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unprecedented
高一语文期末考试试题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
/p>
2019-2020
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
考试语文试题
一、古诗文阅读
(55
分
)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完成
1
~
5
小题。
(
共
27
分
)
汉五年,既杀项羽,定天下,论功行封。群臣争功,岁
馀不决。高祖以萧何功最盛,封
为酂侯,所食邑
多。功臣皆曰:
“臣等身被坚执锐多者百馀战少者数十合攻城略地大小各有
..
差今萧何未尝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不战顾反居臣等上何也?”
高帝曰:
“
诸君知猎乎?”
曰:
p>
“知之。
”
“知猎狗乎?”曰:
“知之。
”高帝曰:
“夫猎,追杀兽兔者狗也,而
发踪指示兽
处者人也。今诸君徒能得走兽耳,功狗也。至如萧何,发踪指示,功人也。且
诸君独以身随
我,多者两三人。今萧何举宗数十人皆随我,功不可忘也。
”群臣皆莫敢言。
列侯毕已受封,及奏位次,皆曰:
“平阳侯曹参身被七十创,攻城略地,功最多,宜第
一。
”上已挠
(
使……委屈
)
功臣,多封萧何,至位次未有以复难
(
刁难
)
之,然心欲何第一。
关内侯
鄂君进曰:
“群臣议皆误。夫曹参虽有野战略地之功,此特一时之事。夫上与楚相距
p>
五岁,常失军亡众,逃身遁者数矣。然萧何常从关中遣军补其处,非上所诏令召,而数万众<
/p>
会上乏绝者数矣。夫汉与楚相守荥阳数年,军无见粮,萧何转漕关中,给食不乏。陛下虽数
亡山东,萧何常全关中以待陛下,此万世之功也。
今虽亡曹参等
百数,
何缺於汉?汉得之不
必待以全。奈何欲以一旦之功而加万
世之功哉!萧何当第一,曹参次之。
”高祖曰:
“善。
”
于是乃令萧何,赐带剑履上殿,入朝不趋
。<
/p>
.
上曰:
“吾
闻进贤受上赏,
萧何功虽高,得鄂君乃益明。
”
于是因鄂君故所食关内侯邑封
为安平侯。是日,悉封何父子兄弟十馀人,皆有食
邑。乃益封何二千户,以帝尝繇咸阳时何
送我独赢钱二也。
<
/p>
汉十一年,陈豨反,高祖自将,至邯郸。未罢,淮阴侯谋反关中,吕后用萧何计,诛淮
p>
阴侯,语在淮阴事中
。上已闻淮阴侯诛,使使拜丞相何为相国,益封
五千户
,令卒五百人一
......
.
...
都尉为相国卫。诸君皆贺,召平独吊。召平者,故秦东陵侯。秦破,为布衣,贫,
种瓜於长
安城东,瓜美,故世俗谓之“东陵瓜”
,从召平以为名
也。召平谓相国曰:
“祸自此始矣。上
暴露于外而君守于中,非
被矢石之事而益君封置卫者,以今者淮阴侯新反于中,疑君心矣。
夫置卫卫君,非以宠君
也。愿君让封勿受,悉以家私佐军,则上心悦。
”相国从其计,高祖
1
高一语文期末考试试题
乃大喜。
汉十二年秋,
黥布反,
上自将击之,
数使使问相国何为。
相国为上在军,
乃拊循
(
拊循:
安抚
)
勉力
(
勉力:
鼓励
)
百姓,
悉以所有佐军,
如陈豨时。
< br>客有说相国曰:
“君灭族不久矣。
夫君位为相国,功第一
,可复加哉?然君初入关中,得百姓心,十馀年矣,皆附君,常复孳
孳得民和
(
常复孳孳得民和:至今还勤勉事,与百姓关系和谐
)
。上所为数问君者,畏君倾动
关中。今君胡不多买田地,贱
贳贷
(
贱贳贷:低利率向人借贷
)
p>
以自污?上心乃安。
”於是相
国从其计,上
乃大说。
(
选自《史记·萧相国世家》
)
p>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平确
的一项是
( )
..
A.
