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平均分教案

温柔似野鬼°
706次浏览
2021年02月23日 02:39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屏息敛声的拼音

2021年2月23日发(作者:狗尿苔)


……………………………………………………………


最新资料推荐


…………………………………………………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



备课人:德阳市第一小学



马小琴



单元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 版数学最新教材二年级下册《表内除法(一)》第


7



27


页。



单元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是认识表 内除法,包括平均分、除法的初步认识,用


2



6


的乘法


口诀求商,让学生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这是 学习除法计算的开始,是今后学习表内除法


(二)以及学习多位数除法的基础。



学情分析




-




-< /p>



-





-



-




本单元是在学生初步了解了乘法的 意义、


学会利用乘法口诀口算表内乘法的基础上进


行学习的。< /p>


除法的含义是建立在


“平均分”


的基础上 的,


在生活中小学生有分物品的经历,


但缺少平均分物的实践经 验。为此,教学时要借助教材设计,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向学


生提供充分的实践活动机 会。单元主题图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熟悉的具体情境——参观科技


园的准备活动。使学生在 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平均分”,了解“每份同样多”的生活实例,


通过直观操作展示了除 法在应用时的两种实际操作的方法,使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紧密


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 为学生创设解决问题的情境,让学生了解知识来源于生活,消除学


生因为第一次接触除法 而产生的陌生感,从而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 p>
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


除法算 式各部分的名称。



【数学思考】:


使 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获


得使用数学的成功经验 ,逐步形成用数学来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问题解决】:


能够比较熟练地用


2



6


的乘法口诀求商,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


之间的关 系。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用


2



6


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及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除法的含义 ,用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课时安排:


12


课时



………………… …………………………………………


最新资料推荐


……………… …………………………………



1


、除法的初步认识



平均分………………………………………………


3


课时 左右



除法…………………………………………………


3


课时左右



2


、用


2



6


的乘法口诀求商……………………………


6


课时 左右



3


、整理和复习………………… ……………………


1


课时左右



教学设计:



1


、除法的初步认识



平均分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教材


P7



9


页,例


1


、例


2


、及相应的“做一做”和练习二的第


1



4


小题。



教学目标:



1


、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 /p>


、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初步形成“平均分”


的表象。



3


、引导 学生感受“平均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解决问题的


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掌握平均分的含义,掌握按 指定的份数平均分的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按指定的份数平均分的方法。



教学准备:


各种食物图片若干、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受“平均分”



1< /p>


、情境导入,教学例


1





1


)、二(一)班的同 学明天要去参观科技园。他们准备了很多丰富的食物。老师


要把


6


个糖果分给


3


个同学,要求把糖果分 完,可以怎样分呢?请你动手帮他们分一分。




2


)、学生动手操作分一分。



3


)、汇报情况,教师板书。



分法一:


1 1 4


分法二:


1 2 3


分法三:


2 2 2


2


、观察、对比分的结果,初步认识平均分。



……………………………………………………………


最新资料推荐

…………………………………………………



< p>
1


)、请学生观察分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


< /p>



2


)、学生汇报。



3


)、从观察中我们发现有的 同学把每一份分得同样多,你们能给这样的分法取个


合适的名称吗?



4


)、学生自己取名。



3


、出示课题


< /p>



1


)、同学们取的名称都很好,在数学 上,每份分得同样多的分法就叫作平均分。


(板书课题)像刚才的分法三我们可以说把< /p>


6


个糖果平均分成了


3

< br>份,每


2


个是一份。




2


)、同学们再说说上面的分法中哪些是平均 分,哪些不是平均分?




3


)、刚才不是平均分的同学你们有什么办法使它平均分吗?


< p>


4


)、学生交流、汇报


X k




B 1




. c o




m



4


、及时练习,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1


)完成教材第

8


页“做一做”的第


1


小题。



学生独立判断,交流时说说为什么是平均分或为什么不是平均分?




2


)完成 教材第


8


页“做一做”的第


2


小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并采用多种形式 用自己的话说说图的意思。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分糖果的 情境中自主发现平均分。尊重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创造性。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思维,通过 问题的引申帮助学生认识平均分,会描述平均分的


结果。



二、实际操作,学习平均分的方法。



1


、教学例


2


:把

18


个橘子平均分成


6


份,每份几 个?分一分。




1

< br>)、讨论平均分的方案。




2


)、各小组动手分一分。




3


)、学生汇报分法。



分法一:可以


1



1


个地分,即


1



1

< p>
个一次放到


6


个盘子里,直到分完。



分法二:可以每盘先放


2


个,再每盘放


1


个,直到把橘子分完。



分法三:可以


3


3


个地分,即每盘放


3


个,


1


次把橘子分完。



操作结果:把


18


个橘子平均分成


6< /p>


份,每份(


3


)个。




4


)、你喜欢哪种分法?为什么?



