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漕运总督马世济生平及官场遭际考论——以马氏夫妻合葬墓志铭为中心

余年寄山水
889次浏览
2021年02月23日 02:48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尹颂

2021年2月23日发(作者:校园争霸)



清漕運總督馬世濟生平及官場遭際考論——以馬氏夫妻



合葬墓誌銘為中心



























付永正




東北師範大學



歷史文化學院



,吉林



長春


130024



载香港浸会大学《人文中国学报》第


20


期。






要:


馬 世濟系遼陽漢軍旗人,


康熙年間官至漕運總督。


通過將其合葬墓 誌銘內所載


生平事蹟與美國國會圖書館收藏的《馬氏家譜》內史料進行比對研究,


輯錄出《簡編馬世濟


年譜》


。對《簡編馬世濟 年譜》及相關史料的研究發現,三藩之亂平息後,馬世濟得到了康


熙帝的恩寵,頻繁賜宴 賞物,仕途上也屢得特簡。


這種恩寵非其個人才能所致,實因其父廣

西巡撫馬雄鎮在三藩之亂中殉節,


朝廷覃恩的結果。


馬世濟 為官期間的數次失宜表現使得康


熙帝逐漸質疑其為官能力,


最終 遭際罷免漕運總督一職,


此後其基本退出政壇。


馬氏家族顯


赫的家世、


與官宦士紳間數代的通婚、


家族 內重視子孫儒家科舉教育的傳統,


凡此種種優勢


條件使得繼馬世 濟之後,該家族中出現了許多躋身仕途的子孫。




關鍵字:康熙年間;



馬世濟;



漕運總督;



墓誌銘;



《馬氏家譜》



馬世濟(


1650-1714


年)


,字元愷,漢軍鑲紅旗人。



1



三藩之 亂平定後的十餘年間,馬


世濟歷任大理少卿、


光祿正卿、


刑部侍郎、


兵部侍郎、


吏部侍郎、

< p>
貴州巡撫,


直至漕運總督。


期間參與了吏制改革、 監理錢法、要案重審、


紓緩貴州地方民力、


漕運管理及平定噶爾 丹叛


亂等康熙朝前期若干重大歷史事件的處置。


因此,


以其合葬墓誌銘為線索,


勾稽梳理出其生


平事蹟 ,


能揭示一個久湮歷史塵埃的清代漢軍籍名臣家族歷史變遷,


並 希冀為學界在清初漢


軍旗人家族史方面的研究提供些許啟示。



學界對馬世濟及其家族史的研究發軔於民國年間,由著名金石學家羅福頤利用北京運


至瀋陽的馬氏家族成員的六通墓誌,對墓誌內容進行了考釋研究。



2



半個世紀後,王海萍



3



再次注意到並提及了 馬世濟家族三代墓誌銘的史學研究價值。


2008


年,


有學者以劇作


《桂


林霜》來考察揭示以馬氏家族 為代表的漢族人在清初的身份轉變和認同變化問題。



4



迄今


為止,


大陸學 界對馬氏家族成員墓誌銘及家族史問題的研究僅是依據


《清聖祖實錄》

< br>、


《康熙


起居注》


等官方文獻,


鮮有注意到並利用藏於美國國會圖書館的該家族家譜——


《馬氏 家譜》




5



因家譜收藏於美國這一地點上的優勢條件,美國學界較早就有學者注意到該家譜的史料


價值,


陸續有學者利用該家譜開展相關學術研究。


與羅福頤對馬氏六通墓誌進行考釋的同時



1


期(


20


世紀


40


年代)


,居住在美國的杜聯喆在《清代名人傳略》中為馬雄鎮作 傳時就提及


並運用了《馬氏家譜》手稿。


6



此後,魏斐德在《洪業——清朝開國史》中徵引了《馬 氏


家譜》內收錄的《合葬墓誌銘》



《 誥命》和《雍正禦祭文》等史料,對馬氏一族在清初政權


統治中的表現及影響進行了探討 。



7



國內 ,近幾年來,臺灣學者在利用《馬氏家譜》進行


歷史研究方面走在了學界前列,


臺灣學者黃麗君以


《馬氏家譜》為研究基本史料,


將馬氏家


族婦女死難問題置放在明清鼎革大背景下,探討了明末清初該家族婦女的死難 是“殉節”