臣等身被坚执锐多者
/
百馀战
/
少者数十
/
合攻城略
/
地大小各有差
/
今
萧何未尝有汗马之劳
/
徒持文墨
/
p>
议论不战
/
顾反居臣等
/
上何也
B.
< br>臣等身被坚执锐
/
多者百馀战
/
少者数十
/
合攻城略地
/
大小各有差
/
今萧何未尝有
汗马之劳
/
徒持文墨
/
议论不战
/
顾反居臣等上
/<
/p>
何也
C.
臣等
身被坚执锐多者
/
百馀战
/
少者数十合
/
攻城略
/<
/p>
地大小各有差
/
今萧何未尝有汗马之劳<
/p>
/
徒持文墨议论
/
不战
/
顾反居臣等上
/
何也
D.
臣等身被坚执锐
/
多者百馀战
/
少者数十合
/
攻城略地
/
大小各有差
/
今萧何未尝有汗马之劳
/
徒持文墨议论
/
不战
p>
/
顾反居臣等上
/
何也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
内容的解说,不正确
的一项是
( )
...
A.
食邑:享有的土地。
B.
趋:小步疾行,是古人在君长面前走路时的一种礼节性姿式
。
C.
语在淮阴事中:
这类表述在
《史记》
中比较多,
意思是,
详细的记载在
《淮阴侯列传》
里。
D.
封五千户:封,帝王把
爵位或土地赐给臣子。封五千户,汉代制度,给大臣分封了五千户
奴隶。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
项是
( )
A.
打败项羽后评功
论赏,不少意见认为,曹参功劳大,而萧何战功不多,不应该列为第一。
高祖刘邦不这样
看。他一心想把萧何列为第一,最终也遂愿了。
B.
在评定谁第一谁第二的争论中关内侯鄂君的意见起了很大作用。
他说,<
/p>
即使死了几百个曹
参,对汉室也没有什么损失;而萧何立下的是“
万世之功”
。高祖刘邦基本同意这种意见。
< br>C.
鄂君因力荐萧何被加封为安平侯。
萧何父子兄弟十多
人都封有食邑。
后又加封萧何两千户,
这是因为高祖过去到咸阳
服役时,萧何多送给自己两个大钱的缘故。
2
高一语文期末考试试题
D.
后来,拜承相萧何为相国,加封五千户,并令五百名士卒、一名都尉
做相国的卫队。为此
许多人都来祝贺,唯独召平表示哀悼。召平对相国萧何说,你的祸患
从此开始了。
萧何勤勉
亲民,
也有人认
为不久就有灭族之祸了;
要做一些损人利己的把自己名声搞坏的事,
高祖才
高兴。
4.
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
p>
)
(l)
愿君让封勿受,悉以家私财佐军
,则上心说。
(5
分
)
(2)
黥布反,上自将击之,数使使
问相国何为。
(5
分
)
5.
把下面教材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
汉语。
(8
分
)
(1)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
《离骚》
)(4
分
)
(2)
吾与子渔樵于江诸之上,侣鱼
虾而友麋鹿。
(
《赤壁赋》
)(4
p>
分
)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问题。
东溪
梅尧臣
行到东溪看水时,坐临孤屿发船迟。
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着花无丑枝。
短短蒲耳齐似剪,平平沙石净于筛。
情虽不厌住不得,薄暮归来车马疲。
[
注
]
梅尧臣
(1002
-
1060)
,此诗作于<
/p>
1055
年。
6.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
第一联,
写行到之地
(
东溪
)
与到此之由
(
看水
)
,
写作者前往东溪时所乘之船;
第三句作者
写景,
抓住了物象凫鸟,读者由此物象的描写可品出作者的情怀。
B
.
第四句写岸旁老树着花。此亦常见之景,作者“老”与“丑”往往相连,但作者说它“
无
丑枝”
,体验独到,构思新颖。
<
/p>
C.
二、三两联,平而见奇,意新语工,景物描写形象生动,蕴含
着浓郁的生活情趣。
D.
尾联写作者
虽然不厌烦东溪之景,
但是那里却不能住下来,
加上归来后筋疲
力尽,
委婉含
3
高一语文期末考试试题
蓄的表现了心中难以派遣的愁情。
7
.
