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平均分教案
-屏息敛声的拼音
……………………………………………………………
最新资料推荐
…………………………………………………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
备课人:德阳市第一小学
马小琴
单元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
版数学最新教材二年级下册《表内除法(一)》第
7
~
27
页。
单元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是认识表
内除法,包括平均分、除法的初步认识,用
2
~
6
的乘法
口诀求商,让学生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这是
学习除法计算的开始,是今后学习表内除法
(二)以及学习多位数除法的基础。
学情分析
新
-
课
-<
/p>
标
-
第
-
一
-
网
本单元是在学生初步了解了乘法的
意义、
学会利用乘法口诀口算表内乘法的基础上进
行学习的。<
/p>
除法的含义是建立在
“平均分”
的基础上
的,
在生活中小学生有分物品的经历,
但缺少平均分物的实践经
验。为此,教学时要借助教材设计,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向学
生提供充分的实践活动机
会。单元主题图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熟悉的具体情境——参观科技
园的准备活动。使学生在
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平均分”,了解“每份同样多”的生活实例,
通过直观操作展示了除
法在应用时的两种实际操作的方法,使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紧密
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
为学生创设解决问题的情境,让学生了解知识来源于生活,消除学
生因为第一次接触除法
而产生的陌生感,从而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
除法算
式各部分的名称。
【数学思考】:
使
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获
得使用数学的成功经验
,逐步形成用数学来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问题解决】:
能够比较熟练地用
2
~
6
的乘法口诀求商,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
之间的关
系。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用
2
~
6
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及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除法的含义
,用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课时安排:
12
课时
…………………
…………………………………………
最新资料推荐
………………
…………………………………
1
、除法的初步认识
平均分………………………………………………
3
课时
左右
除法…………………………………………………
3
课时左右
2
、用
2
~
6
的乘法口诀求商……………………………
6
课时
左右
3
、整理和复习…………………
……………………
1
课时左右
教学设计:
1
、除法的初步认识
平均分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教材
P7
~
9
页,例
1
、例
2
、及相应的“做一做”和练习二的第
1
~
4
小题。
教学目标:
1
、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
/p>
、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初步形成“平均分”
的表象。
3
、引导
学生感受“平均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解决问题的
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掌握平均分的含义,掌握按
指定的份数平均分的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按指定的份数平均分的方法。
教学准备:
各种食物图片若干、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受“平均分”
1<
/p>
、情境导入,教学例
1
。
(
1
)、二(一)班的同
学明天要去参观科技园。他们准备了很多丰富的食物。老师
要把
6
个糖果分给
3
个同学,要求把糖果分
完,可以怎样分呢?请你动手帮他们分一分。
(
2
)、学生动手操作分一分。
(
3
)、汇报情况,教师板书。
分法一:
1 1 4
分法二:
1 2 3
分法三:
2 2 2
2
p>
、观察、对比分的结果,初步认识平均分。
……………………………………………………………
最新资料推荐
…………………………………………………
(
1
)、请学生观察分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
<
/p>
(
2
)、学生汇报。
(
3
)、从观察中我们发现有的
同学把每一份分得同样多,你们能给这样的分法取个
合适的名称吗?
(
4
)、学生自己取名。
3
、出示课题
<
/p>
(
1
)、同学们取的名称都很好,在数学
上,每份分得同样多的分法就叫作平均分。
(板书课题)像刚才的分法三我们可以说把<
/p>
6
个糖果平均分成了
3
< br>份,每
2
个是一份。
(
2
)、同学们再说说上面的分法中哪些是平均
分,哪些不是平均分?
(
3
)、刚才不是平均分的同学你们有什么办法使它平均分吗?
(
4
)、学生交流、汇报
X k
B 1
. c o
m
p>
4
、及时练习,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
1
)完成教材第
8
页“做一做”的第
1
小题。
p>
学生独立判断,交流时说说为什么是平均分或为什么不是平均分?
(
2
)完成
教材第
8
页“做一做”的第
2
小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并采用多种形式
用自己的话说说图的意思。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分糖果的
情境中自主发现平均分。尊重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创造性。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思维,通过
问题的引申帮助学生认识平均分,会描述平均分的
结果。
二、实际操作,学习平均分的方法。
1
、教学例
2
:把
18
个橘子平均分成
6
份,每份几
个?分一分。
(
1
< br>)、讨论平均分的方案。
(
2
)、各小组动手分一分。
(
3
)、学生汇报分法。
分法一:可以
1
个
1
个地分,即
1
次
1
个一次放到
6
个盘子里,直到分完。
分法二:可以每盘先放
2
个,再每盘放
1
个,直到把橘子分完。
分法三:可以
3
个
3
个地分,即每盘放
3
个,
1
次把橘子分完。
操作结果:把
18
个橘子平均分成
6<
/p>
份,每份(
3
)个。
(
4
)、你喜欢哪种分法?为什么?