…… ………………………………………………………


最新资料推荐


… ………………………………………………



< br>5


)教师小结。



把一些物品案 指定的份数进行平均分时,可以一个一个地分,也可以几个几个地分,


直到分完,几个几 个地分比较快。



2


、找一找。



想想生活中什么时候要平均分?是怎样分的?先在小组里说说,再指名说。



3


、分一分。




8


根小棒平均分成


4


份,每份多少根?(学生动手分一分)



4


、完成教材第


9


页下的“做一做”。

< p>



10


盒酸奶平均分成


2


份,每份(



)盒。请学生先动手分一分,再连一连或圈


一圈,最后说出自己的分法和分的结 果。



【设计意图】:体现分法的多样化;开放题拓展知识,开 拓学生思维。



三、应用拓展,理解平均分



1


、完成教材第


9


页练习二第

< br>1


小题。



< br>1


)、肯定第二种分法是符合题义的分法。


新课标第一网




2


)、引 导学生观察第


3


种分法是不是平均分?要使它符合题意应该怎样 做?




3


) 、学生交流讨论汇报。



2


、完成教材 第


9


页完成练习二第


2


小题。




9


个笑脸平均贴在


3


条线上,每条线上应贴(

< p>


)个。



(< /p>


1


)、理解题意。



2


)、动手操作




3


)、学生汇报交流、评价。


3


、完成教材第


9


页练习二第


3


小题。




12


个风车平均分成

3


份,每份(



)个。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




1


)、理解题意。




2


)、动手操作




3


)、学生汇报交流、评价。



4


、完成教材第


9


页练习二第


4


小题。




24


根香蕉,平均分给

3


只小猴,每只小猴分(



)根。平均分给


8


只小猴,每


只小猴 分(



)根。



……………………………………………………………


最新资料推荐

< p>
…………………………………………………



(< /p>


1


)、理解题意。



2


)、动手操作




3


)、学生汇报交流、评价。



4


)你发现了什么?



5


、教师小结。


< /p>


同学们通过刚才的练习,


理解了每份分得同样多的分法叫做平均分 ,而且知道了按指


定的份数平均分的方法,还学会了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平均分的结果,你 们真是会学习的孩


子。



【设计意图】 :从多方面加深学生对平均分的认识;开放性的活动使学生多角度认识


平均分,为以后学 习有余数的除法打下基础。



四、体验成功,回味平均分。



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想法和收获?



五、板书设计。



平均分




1



< /p>


二(一)班的同学明天要去参观科技园。老师要把


6


个糖果分给


3


个同学,要求把糖

果分完,可以怎样分呢?



分法一:


1 1 4


分法二:


1 2 3


分法三:


2 2 2


每份分得同样多的分法就叫作平均分。




2


:把


18


个橘子平均分成


6


份,每份几个?分一分。

< br>


分法一:可以


1


< p>
1


个地分,即


1



1


个一次放到


6


个盘 子里,直到分完。



分法二:可以每盘先放

2


个,再每盘放


1


个,直到把橘子 分完。



分法三:可以


3



3


个地分,即每盘放


3< /p>


个,


1


次把橘子分完。

< br>


操作结果:把


18


个橘子平均 分成


6


份,每份(


3


)个。



六、教学反思。



1


、除法的初步认识



平均分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 ………………………………


最新资料推荐


………………………… ………………………



教材


P10


页,例


3


及“做一做”的第


1



2


小题和练习二的第


5



6


小题。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在丰富的实践活动中建立起“平均分”的概念。



2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概念,掌握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 的方法。



3


、初步感受“平均分”在 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用的意识。



教学重点:



1


、在实践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掌握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的方法。



2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教学难点:


能够在具体的情境中,熟练地掌握按每几个一份平均 分的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学具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


、判断下面分圆的方法是平均分吗?



○○○○○○



这样是平均分吗?为什么?怎样分就是平均分了呢?



