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上学期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克丁克卯-勒雪氏病
小学二年级上学期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白沙金波实验学校
周梓萍
随着期末的临近,本学期我的语文教学工作也即将接近尾
声,回
顾自己一学期的语文教学工作和语文教研工作实践,
感觉
既漫长又短
暂,整册语文书三十二课的课文教学,八个语文园地,在一周一周的
教学中,不知不觉给学生讲授了。在教学中,我本着将理论与实践,
将课
内与课外紧紧地融合到一起,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使孩
子们在语文学习中既学到了知识,
又体验到了快乐。
对于我个人而言,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
我也是时刻
本着一名教师特有的工作激情,
全身
心地投入到教学中,
从而圆满完成教学任务。
现将教学方面的体会和
工作总结如下:
一、积极听课,认真备课,善于反思。
听课,不仅开阔了思路
,也为备课过程积累了丰富的素材。本学
期,我听课共十几节课,每听一节课,我都会认
真地做好记录并积极
地思考,
在别人的课堂中汲取到了精华,<
/p>
从而弥补自己教学工作中的
缺失,同时在思考中也让自己的教学观
点得以更高的提升。
关于认真备课,本册书中的每一课每一个教学环节我都是精心地
分析、准备,从而再到课堂上给学生来讲授,在我的意识里,我觉得
只要是自己能努力去
做好的,
就一定要竭尽全力地做,
能够在课堂中
让孩子们获取更多的知识,是作为一名教师最大的快乐与成就。,二
年级仍然还
是重点,
每节课我都严格要求孩子们做好生词卡片,
并在
家里做好充分预习,
在课堂上检查每个学生都必须要过关,
同时在指
导认读的过程中,
我也会花大量的时间在
课堂教给学生识记生字的方
法,
让孩子们牢记每一个生字。
p>
在写字教学中,
我更是严格要求自己、
要求
学生,经过我的细心指导和严格要求,学生在一天天地进步,很
多孩子的铅笔字写得是工
整清晰。
上好一节课,
最重要的还要及时地
进行反思,
在课后的反思中找到课堂教学的闪光点,
发现自
己讲课的
不足,从而冥思该如何去改进。在本册书中,我在每一课教学后,都
会认真地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同时,每个单元后的综合学习,我也
会紧紧
抓住其中一两个教学环节认真做好反思。
二、多种方式,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
了兴趣,才能拥有学习的动力和积极性。
为了让孩子们更喜欢语文,
除了让孩子喜欢我这个语文老师外,
更多
的是我要想办法如
何丰富语文课,丰富语文课堂的学习。另外,我还
将语文课堂融进孩子的童真童趣中,<
/p>
每当学到了适合角色表演的课文,
我都充分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来
进行表演,
孩子们在家长的协助下做
了很多精美的头饰,孩子们
喜欢表演,乐于表演,在本学期中《酸的
和甜的》、《小柳树和小枣树》、《纸船和风筝
》等童话故事,我均
让孩子们进行了表演,
而孩子们的表现也相
当出色,
真正地投入到了
课文的角色中。
三、注重平时的积累。
本学期我继续让孩子们坚持“每日一积累”主要还是做到
形式多
样的积累,
这学期孩子们在积累内容上,
兴趣上较上学期均有了明显
的提升,
好词好句,
成语、
谚语、
歇后语、
名人名言等等,
内容多样,
在积累的同时,孩子们还能将意思
说出来,诸如:成语,学生在理解
意思的同时,
还能进行恰当地
造句,
再如
:
名人名言
,
学生能知其大意
,
还能结合
自己亲身实际谈出深刻的体会来
,
记得教研教研员来听课
,
在课前我让孩子进了
“课前积累”
,
孩子的多样积累内容及出色表现,
收到了较好
的效果,
我将这项课外积累坚持下去。
现在我班孩子之所
以在写作及回答问题时表达能力有一定的基础,
这也与平时的积累有<
/p>
着紧密的关系。
四、耐心辅导
用心测评
(2
)
耐心辅导。对于学困
生,我是给爱心,讲方法。使他们不断
进步。如我班陈代意、谭熏雨、陈欢、莫时仁、韦
森林、符男凯等同
学的语文成绩差,又十分懒惰而贪玩,常不完成家庭作业,还拖欠课<
/p>
堂作业。对此我经常与他们交心谈心,鼓励他们,常看到他们的闪光
点,哪怕只是点滴进步,我都给予一个“优”加以赞许,让他们找会
自信,找到学习的
乐趣。除此,我还采取家访和电话联系,通过家庭
和学校共同辅导,使这些学生有较大的
进步。
(3)
p>
用心测评。每学完一组课文,我都指导学生认真复习,巩固所
学的知
识,然后对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进行检测,最后讲评,对知识
查漏补缺,使学生对知识融
会贯通,举一反三。
从事语文教学工作已经有数年了,在工作中,我深深体会到语文
教学是一门复杂而丰富的教育,做一名语文教师很不简单,教学中,
我常常慨叹自己的知
识浅薄,
我深知自己要学习的东西太多太多,
不
管是教育理念还是实际教学,
都需要我不断地去摸索去尝试,
< br>才能在
新课程的改革大潮中不被淘汰。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努力,让自
己的语文教学迈上更新的台阶!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学总结