……
………………………………………………………
最新资料推荐
…
………………………………………………
(
< br>5
)教师小结。
把一些物品案
指定的份数进行平均分时,可以一个一个地分,也可以几个几个地分,
直到分完,几个几
个地分比较快。
2
、找一找。
想想生活中什么时候要平均分?是怎样分的?先在小组里说说,再指名说。
3
、分一分。
把
8
根小棒平均分成
4
份,每份多少根?(学生动手分一分)
4
、完成教材第
9
页下的“做一做”。
把
10
盒酸奶平均分成
2
份,每份(
)盒。请学生先动手分一分,再连一连或圈
一圈,最后说出自己的分法和分的结
果。
【设计意图】:体现分法的多样化;开放题拓展知识,开
拓学生思维。
三、应用拓展,理解平均分
1
、完成教材第
9
页练习二第
< br>1
小题。
(
< br>1
)、肯定第二种分法是符合题义的分法。
新课标第一网
(
2
)、引
导学生观察第
3
种分法是不是平均分?要使它符合题意应该怎样
做?
(
3
)
、学生交流讨论汇报。
2
、完成教材
第
9
页完成练习二第
2
小题。
把
9
个笑脸平均贴在
3
条线上,每条线上应贴(
)个。
(<
/p>
1
)、理解题意。
(
2
)、动手操作
(
3
)、学生汇报交流、评价。
3
、完成教材第
9
页练习二第
3
小题。
p>
把
12
个风车平均分成
3
份,每份(
)个。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
(
p>
1
)、理解题意。
(
2
)、动手操作
(
3
)、学生汇报交流、评价。
4
、完成教材第
9
页练习二第
4
小题。
有
24
根香蕉,平均分给
3
只小猴,每只小猴分(
)根。平均分给
8
只小猴,每
只小猴
分(
)根。
……………………………………………………………
最新资料推荐
…………………………………………………
(<
/p>
1
)、理解题意。
(
2
)、动手操作
(
3
)、学生汇报交流、评价。
(
4
)你发现了什么?
5
、教师小结。
<
/p>
同学们通过刚才的练习,
理解了每份分得同样多的分法叫做平均分
,而且知道了按指
定的份数平均分的方法,还学会了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平均分的结果,你
们真是会学习的孩
子。
【设计意图】
:从多方面加深学生对平均分的认识;开放性的活动使学生多角度认识
平均分,为以后学
习有余数的除法打下基础。
四、体验成功,回味平均分。
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想法和收获?
五、板书设计。
平均分
例
1
:
<
/p>
二(一)班的同学明天要去参观科技园。老师要把
6
个糖果分给
3
个同学,要求把糖
果分完,可以怎样分呢?
分法一:
1 1 4
分法二:
1 2 3
分法三:
2 2 2
每份分得同样多的分法就叫作平均分。
例
2
:把
18
个橘子平均分成
6
份,每份几个?分一分。
< br>
分法一:可以
1
个
1
个地分,即
1
次
1
个一次放到
6
个盘
子里,直到分完。
分法二:可以每盘先放
2
个,再每盘放
1
个,直到把橘子
分完。
分法三:可以
3
个
3
个地分,即每盘放
3<
/p>
个,
1
次把橘子分完。
< br>
操作结果:把
18
个橘子平均
分成
6
份,每份(
3
)个。
六、教学反思。
1
、除法的初步认识
平均分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
………………………………
最新资料推荐
…………………………
………………………
教材
P10
p>
页,例
3
及“做一做”的第
1
、
2
小题和练习二的第
p>
5
、
6
小题。
p>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在丰富的实践活动中建立起“平均分”的概念。
p>
2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概念,掌握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
的方法。
3
、初步感受“平均分”在
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用的意识。
教学重点:
1
、在实践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掌握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的方法。
2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教学难点:
能够在具体的情境中,熟练地掌握按每几个一份平均
分的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学具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
、判断下面分圆的方法是平均分吗?
○○○○○○
这样是平均分吗?为什么?怎样分就是平均分了呢?