本诗所蕴含了①对东溪景致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②自己的闲适
恬谈之情和③老当益壮奋发
有为之情。请从简要引用诗句在
30
字以内简要说明。
(6
分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过裴舍人故居
[
唐
]
刘长卿
惨惨天寒独掩扃,纷纷黄叶满空庭。
孤坟何处依山木,百口无家学水萍。
篱花犹及重阳发,邻笛那堪落日听。
书幌无人长不卷,秋来芳草自为萤。
8.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首联描绘了一幅寒天黄叶空庭图。
在一个
萧瑟寒冷的秋天。
诗人经过敌人的旧居,
这里己
人去楼空,诗人独自掩上院门,看到黄叶纷纷飘落,铺满了冷清的庭院。
p>
B.
“篱花犹及重阳发”
,
“篱花”指篱下的菊花,写出了虽然故人不在,但是篱下的菊花仍然
在重阳时节
绽放,象征着友人具有高沽的情操和品质。
C.
“邻笛那堪落日听”用向秀《思旧赋》之典,写诗人徘徊在故人旧居庭院里,正当落日时
分,听到邻家传来笛声,更增添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D.
总观全诗,
有情有景,
情景交
融;
有静有动,
气韵生动。
有声有色,
入目入心;
点面结合,
既有整体感又具
体细腻;总之,本诗是一首内容及形式都比较完美的好诗。
9.
简答。
(1)
说出“孤坟何处依山木,百口无家学水萍”是什么意思,请在
20
字以内作答。
(3
分
)
(2)
说出“书
幌无人长不卷,秋米芳草自为萤”
是如何照应前面的诗句的。请在
30
字以内作
< br>10.
默写,将横线上的空缺填充完整。
(12
分
)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l
)
《诗经·氓》中写在男女两人商量婚期时,女主人公虽然时氓的坏脾气已有觉察、但仍
然确定婚期的句于是:
“,
。
”
(2)
《赤壁赋》
中客人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伤我们个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
4
高一语文期末考试试题
的语句是:
“,
”
。<
/p>
(3)
《赤壁赋》中作者泛舟江上感觉
将脱离人间,升入仙境的句子:
“,
”
。
(4)
《离骚》中屈原表明为保持
节操而死的行为会被古人所尊崇的语句:
“,
”
。
(5)
《岳阳楼记》中写
明月朗照,从动态和静态描写湖面的两句是:
“,
”
。
(6)
《曹刿论战》
中,在鲁庄公表示不虚报祭品数量,以诚信示人后,曹刿用“,
”两句话来
表明自己的态度。
二、现代文阅读部分
(
文学类文本阅读
)(15
分
)
阅读下面的散文,完成问题。
(15
分
)
阿里山看云
从维熙
早上三点,
< br>与我同行的朋友便出发去阿里山巅看日出了。
他们要爬很高的坡,
走很远的
路,然后乘小火车,奔往观看日出的大山峦峰。我喜欢水,而不爱山。
我从床上爬了起来,
步出阿里山宾馆。
阿里山还在沉睡,
只有山麓上几盏灯火,
闪着幽暗清冷的光束
。
我沿登山的石阶缓缓而
上,
每一次鞋
子与石头接触发出的轻微声响,
就是这里的唯一的音乐。
天上还
有残星挂在天
穹一角,
我忽然记起古代一首童谣诗:
“天是棋盘星是子,
地是琴键路是弦。
”
真是妙不可言。
过去,
我只是从台湾省地图上看
到过这个名字,
而今天我却独步阿里山,
这本身就是使人痴
p>
醉的歌。
不知什么时候,
那些鸟儿睡醒了,在林中吟唱第一支歌。
那是一只北方也有的布谷,高
歌着“光棍好苦——光棍好苦——”
。我在儿时的家乡就听过这支歌,农
民说它唱的是“赶
快布谷——赶快布谷——”
,但是乡亲们把它
的歌人性化了,变成了
“光棍好苦”
。
想不到一
泓碧波相隔的台湾岛上,
也有这种鸟儿。
这只穿梭于阿里山丛林的鸟儿,
错把初秋当作阳春
五
月了
?
