丛考.
卷三十五.
锺
馗》。
民间传说锺馗有各同乡好友教杜平,
为人乐善好施,
资
助锺馗赴京应试。
锺馗因
面貌丑陋而被皇帝免去状元的资格,一
怒之下,撞阶而死。杜平将他安葬。锺馗
做了鬼王之后,
为报答
杜平生前之恩,
亲率鬼卒在除夕时返家,
将妹妹嫁给了杜
平。这就是着名的「锺馗嫁妹」的故事。
]
张天师
张道陵
张
道陵字辅汉,是张良的八世孙。他身长九尺三寸,浓眉大脸,红顶绿眼,鼻子
高挺,眼睛
有三个角。垂手过膝,有浓密的鬍子,龙行虎步,十分威武。汉光武
进武十年生於天目山
,
他母亲梦见巨人自称是魁星下降。
身穿锦绣并且拿了一枝
p>
奇花给她。
他母亲接过来就醒了,
只觉得满
室异香,
整月不散。
由此感应而怀孕,
张道陵诞生那天,
有黄云笼罩在房子上,
紫气瀰漫在庭院中。<
/p>
房间里光华如有日
月照耀,并且又闻到梦中的异香,久久不散。<
/p>
张道陵自幼聪慧过人,
七岁就读通了老子道德经,
天文地理河图洛书地无不通晓。
< br>后来被选为贤良方正的官,
然而虽然做官,
而他却志在修
道,
不久就隐居到北邱
山里,
有一只白
老虎衔神符送到他座榻旁。
汉和帝曾经赐他做太傅,
并封他为冀
县侯,三次下诏他都婉拒了。他后来到了四川,爱上四川的山明水秀,於是就隐
居在鹤鸣山上。
山上有只石鹤,
每次一叫就表示
有得道的人来了。
张道陵在此苦
心修道,不久就听见神鹤的叫声
。
张道陵和弟子王长一起修炼龙虎
大丹,
一年有红光照室,
两年有青龙白虎来保护
丹鼎,
三年丹成,
他也就成了真人。
< br>不久他又遇到神人指点,
修成了最高的道术。
他能飞行天
上,能听见极远的声音,又能分身隐形,比如他能一面在池上划船,
同时又在堂上吟诗,
变化万千、神奇莫测。
顺帝年间某
夜,
太上老君降临在他住的地方,
授给他雌雄剑和许多符籙,<
/p>
要他诛
灭横行四川的六大鬼神。
张道陵精
修千日,
炼成了种种降魔的法术。
不久八部鬼
< br>帅各领鬼兵共亿万数为害人间,
他们带来各种瘟疫疾病、
残害众生。
张道陵於是
在青城山上设下道坛,
< br>鸣钟扣罄,
呼风唤雨指挥神兵和这些恶鬼大战。
张道陵站
立在琉璃座上,
任何刀箭一接近他就立刻变成了莲花。
鬼众又放火来烧,
真人用
手一指,
火焰又烧了回去。
鬼帅一怒又招来千军万马重重包围,
不料真人用丹笔
一画,
所有鬼兵和八大鬼士都纷纷叩头求饶。
但是他们口服心不服,
回去后又请
来六
大魔王,率领鬼兵百万围攻青城山。张道陵神闲气定,不为所动,他只用丹
笔轻轻一画,
所有的鬼都死光了,
只剩下六人魔王倒在地上爬不起来,
只好叩头
求饶。张道陵再用大笔一挥,一座山分成两半把六个魔王困在
里面,动弹不得。
於是魔王只得答应永世不再为害人间。
由於张道陵除魔去病,
救活万人,<
/p>
百姓都跑来追随他,
拜他为师的一时竟达好几
万人。张道陵就把他们组织起来,并且订定律令、分配职务,教给他们道理,劝
他们
努力行善,
就这样慢慢成立了道教团体,
而张道陵本人也就名副
其实地成了
道教的祖师。
东汉桓帝永寿元年九月九日,
在四川赤城渠亭山中,
上帝派遣使者持玉册,
封张
道陵为正一真人,
他在飞昇前授给长子衡斩邪二剑,
叫他要驱邪诛妖,
佐国安民,
世世由一个子嗣来继承他教主的地位。
嘱咐完毕,<
/p>
张道陵就和弟子王长、
赵昇三
人一起昇天
而去,
而他所创立的道教一直在民间传到今天,
由於他规定入教
者需
交五斗米,因此也称「五斗米教」。
闪电娘娘
闪电娘娘(电母)是和雷公是神话传说中的一对天神。司掌天庭雷电。相传电
母是典雅
之女神,两手各执一镜用以闪电。
雷公
雷
公和电母是神话传说中的一对天神。司掌天庭雷电。雷公名始见《楚辞》,
因雷为天庭阳
气,故称「公」。所传始为兽型,或似鬼,或似猪,而以猴形居多
;
< br>后状若力士,坦胸露腹,背插双翅,额生三目,脸赤色猴状,足如鹰鸇,左手执
楔
,右手持锥,呈欲击状,神旁悬挂数鼓,足下亦盘蹑有鼓。击鼓即为轰雷。能
辨人间善恶
,代天执法,击杀有罪之人,主持正义。
福星
福星
--
民间传说之神。
起源甚早,
据说唐代道州出侏儒,
历年选送朝廷为玩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