2


、分一分



每个同学用自己手中的学具分一分,(要求平均分)分完后,同位相互说说是把几个


平均 分成了几份,每份是几。请学生展示分的过程,说说分的结果。



二、探究新知,学习例


3.


1


、情境引入



昨天,我们帮二(一)班的同学分了糖果,今天我们再帮他们分分果冻。


【出示例


3





3



8


个果冻,每


2


个一份,能分成几份?分一分。



请学生认真读题,同桌相互说说意思,再请学生说给大家听。(学生明确要解决这样

< p>
的问题:每一份分


2


个果冻,有

< br>8


个果冻,能分成几份?)



2


、合作探索



请学生自己思考,想想该怎样解决问题,借助手中的学具分一分,摆一摆,也可以让


学 生动手画一画、圈一圈、数一数后,再由学生汇报结果。



(< /p>


1



2



2


个地分,分了


4


组 ,正好分完;




2




想乘法口诀,二几得八;



…………… ………………………………………………


最新资料推荐


………… ………………………………………



操作结果:


8


个果冻,每


2


个一份,能分 成


4


份。



3


、教师小结。


把一些物品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时,可以实际圈一圈、分一分、数一数分成了几份或


几组。



三、巩固新知,运用新知。



1


、完成第


10


页下面



“做一做”的第


1


小题。



摆一摆,填一填。




1


)把


12


根小棒,每


2


根一份,能分成(



)份。




2


)把


12


根小棒,每

< br>6


根一份,能分成(



)份。



请学生先跟同桌说说怎样分,再说给大家听听。



2


、完成第


10


页下面



“做一做”的第


2


小题。



圈一圈、填一填。




2


个装一盒,可以装(


)盒。



1 6


个杯子,每


4


个装一盒,可以装(

< p>


)盒。



每< /p>


8


个装一盒,可以装(



)盒。



让学生动手分一分、圈一圈、 数一数后,再汇报自己是怎样分的,分得的最后结果是


什么。



3


、完成第


12


页练习二的第


5



6


小题。




5


小题。


16


罐蜂蜜,每


4


罐分给一只小熊,可以分给(



)只小熊。




6


小题。


14


个玉米,每

< p>
2


个装一袋,可以装(



)袋。



18


个玉米,可以装(



)袋。



请学生自己思考,想想该怎样 解决问题,可以让学生动手画一画、圈一圈、数一数,


独立完成后再由学生汇报结果并进 行评价。



四、全课总结。


X k




B 1




. c o




m



同学们 ,今天我们进一步学习了平均分的方法,你有什么新的收获?是的,平均分就


是要把每一 份都分得同样多,我们可以按指定的份数来平均分,也可以按每几个一份来平


均分。



五、板书设计。



平均分



………………………………… …………………………


最新资料推荐


……………………………… …………………



按每几个一份




3



8


个果冻,每


2


个一份,能分成几份?分一分。< /p>




1



2



2


个地分,分了


4


组,正好分完;




2




想乘法口诀,二几得八;



操作结果:


8


个果冻,每


2


个一份,能分成(


4


)份。



把一些物品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时,


可以实际圈一圈、分一分、 数一数分成了几份或


几组。



六、课后反思。



1


、除法的初步认识



平均分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平均分”综合练习课。 教材第


12


页练习二的第


7

< p>


9


小题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能较熟练地用“平均分”的概念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概念,进一步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熟练地用“平均分”的概念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



学具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请学生用自己手中的学具 平均分,先给同位说说,再说给大家听听。要求说说把几个


分成了几份,每份是几。



二、分层练习:



1


、完成第


12


页练习二的第


7


小题。




1


)有


15


个木块, 每


3


个木块摆一个长方体,可以摆(



)个长方体。



2


)用这些木块摆


5


个一样的长方 体,每个长方体用(



)个木块。



请学生用学具表示木块,


先想一想要解决的问题是平均分的哪一种分法,


再动手分一


分,



汇报时说说自己的想法。其他同学认 真倾听并作出评价,最后填空。



………………………………… …………………………


最新资料推荐


……………………………… …………………




1


)有


15


个木块,每


3


个木块摆一个长方体,可以摆(


5


)个长方体。



2


)用这些木块摆


5


个一样的长方 体,每个长方体用(


3


)个木块。



思考:这两题有什么相同和不相同的地方?