還是“殉國”




8




綜上所述,


迄今為止,


學界尚無學者專門就馬世濟生 平事蹟進行專門研究,


筆者不揣鄙


陋,擬綜合利用《馬氏家譜》 和《清聖祖實錄》



《康熙起居注》等史料,旁參別著,就馬世


濟合葬墓誌銘原文釋考、


簡略年譜的輯編、

馬世濟的任用與提拔、


馬世濟從政失勢原因等四


個方面進行 研究與探討。





























馬世濟及其祖馬鳴佩、


父馬雄鎮並眷屬墓誌合計六通,


出土於北京玉泉山黑塔村


(今海


澱區四季青黑塔村) ,民國年間輾轉運往瀋陽故宮,最後移交奉天博物館收藏。



9



馬世濟


與夫人合葬墓誌首題:


“皇清誥授資政大夫總督淮揚等處地方提督漕運海防軍務兼理糧餉兵


部 右侍郎兼都察院右副都禦史元愷馬公暨配特贈淑人董氏誥封淑人連氏合葬墓誌銘”



由清


初理學名臣李光地撰文,王掞正書,張逸少篆蓋。墓誌銘文現存 三個版本:一為《遼寧省博


物館藏碑誌精粹》標點本(簡稱遼寧本),命名為《馬世濟暨 夫人董氏連氏合葬墓誌》。



10


﹞< /p>


二為《北京圖書館藏中國歷代石刻拓本彙編》本(簡稱北京本),命名為《馬世濟及妻董氏


連氏合葬志》。



11



三為《馬氏家譜》收錄本(簡稱家譜本),命名為《合葬墓誌銘》,此


本現收藏於美國國會圖書館。三個版本中,遼寧本與北京本均錄自墓誌實體,本為同源,但


其品質迥別。遼寧本文字、標點訛誤甚多,且印刷模糊,已為學界所詬病;

< br>﹝


12



北京本系拓

< p>
片影印本,


拓片拓於墓誌出土後不久的民國年間,


故品相頗佳,除個別銘文殘損外,絕大多


數銘文清晰易辨。因此,


本文以北京本銘文為准進行釋錄,為了保持墓誌銘文書寫原貌,銘


文中除作標點斷句外 ,行文平闕格式基本保持了原貌:



13



光地伏讀



聖天子禦制馬文毅公碑 文,凜然喟興,


輒以未瞻風範自惜。及在




朝,


與哲嗣總制

公深相知,


備聞文毅公節烈顛末,光照天壤。


又以大忠臣有 子之賢,幸得為交




2

< p>
道最也。


今總制公忽焉去人間,


世為思勳業德誼而 傷慕之,


其孤藩參君國楨適


遣書請志窆石,不敢以不文辭。按狀 :公諱世濟,字元愷,先世扶風馬氏,析


居山東蓬萊。本支祖英,仕保義副尉,占籍遼陽 。高祖重德,通判太平,民祠


之。曾祖與進,以理學授司訓,並以總督公貴贈如其官。祖 鳴佩,字潤甫,從




龍,曆兵部尚書、右副都禦史、總督江南江西,是為




開國名臣。父雄鎮,字


錫蕃,號坦公 ,由國史院學士擢副都,巡撫廣西。甲寅春二月,將軍孫延齡叛


應吳逆,百計逼公不從, 遂慷慨罵賊,闔門殉難。事聞,



上憫悼,






特贈太子少保、


兵部尚書,


諡文毅,


元配張、


繼配李,

李從死,




< br>贈


夫人。


生四子,


公居長,


張夫人出也。


幼愛書史,


未入塾時即多成誦 者。


稍長,


誓忠孝,隨父粵西,


逆變起 倉猝,文毅公三上密疏,其第二疏則公以年少突圍


重藺逃伏




闕下告急者也。時甲寅六月日。






欽命以 卿員用,旋痛父慘殉,


泣疏奔收骸骨。既得






旨憐允,倉皇跋險阻,經年輿櫬還,



卹典優畀,更







御筆碑 文褒示不朽。營葬畢,服除,授大理少卿。未期,晉光祿正卿。


自是日侍



上,承顧問謙




賜,悉領




渥恩。若




乾清宮茲




召,




命公上




寶座,






親予


飲一金甌。公九叩,




眷注彌深。昇乎之宴,


< p>
上倡韻制柏梁體詩,


公得句,


< br>



嘉許,






禦書全詩勒貞瑉,


亦以一帙,






公。< /p>


壬戌,


擢左副都禦史,


督巡四省漕船於江 南,


酌經費以核工便運,


歸報稱






旨。< /p>


於是論用大帥不宜循資格,任極關緊封疆,祈




簡在,


著為例。又劾逐江南總


督中軍官怙勢蒙蔽者,奏皆




可。攝工部侍郎,理錢法,論銷毀滋弊鼓鑄違輕


重之宜。



下九卿詹事科道議,鹹是公言。乙丑,由刑部侍郎遷兵 部,知武闈



3


貢舉,參處奸人攘奪舉子供者,士今永賴。丙寅,






欽命重 臣四人,會同三


法司清理刑獄。


以公廷尉少司寇時有令聞,故遣 ,


乃偏鞫三百一十七人,全活


者及半。公能仰體



聖主好生至意,平反折中。是冬遷吏部右侍郎,數月,




命巡撫貴州。黔界滇苗各


壤民疾苦, 需賢能開府。




陛辭宴賜異等,比至 ,監臨文試即主考武闈,嚴內


外,登選稱得人。黔民歲困無名之役吏侵漁虐使民,公下令 首除之,戶相慶,


紓患多矣。


戊辰,軍政罪貪婪克餉,


務取經術安邊,使遠




兵燹後知盛事湛恩


之樂沐,


拊循莫大焉。

未幾,




命總督漕運,


控制七省。


公念所轄皆遠千里外,


惟潔己率下, 一切風行,而興利必先革弊,弊莫要於革心,於是斥貪懲蠹,豪


猾悉惕息。舊例征漕一色 ,苦瘁瘏難應,公下令紅白兼收,省民勞費無算。然







< p>
不遑勤甚,不自知其憊。己巳,值




南巡中道,趨迎



聖駕,蒙




垂問體羸,使以原銜奉朝請。公還京,始治疾。憶先德之非常,感





達之知後先,

肺腑猶以未報






君父為惓惓。


即家居,


學導引,


瑣事不復關懷,


然誠忠誠孝之素願,


固天所篤生以酬盡節,以肩柱石者也。公勳望卓輦,每奉






特簡, 必著績於便民體國,如前史駿英所為。第優悠東山,人咸異公複出,而


年未耄老,


何一旦訣不起也。


惜哉!公於庚午猶荷






欽點,





裕親王征厄


魯特,敗敵於烏藍布通,凱旋,功一等。嗣又承




內帑,分任河防,保高堰伏

< p>
汛瀕潰者得以完固,下游億萬生靈遂無憂恐。嗚呼!公致身建謨猷三十餘載,


曆竭臣心,


意切翊贊,諸奏疏具古大人器識,


以故採納裨益非 淺鮮矣。


公篤於


孝友,弟世永方八齡,文毅公遣原推官李子燮同 奉密疏告急,


累官鹽法道,



公相得益 彰。公善書,工詠吟,所著有重興志,手錄格言訓子若孫,以故治家


有法度,

< p>
子孫恂恂然。


公生順治庚寅正月二十八日壬午,


卒 於康熙甲午年十月



4


六日甲戌,< /p>


年六十有五。


元配董夫人,生順治辛卯年九月初三日,

< p>
殉節在康熙


丁巳年十月十二日,年二十七,



誥特贈淑人。


繼配連夫人,


生順治乙未年正 月初九日,


卒康熙丁卯年正月十八日,


年三十三,




封淑人。


男四:


長國楨,


九齡時隨前待詔朱昉齋大父瀝血陳情形,

第三疏乘夜穴垣出桂林間道奔京師者,


今現任江南布政使司守江常鎮道參議加


五級,董淑人出,娶程氏;國模,太學生,側室張氏出,娶丁氏;國機,候選

< br>縣丞,連淑人出,娶佟氏;國楷,太學生,側室劉氏出,娶鄧氏。女五人。孫


男六 人:日炳,現任廣東文昌縣知縣,娶王氏;日煊,候選縣丞,聘




氏,俱


國禎出。日煥,國模出。日炯 ,國機出。日煜,國楷出。俱幼業儒。未聘孫女


五人。曾孫男三人:弘基,太學生,聘張 氏;弘壎、弘堯,俱未聘。曾孫女四


人。


蓋文毅公及公純忱厚澤 ,


足以長世而昌後,




廷賚寵眷,


有非筆述所能盡


館。

甥戚屬多冠裳而藩,


三君克家以紹,


洵輝映於不替哉。今將 以康熙五十六


年四月初一日葬公於文毅公




賜阡之右,兩淑人祔焉。銘曰:



姓始扶風,蓬萊析宗;遼陽仕蹟,鼎盛從




龍。尚書偉業,少保孤忠;公能繼


述 ,門閥巍崇。隨父粵西,賊臣逞亂;禂焰凶飆,躬幾被難。賚疏潛奔,請師


伐叛;萬裏赴




闕,


< /p>


天子憫之。留憩京邸,加以煦慈;矧其才志,實副疇咨。乞假哭骸,時猶道梗;躑


躅扶歸,




卹逾常等 。


窀穸經營,


泣血沉冥;


特遴鄉月,< /p>


不伐不矜。


迥翔九列,


備著威稜;人懷譽 望,霖雨股肱。秉節遙臨黔疆,得歲膏政覃敷。旋膺漕計,


七省軍民,群歌愷惠,米壺玉 衡。始終慎飭,直節生平;仰容




恩 遇,接武家


聲。悠騎箕尾,名騰史籍;徽德未湮,豐碑赫奕。鬱鬱佳城,千秋永宅!








5


馬世濟一生歷順治、康熙二朝, 生平事蹟零星見諸於《清聖祖實錄》



《康熙起居注》等


官方典籍及各類時人文集中,僅依據這些資料,難以全面而準確地輯錄出其主要生平事蹟。


本文在充分利用上面所提及的史料基礎上,還努力發掘《馬世家譜》卷四收錄的《纂修史館< /p>


移取履歷事蹟》



《神道碑》

< p>


《總督漕運公傳》



《 行述》以及《務本齋選編》等學界未見的第


一史料,


並就其生平 存疑事蹟進行必要的對比考證,


以簡編年譜方式進行匯總。


茲將 輯錄匯


總形成的《馬世濟簡編年譜》的梗概內容開列於下:



順治七年,正月二十八日壬午,馬世濟生。



康熙五年,婚娶山東陵縣知縣董子華長女董氏。



康熙九年,父馬雄鎮出任廣西巡撫,馬世濟及元配董氏隨侍前往任所。



康熙十三年,


二月,


孫延齡叛,

< p>
世濟受父命從間道潛行赴京闕告急請搬援兵,


留於京師。

< br>


康熙十六年,十月,父母妻子闔家罹難。


< p>
康熙十八年,


六月丙寅,



《乞假赴粵收遺骸疏》



奏請赴廣西收葬親人骸骨,


獲准


(此


事亦見於《清聖祖實錄》卷八十一)< /p>




康熙十九年,十月

< br>,


扶櫬回京。十一月初,服除,補授大理寺少卿。



康熙二十年,


是年春,


娶繼室連夫人。


五月丙子,


升大理寺少卿馬世濟為光祿寺正卿



《清


聖祖實錄》


卷九十六)