不,或许它是在吟唱两岸的相思之苦吧
< br>!
接踵而来的是百鸟合鸣。
我分不清那些鸟儿的姓名,
也无法得知它们是躲藏在哪儿歌唱;
反正那鸟儿的大合唱,
p>
完全打破了阿里山的沉寂。
我惬意地坐在一块石板上,
静听着这动人
的森林音乐会,
记忆中我曾有缘聆听过
这独特的鸾凤合鸣,
那是在祖国大陆的长白山,
那是
在祖国边陲大兴安岭,在云南思茅山的林间驿道,在与台湾一水之隔的厦门鼓浪屿。记得,
那天沿着海岸神游,
在与金门发生过炮战的何厝,
我曾用望远镜眺望台湾岛的形影。
特别使
人难以忘怀的是,<
/p>
在海岸神游路过当年郑成功陈设于斯的古炮台时,
不知是哪位游客
,
在生
了锈的炮口上插了两枝盛开的杜鹃花,我当时很为那两束
花儿动容。
5
高一语文期末考试试题
阿里山上也有
杜鹃花。
这是在天色微明时,
我从山坡上看到的。
她躲藏在亚热带植物家
族的襁褓之中,与三角梅、美人蕉等花卉同林而居,色
彩显得更加娇艳。我走过树丛花海,
信步向山腰走去,由于少了林木遮眼,顿感阿里山的
巍峨奇秀,它像是一条灰褐色的海鲸,
跳海而出斜卧在陆地上,
那高耸的头伸向天穹远处,那尾究竟伸向哪儿,我是看不到的。心
旷神怡的同时,我也为
登山去观日出的同伴扫兴,因为我在仰望这条“海鲸”时,看见了天
上的流云,有云的早
晨是无法看到日出的,我有点窃喜没有去看日出。
在这儿看云
,
令人遐想无穷:
一片片白絮在天空时而组合为一,
时而又化为片片桅帆各
自远去;
间或露出一隅如海
的蓝天,
但是那一线碧蓝很快被白云吞噬了。
云在天穹下不断变
化着身影,
一会儿它像古埃及人面兽身的狮子,
一会儿它又像一只温顺的波斯猫;
一会儿它
像是金戈铁
马的决斗,
一会儿它又像是白衣素螭缟的仙女在瑶池浴后起舞……这种云的诡谲
无形变幻,那真是难得的一乐!
更让我心醉的
是,
这是我从没涉足过的中国一隅,
在这儿独自一人观云,
p>
不是难得的人
生乐事吗
?!
我早在
1986
年的中秋之夜,面对窗外一轮皎月,曾
写下过这样一首题为《遥望
海峡》的诗:
你是一滴水
/
凝聚着
/
宝岛的云
/
琼山的月
<
/p>
你是一束浪
/
亲吻着
/
断裂的岸
/
塌落的崖
你是一支箫
/
低奏出<
/p>
/
南来的眸
/
北
来的盼
你是一缕风
/
吹动了
/
情殇的帆
/
寻故的船
今天,一条大陆来寻亲的船,载着我
们十几个人,终于叩访宝岛来了。阿里山的云,你
何时变成海峡上的彩虹之桥,将宝岛和
大陆合而为一?
山林里传来的嬉笑声,
撕碎了我的思绪,
那是从阿里山云中走出来,
到山下去上学的
儿
童,接着有摩托声声,那是上班族人员到山下上班。百鸟啼叫声消失了,阿里山立刻从
无声
的禅境中,
还原成了人世间的一座石山,
< br>不久,山峦中有了我熟悉的声音,
首先出现在我面
前的朋
友喘着气,脸上流露出淡淡的苦相:
“早知空跑一趟,还不如与老兄一块儿在这儿逍
p>
遥呢!
”
200
5
年
5
月初修订于北京
(
文章有改动
)
11.
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p>
( )
A.
文章描写山麓上灯火“闪
着幽暗清冷的光束”
、鞋子与石头接触发出“轻微声响”
,用笔
细
腻、生动,表现清晨阿里山环境的凄清与冷寂。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