推荐等级:热
★★★
本学期我担任二(
1
)班教学工作。经过一学期的努力,学生取得
了一些进步,同时,我也收获
颇多。在这一学期中,有成绩,也有失
误;有经验,也有教训。现将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基本情况分析:
我班共有学生
36
名,他们大都镇内,少部分周边城镇。经过一年
的努力,
学生在识字水平上有所提高。
在一年级
950
个汉字及课外不
定量的识字上,
师生均觉得轻松了许
多。
但在优等生和潜能生的差距
还是比较大的,在今后的教学中
,应持续对潜能生的关注。经过一学
期的努力,
孩子们在本学期
的各种语文测验和考试中,
都取得了较优
秀的成绩。
主要教学手段:
一、大量运用现代教学技术和手段,抓住重点教学,提高
课堂教
学效率。
1
、
课堂教学中大量采用教学课件上课。
不少课件中都有大量的
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或相关的内容演
示,这就使教学直观,学生在图文结合中易
p>
理解课文内容;利用课
件教学学生的学习
兴趣很浓;
利用课件教学还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思想
品德教育。<
/p>
2
、课堂教学努力体现重点,没有“眉毛胡子一把抓”
。
比如:二年级学
生每篇课文常常要掌握
8
个左右的会写的字,
要会认
8
到
12
个生字。
在生字
教学中,我就抓住重点字指导
,
对学生难拼、易拼错的音节,反复试拼,难写的字就进行范写,有时
< br>会故意写错,让看出错误的同学说出错误之处;对重点句、段反复朗
读,重点指导
读对读好,能力强的同学往往在下课后就能
把这些句
段背诵下来了。
3
、注重朗读能力的培养。
课堂教学中少采用集体朗读的办法,常用的方法是表演读
、指名
读、跟读、范读、比赛读书等方法。
二、
< br>通过多途径培养学生各种能力与习惯,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
、培养早晚读读书的习惯。
二年级也是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关键所在。
< br>由于孩子年龄小,
自
觉性较差,刚开学时早上来得早,很
少有人自觉读书、
学习,
总需
要老师督促、
提醒。
针对这一情况,
我在班内进行了早晚读的
“一
比高低”读书背书活动:对要求
背诵的课文要背,对不要求背诵的课
文可以只读给同学听,
能力
强的可以背诵。
每次的背诵或朗读要读或
背给同学听并请听的同
学签字在课本上,每周评比一次,看谁背诵、
朗读的课文多。
2
、
指导养成预习的习惯。
要求学生在学完每篇课文后就开始预习下篇课文,找出生
字,把
要会写的生字注上拼音,
把课文读熟练。
班长或学习委员在每天早上
会进行检查并做记录。
3
、开展晨诵及绘本故事
新教育理念的引导下,我们在每周二、四的早读,进行晨
诵,让
学生通过晨诵,养成一种与黎明共舞的生活方式,习诵、领略优美的
母语,感受诗歌所传达的感恩、优美及音乐感。让孩子的灵魂、精神
因诗歌而
获得充分的舒展。每周
二、四的兴趣小课,我们进行绘本故事,把孩子的注意力吸引到
阅读上来,培养孩子养成阅读兴趣和习惯,让孩子爱读书,快乐地读
书。
4
、引导学生建立个人错别字库。
每次老师把批发后的作业(包括每次的
测试)发下后,要求学生
把自己写成错别字的向老师或同学请教,找出错因
所在,并在作业
本或测试卷上更正,然后把这个
错别字记录在专门的一本笔记本上。
5
、指导学生写好日记。
二年级是学生写作的开
始阶段。
我把前几次学生
写得优美的日记
评为“红苹果”
日记,
(在他的日记本上贴上“红苹
果”亮纸)并
发纸给他们把日记抄写张贴在班级的“展示台”里让大家欣赏,从而
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
6
、加强写字指导,提高学生的写字能力。
重视学生的写字习惯的培养,
特别是提醒学生注意执笔姿势,
避
免勾手写字的现象。
注重指导把字写规范、整洁。
三、加强培优辅差工作,促进全体学生得以发展。
本班学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为促使
每位学生能在原有的基础上
有所发
展
,我抓两头、扶中间,注重培养优生的特长。同时,在班
中成立了三个学
习互助小组,利用结对子形式,以优生带动差生,
课
外加强辅导工作,
课堂中创设机会,
让学习互助小组成员相互检
查,
相互激励,共同提高,树立后
进
生的信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促使每一位学生都有提高。
四、其他做法。
1
、
批改作业认真、
细致,
批改符号用画圈代替打叉,保
护学
生的自尊心;
讲评及时,有重点
,注意举一反三进行巩固;学生之
间要相互检查,发现了错因后再改正。
2
、关于
生字的抄写。没有采取一字抄一行十个八个的做法,而是
每字抄
三、四个,然后多组词,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记忆生
字,
而不是靠简单的重复抄写。
3
、每学完一个单元,就必须停上新课进行复习,然后进
行单元测
试,及时复习巩固,而不是在全部上完课后再进行测试。
4
、重视听写词
语、句子的训练。在上完每篇精读课文后第二天,
必须进行该篇课文词语、句子的听写。
五、不足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