十一月甲寅,


馬世濟疏請乞照父品級封母李 氏,


賜給誥命,


獲准



《清


聖祖實錄》卷九十八)




康熙二十一年,


正月十三日,乾清宮賜宴,特恩召上禦座前賜禦 酒一金甌。


奏繳禦賜其


父禦衣,蒙恩准令世濟收纻。正月丙子, 升都察院左副都禦史(


《清聖祖實錄》卷一百)


。五

< p>
月辛未,上《糾參逆屬疏》


,伏乞敕部速為查明,凡屬吳、耿、孫逆藩所屬 之人概行罷斥,


悉令解任來京歸旗,未准(另見《清聖祖實錄》卷一百二)


。上《鎮臣擬推不可不慎一疏》



蒙溫旨,著為定例 。



康熙二十二年,正月十五日,得與乾清宮宴,賜內廄川馬一 匹,緞表裏四端。正月十七


日,


奉旨前往江南督造四省漕船。< /p>


五月,


抵南省,


拜謁致祭高祖別駕公暨祖 父總督公祠。


秋,


二弟及長子葬文毅公、李夫人、董淑人於黑塔 村。九月,督造漕船差竣回京,糾江南總督中


軍官倚勢作弊,奉旨罷職。



康熙二十三年,三月,署工部侍郎事,兼管理錢法、稽察錢局,上《謹題為制 錢銷毀滋


弊一疏》


。四月壬戌,升刑部右侍郎(


《清聖祖實錄》卷一一五)





康熙二十四年,經筵侍班,賜宴。轉兵部右侍郎。知武舉,糾 參洪顯明等棍徒搶奪舉子



6


供給。



康熙二十五年,


四月初二日,江寧巡撫缺出,


會推兵部侍郎馬世濟擬陪



《康熙起居注》


第二冊,第


145 7


頁)


。閏四月,奉上諭,與科爾坤、阿蘭泰、董訥會同三法司 將刑部已結


重案逐一詳加審鞫。十月乙丑,調補吏部右侍郎(


《 清聖祖實錄》卷一百二十七)




康熙 二十六年,三月,瀛臺賜宴。值浙閩總督缺出,九卿公保馬世濟一人。上雲:滿漢


九卿公 保果不錯,但馬世濟才守俱好,別處用他。三月癸卯,補授貴州巡撫(


《清聖祖實錄》< /p>


卷一百二十九)


。陛辭,特賜繡韉鞍轡一副、馬一匹,在保和殿賜 宴。秋七月入黔,八月文


場監臨,十月入武闈主試。



康熙二十七年,三月庚寅,升漕運總督(


《清聖祖實錄》卷一百三十四)