2
、分一分
每个同学用自己手中的学具分一分,(要求平均分)分完后,同位相互说说是把几个
平均
分成了几份,每份是几。请学生展示分的过程,说说分的结果。
二、探究新知,学习例
3.
1
、情境引入
昨天,我们帮二(一)班的同学分了糖果,今天我们再帮他们分分果冻。
【出示例
p>
3
】
例
3
:
8
个果冻,每
p>
2
个一份,能分成几份?分一分。
请学生认真读题,同桌相互说说意思,再请学生说给大家听。(学生明确要解决这样
的问题:每一份分
2
个果冻,有
< br>8
个果冻,能分成几份?)
2
、合作探索
请学生自己思考,想想该怎样解决问题,借助手中的学具分一分,摆一摆,也可以让
学
生动手画一画、圈一圈、数一数后,再由学生汇报结果。
(<
/p>
1
)
2
个
2
个地分,分了
4
组
,正好分完;
(
2
)
想乘法口诀,二几得八;
……………
………………………………………………
最新资料推荐
…………
………………………………………
操作结果:
8
个果冻,每
2
个一份,能分
成
4
份。
3
、教师小结。
把一些物品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时,可以实际圈一圈、分一分、数一数分成了几份或
几组。
三、巩固新知,运用新知。
1
、完成第
10
页下面
“做一做”的第
1
小题。
摆一摆,填一填。
(
1
)把
12
根小棒,每
2
根一份,能分成(
)份。
(
2
)把
12
根小棒,每
< br>6
根一份,能分成(
)份。
请学生先跟同桌说说怎样分,再说给大家听听。
2
、完成第
10
页下面
p>
“做一做”的第
2
小题。
圈一圈、填一填。
每
2
个装一盒,可以装(
)盒。
1 6
个杯子,每
4
个装一盒,可以装(
)盒。
每<
/p>
8
个装一盒,可以装(
)盒。
让学生动手分一分、圈一圈、
数一数后,再汇报自己是怎样分的,分得的最后结果是
什么。
3
、完成第
12
页练习二的第
5
、
6
小题。
第
5
小题。
16
罐蜂蜜,每
4
p>
罐分给一只小熊,可以分给(
)只小熊。
第
6
小题。
14
个玉米,每
2
个装一袋,可以装(
)袋。
18
个玉米,可以装(
)袋。
请学生自己思考,想想该怎样
解决问题,可以让学生动手画一画、圈一圈、数一数,
独立完成后再由学生汇报结果并进
行评价。
四、全课总结。
X k
B 1
. c o
m
同学们
,今天我们进一步学习了平均分的方法,你有什么新的收获?是的,平均分就
是要把每一
份都分得同样多,我们可以按指定的份数来平均分,也可以按每几个一份来平
均分。
p>
五、板书设计。
平均分
…………………………………
…………………………
最新资料推荐
………………………………
…………………
按每几个一份
p>
例
3
:
8
个果冻,每
2
个一份,能分成几份?分一分。<
/p>
(
1
)
2
个
2
个地分,分了
4
组,正好分完;
(
2
)
想乘法口诀,二几得八;
操作结果:
8
个果冻,每
2
个一份,能分成(
4
)份。
把一些物品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时,
可以实际圈一圈、分一分、
数一数分成了几份或
几组。
六、课后反思。
1
、除法的初步认识
平均分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平均分”综合练习课。
教材第
12
页练习二的第
7
~
9
小题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能较熟练地用“平均分”的概念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概念,进一步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熟练地用“平均分”的概念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
学具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请学生用自己手中的学具
平均分,先给同位说说,再说给大家听听。要求说说把几个
分成了几份,每份是几。
p>
二、分层练习:
1
、完成第
12
页练习二的第
7
小题。
(
1
)有
15
个木块,
每
3
个木块摆一个长方体,可以摆(
)个长方体。
(
2
)用这些木块摆
5
个一样的长方
体,每个长方体用(
)个木块。
请学生用学具表示木块,
先想一想要解决的问题是平均分的哪一种分法,
再动手分一
p>
分,
汇报时说说自己的想法。其他同学认
真倾听并作出评价,最后填空。
…………………………………
…………………………
最新资料推荐
………………………………
…………………
(
1
)有
15
个木块,每
3
个木块摆一个长方体,可以摆(
5
)个长方体。
(
2
)用这些木块摆
5
个一样的长方
体,每个长方体用(
3
)个木块。
思考:这两题有什么相同和不相同的地方?