< br>2


、完成第


12


页练习二的第< /p>


8


小题。



上面一共有(



)张风筝画片。 如果每


6


张画片做一个风筝,可以做(



)个。




1


)先请学生仔细观察图,说说图意。让学生明确题中告诉我们:有


6


组风筝画片,


每组有


4

< p>
张。我们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是要求“一共有(



)张风筝画片?”第二个问


题其实是把


24


张风筝画片每


6


张分成一份,做成 一个风筝,问一共可以做多少个风筝?



2


)请学生自己圈一圈,填一填,集体订正、评价



3


、完成第


12


页练 习二的第


9


小题。




18




平均分,和同桌交流一下各自的分法。



此题是一道开放题,让学生自己想一想可以怎样分,再动手分一分,最后和同桌交流


自 己的想法。


教师板书出孩子们的不同分法,


并引导学生对比各种 分法,


说说自己的发现。



三、全课总结。



通过今天对平均分的 进一步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学生交流后,教师总结:平均


分就是要把每一份都分得 同样多,我们在解决问题时一定要仔细分析,判断是按指定的份


数来平均分还是按每几个 一份来平均分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四、课后反思。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



备课人:德阳市第一小学



马小琴



2


、 用


2



6


的乘 法口诀求商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解决与“平均分”有关的实际问题。



教材


P23


页例


3



P24


页练习五的第


1


小题。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初步学会解答简单的除法应用题,会写单位名称。



2


、通过提供丰富、现实、具有探索性的学习活动,感知生活与数学的紧密联系,激



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逐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与创新意识。



……………………………………………………………


最新资料推荐


…………………………………………………



3


、使学生逐步养成爱动脑分析、解决问题的习惯。



教学重点:



解答简单的除法应用题。



教学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探索解决除法应用题的方法。



教学准备:主题图、格子图或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谜语引入。



同学们好!今天这节 课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谜语:“一个姑娘真可爱,



专把树叶当



饭菜。



辛勤吐丝献终身,



织成丝绸做穿戴。 ”请大家猜一猜。【蚕】我们这节数学


课就研究跟蚕宝宝相关的数学问题。



【设计意图】:在猜谜语中拉近师生距离,让学生情绪饱满、积极投入学习 。



二、探索学习。



1


、出示例


3


的第一个问题。



15


只蚕宝宝,平均放到

< p>
3


个纸盒里,每个纸盒放几只?




1


)、读题,理解题意。通过读题,你知道了什么? 讲给你的同桌听听。




2

< p>
)、学生交流、汇报。



知道了:要把

< p>
15


只蚕宝宝平均放到


3


个纸盒里。要解决的数学问题是:每个纸盒放



几只?




3


)、这个问题该怎样解答?请同学们想办法,可以动手画一画,算一算,看看谁




答的理由最充分。



?只



?只



?只



从图中可知:将


15


只蚕宝宝平均放到


3


个纸 盒里,求每个纸盒放几只,就是将


15




均分成


3


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



… …………………………………………………………


最新资料推荐


…………………………………………………



列式计算:


15


÷


3



5


(只)




4


)、验证计算结果的正确性。



上面的解答正确吗?请同学们自己验证一下。



每盒放



5


只,



3


盒一共



15


只,上面的计算结果正确。



口答:每个纸盒放



5


只。



2< /p>


、出示例


3


的第二个问题。



15


只蚕宝宝,每个纸盒放

5


只,要用几个纸盒?




1


)、读题,理解题意。通过读题,你知道了什么?讲给你的同桌听听 。




2


)、 学生交流、汇报。



知道了:有


15< /p>


只蚕宝宝,每


5


只放一个纸盒里。要解决 的数学问题是:


15


只蚕宝宝要用几个纸盒?




3


)、这个问题该怎样解答?请同学们想办法,可以动手画一画,算一算 ,看看谁




答的理由最充分。











从图中可知:求要用几个纸盒,就是求


15


里面有几个


5


,用除法计算。



列式计算:


15


÷


5



3


(个)




4


)、验证计算结果的正确性。


15









15










上面的解答正确吗?请同学们自己验证一下。



3


个纸盒,每个纸盒里放


5


只 ,一共


15


只,同问题中蚕宝宝的总只数相等,上面的

-屏息敛声的拼音


-屏息敛声的拼音


-屏息敛声的拼音


-屏息敛声的拼音


-屏息敛声的拼音


-屏息敛声的拼音


-屏息敛声的拼音


-屏息敛声的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