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时《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名师教学设计
-保组词
小学数学精品教案
第二课时
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一、学习目标
(一)学习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
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
5
~
6<
/p>
页例
2
及做一做。
学生经过大量的整数乘除法计算和应用题的练习,
已经积累
了丰富的有关乘
除意义的感性认识。
本节课在原有的基础上对乘
、
除法的意义及各部分间的关系
加以抽象概括,使学生有更明确
的认识。为将来学习小数、分数乘、除法的意义
和关系打下基础。
(二)核心能力
通过解决问题,
结合实例概括乘、
除法的意义,
培养抽
象概括能力和语言表
达能力,在对比中理解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进一步提升逻辑推
理能力。
(三)学习目标
1.
借助已有的乘、
除法知识,
结合具体情境,
在交流中能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总结乘、
除法的意义,提高抽象概括能力。
2.
通过比较、讨论、概括等活动,知道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能发现并用文
字表示乘、除
法各部间的关系,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四)学习重点
理解乘、除法的意义,掌握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五)学习难点
乘、除法的互逆关系。
(六)实施资源
《乘、除法的意义和
各部分间的关系》名师教学课件、
《乘、除法的意义和
各部分间
的关系》课时作业。
二、学习设计
(一)课前设计
1.
预习任务
请你编一道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和一道用除法解决的问题,
并说说为什么用乘
法和除法。
(二)课堂设计
小学数学精品教案
1.
复习旧知
(
1
)结合实际问题,说说什么是加法?什么是减法?加法和
减法之间有什
么关系?
(
2
)加、减法各部分间有什么关系?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对加、减法又有了新的认识,除了加、减法,我们
之前对于乘、
除法知识也有了初步的了解,
这节课,
我们将再一次认识乘、
除法。
(板书课题:乘除法
的意义及各部分间的关系)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回顾加、
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唤起学生
的已有知识和学习经验,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沟通知识间的联系。】
2.
问题探究
(
1
)自主探究,乘、除法的意义。
①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课件出示主题
图,图中告诉了我们什么?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组织学生独立列式解决问题,汇报算式:
用加法算:
3
+
3
+
3
+
3
=
12
用乘法算:
3
×
4
=
12
追问:
3
、
4
、
12
分别表示什么?
②沟通加法与乘法的联系,概括乘法的意义
< br>看到这两个算式,你有什么想法?你认为哪种表示方式更简便?为什么?
对比这两个算式,想一想乘法是一种怎样的运算。你知道它的各部分名称
吗?
教师总结: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
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相乘的两个数叫做因
数,乘得的数叫做
积。因数×因数=积
③除法的意义
在上节课我们学习加、
减法时,
发现一
个加法算式可以改写出两个减法算式。
你能结合这个情境把它改编成用其他运算方法计算
的问题并解决吗?同桌讨论
一下。
组织学生汇报交流。
有
12
枝花,每
3
枝插一瓶,
可以插几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