< br>2
、完成第
12
页练习二的第<
/p>
8
小题。
上面一共有(
)张风筝画片。
如果每
6
张画片做一个风筝,可以做(
)个。
(
1
)先请学生仔细观察图,说说图意。让学生明确题中告诉我们:有
6
组风筝画片,
每组有
4
张。我们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是要求“一共有(
)张风筝画片?”第二个问
题其实是把
24
张风筝画片每
6
张分成一份,做成
一个风筝,问一共可以做多少个风筝?
(
2
)请学生自己圈一圈,填一填,集体订正、评价
3
、完成第
12
页练
习二的第
9
小题。
把
18
个
平均分,和同桌交流一下各自的分法。
此题是一道开放题,让学生自己想一想可以怎样分,再动手分一分,最后和同桌交流
自
己的想法。
教师板书出孩子们的不同分法,
并引导学生对比各种
分法,
说说自己的发现。
三、全课总结。
通过今天对平均分的
进一步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学生交流后,教师总结:平均
分就是要把每一份都分得
同样多,我们在解决问题时一定要仔细分析,判断是按指定的份
数来平均分还是按每几个
一份来平均分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四、课后反思。
新
课
标
第
一
网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
备课人:德阳市第一小学
马小琴
2
、
用
2
~
6
的乘
法口诀求商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解决与“平均分”有关的实际问题。
教材
P23
页例
3
及
P24
页练习五的第
1
小题。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初步学会解答简单的除法应用题,会写单位名称。
2
、通过提供丰富、现实、具有探索性的学习活动,感知生活与数学的紧密联系,激
p>
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逐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与创新意识。
……………………………………………………………
最新资料推荐
…………………………………………………
3
、使学生逐步养成爱动脑分析、解决问题的习惯。
教学重点:
解答简单的除法应用题。
教学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探索解决除法应用题的方法。
教学准备:主题图、格子图或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谜语引入。
同学们好!今天这节
课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谜语:“一个姑娘真可爱,
专把树叶当
饭菜。
辛勤吐丝献终身,
织成丝绸做穿戴。
”请大家猜一猜。【蚕】我们这节数学
课就研究跟蚕宝宝相关的数学问题。
【设计意图】:在猜谜语中拉近师生距离,让学生情绪饱满、积极投入学习
。
二、探索学习。
1
、出示例
3
的第一个问题。
15
只蚕宝宝,平均放到
3
个纸盒里,每个纸盒放几只?
(
1
)、读题,理解题意。通过读题,你知道了什么?
讲给你的同桌听听。
(
2
)、学生交流、汇报。
知道了:要把
15
只蚕宝宝平均放到
3
个纸盒里。要解决的数学问题是:每个纸盒放
几只?
(
3
)、这个问题该怎样解答?请同学们想办法,可以动手画一画,算一算,看看谁
解
答的理由最充分。
?只
?只
?只
从图中可知:将
15
只蚕宝宝平均放到
3
个纸
盒里,求每个纸盒放几只,就是将
15
平
均分成
3
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
…
…………………………………………………………
最新资料推荐
…………………………………………………
列式计算:
15
÷
3
=
5
(只)
(
4
)、验证计算结果的正确性。
上面的解答正确吗?请同学们自己验证一下。
每盒放
5
只,
3
盒一共
15
只,上面的计算结果正确。
口答:每个纸盒放
5
只。
2<
/p>
、出示例
3
的第二个问题。
15
只蚕宝宝,每个纸盒放
5
只,要用几个纸盒?
(
1
)、读题,理解题意。通过读题,你知道了什么?讲给你的同桌听听
。
(
2
)、
学生交流、汇报。
知道了:有
15<
/p>
只蚕宝宝,每
5
只放一个纸盒里。要解决
的数学问题是:
15
只蚕宝宝要用几个纸盒?
(
3
)、这个问题该怎样解答?请同学们想办法,可以动手画一画,算一算
,看看谁
解
答的理由最充分。
?
个
纸
盒
p>
从图中可知:求要用几个纸盒,就是求
15
里面有几个
5
,用除法计算。
列式计算:
15
÷
5
=
3
(个)
(
4
)、验证计算结果的正确性。
15
只
蚕
宝
宝
15
只
蚕
宝
宝
上面的解答正确吗?请同学们自己验证一下。
3
个纸盒,每个纸盒里放
5
只
,一共
15
只,同问题中蚕宝宝的总只数相等,上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