。赴任時,道出


楚地,適叛兵夏包子反,幾蹈不測。夏六月始抵 淮署受事。十二月,欽賜緞纻四端。



康熙二十八年,正月聖駕 南巡,中途跪接,上親見其容顏消瘦,顧問再三,俯念力衰,


實難辦事。三月二十日奉旨 ,著以原品隨旗行走。四月,抵京,自此以後照常例上朝,後病


漸愈。

< br>


康熙二十九年,


四月十五日,


奉旨隨綏遠大將軍和碩裕親王等率領大兵剿厄魯特,


與頭


等侍衛 阿那答等分師出西道張家口,


大軍會合後,


參加了烏蘭布通戰役 。戰役中,


世濟領子


母炮奮勇登先,將相對駱駝營盤攻破,賊大 破逃遁,凱旋京師。



康熙三十年,


二 月二十八日,


將其烏蘭布通戰役中事蹟呈兵部,


七月二十五日吏 部議敘


具題軍功一等。閏七月初二日,奉旨,依議。本月十二日吏部傳領一號頭等軍功牌 紀功。後


謝病家居,將逃難後十餘載艱難事業為清理就緒,一一載之簡編。



康熙三十九年,奉命督辦河工高家堰段。



康熙四十七年,辭俸乞致仕。



康熙五 十二年,三月十八日,因其長子之故,覃恩特晉資政大夫。



康熙五十三年,十月初六日,以疾卒於京師裏第,年六十有五。






康熙十九年十一月初,

< p>
為遇害於吳三桂叛亂的父母守孝三年期滿服除,


馬世濟被補授大

< p>
理寺少卿,



14



是為其從政之始。馬世濟補授大理寺少卿,系“難蔭”得官,



15



康熙初年清


廷的“難蔭”制度尚未形成定例,故馬世濟所得大理寺少卿之官品系由


“議政王貝勒大臣 會


議具奏題覆,馬雄鎮克篤忠貞,


將伊子馬世濟先行差遣請兵,


從優議敘,以通政使司左右通


政、大理寺少卿先用”

< p>



16



馬世濟躋身仕途後,數年間得到康熙帝的許多方面的恩賞,賜宴



7


賞物,破格擢升官品,待遇優渥。



賜宴賞物。


出仕為官的馬世濟屢屢得到康熙帝的恩賞,


賜宴請賞賜物件。


自康熙二十年,


相继恩赏有:



晉光祿正卿,詣乾清宮謝恩,賜茶;在瀛臺筵宴,賜緞表裏各 一,又賜鮮藕蓮


蓬。明年春正月十三日,乾清宮宴,召近禦座前親酌金甌予飲。世濟下階 墀叩謝,


在廷以為知禮。翌日昇平大宴,聖制倡韻賦栢梁體詩,近臣隨和。世濟得句以進 ,


蒙取入,禦書全篇勒石裝潢,冊子成,世濟亦得賜本。是歲,覃恩受誥命,當逆豎


變亂時,雄鎮檢欽賜禦衣付守備易友亮,囑謹藏,勿褻越於賊手。至是,世濟恭繳

< p>
禦前,荷上諭,仍給收貯。



17








康熙二十至二十一年的兩年間,< /p>


馬世濟所得賜宴賞物雲湊其身。


各種恩賞中,

以禦座前


賜酒及賜收貯禦衣兩事禮遇規格最高,榮極一時,


為朝臣所豔羨。


當時朝臣王士禎在《池北


偶談》中對此事記述道 :



康熙二十一年壬戌正月上元,


賜群 臣宴於乾清宮,


異數也。凡賜禦酒者二,



學士、


尚書、


侍郎、

< p>
學士、


都禦史,


皆上手賜;


通政使、


大理卿以下則十人為一班,


分左右列,


命近侍賜酒,


且諭:


醉者令宮監扶掖。


獨光祿卿馬世濟以文毅公雄鎮子,


右通政陳汝器


< /p>


以贈兵侍前福建巡海道副使啟泰子,特召至禦座側賜酒,上之褒忠


優厚如此。



18


< br>


康熙禦座前賜酒,非世濟品秩高顯,


更非其平叛中居功 所致,


而是


“以馬世濟為殉難巡撫馬


雄 鎮之子、陳汝器為殉難副使陳啟泰之子也”




19




擢升官品。


作為為朝廷捐軀的忠良之後,


馬世濟系在仕途上也在短時間內連續得以擢 升


補用。


根據上面輯錄匯總形成的


《馬 世濟簡編年譜》的梗概內容,


我們統計出馬世濟由大理


寺少卿升 轉光祿正卿以迄漕運總督期間,官職升轉所需要時間(表一)





表一:馬世濟官職升轉需用時間統計表



官職升轉



光祿正卿



都察院左副都禦史




需用時間



不足一年



不足一年



8


官職升轉



兵部右侍郎



吏部右侍郎



需用時間



不足一年



一年餘


-尹颂


-尹颂


-尹颂


-尹颂


-尹颂


-尹颂


-尹颂


-尹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