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知识点教学提纲
-公鸡简笔画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知识点复习
※本单元重点课文《伯牙绝弦》《月光曲》
学习目标:
1
.学习抓住特点把人、事结合起来描写的写作方法。
2
.背诵《伯牙绝弦》
,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
.背诵课文重点段落。
4
.掌握字词。
5
.掌握日积月累中的知识。
6
.完成复习资料中第八单元的练习。
一、词语盘点
pú
xiě
yōu jìng
là zhú
shī míng
谱
写
幽
静
蜡
烛
失
明
chún shǔ
mò shēng
qīng yōu
qín jiàn
纯
属
陌
生
清
幽
琴
键
táo zuì
sū xǐng
fēi bēn
jì lù
陶
醉
苏
醒
飞
奔
记
录
lái yīn hé
shà shí jiān
wēi bō lín lín
莱
因
河
霎
时
间
微
波
粼
粼
tàn fǎng
jiāo shè
fēng cǎi
fù yuē
探
访
交
涉
风
采
赴
约
dàn yǎ
zhuō mō
chèn tuō
huàn jué
淡
雅
捉
摸
衬
托
幻
觉
shēn yuǎn
jiàng shēng
mó fǎng
shēn duàn
深
远
降
生
模
仿
身
段
zào jiù
kàng yì
fēng dù
liàn jiù
造
就
抗
议
风
度
炼
就
yì lì
毅
力
yǒu zhāo yí rì
wú yán yǐ duì
qiè qiè sī yǔ
有
朝
一
日
无
言
以
对
窃
窃
私
语
dà yáng bǐ àn
bù jiě zhī yuán
àn wú tiān rì
大
洋
彼
岸
不
解
之
缘
暗
无
天
日
yǎn mào jīn xīng
yì fǎn cháng tài
wéi suǒ yù wéi
眼
冒
金
星
一
反
常
态
为
所
欲
为
shǔ qù hán lái
bú zài huà xià
暑
去
寒
来
不
在
话
下
二、词句解析
【第
25
课
伯牙绝弦】
(
1
)对句子的理解
①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志在流水,
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善哉”,太好了。“若”,好像。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
到高山,钟子期
听了
(赞叹)
道:
p>
“你弹得太好了!
简直就像巍峨的泰山
(屹
立在我的面前)
!
”
伯牙心里想到流水
,钟子期(如痴如醉,击节称快):“妙极了!这琴声宛如奔
腾不息的江河(从我心中流
过)!”
通过反复吟诵,
体会钟子期发自内心的赞叹以及伯牙遇到知音时欣喜若狂的
心情。
②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不管伯牙心里想到什么,
钟子期都能
准确地道出他的心意。
伯牙精妙的乐曲,
只有通晓音律的钟子期
能真正听懂,
伯牙的心意,
只有钟子期能真正理解。
情投
意合,这才是知音啊!
③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破琴”,把琴摔碎。“知音”,
理解自己心意、有共同语言的人。这里指
伯牙把钟子期当做他的知音。“复”,再,重新
。伯牙(悲痛欲绝),觉得世界
上再也找不到(比钟子期更了解他的)知音了,于是,他
把心爱的琴摔碎,终身
不再弹琴。
钟子期死后,伯牙悲痛欲绝,黯然神伤,毅然决然地“破琴绝
弦”,这是何
等悲壮而又感人的行为!
朋友间的深情厚谊令人动
容。
千百年来,
“知音”典故
不但在华
夏大地传为美谈,而且名扬海外。
(
2
)对词语的理解
伯牙绝弦:绝,断
绝。伯牙因为子期死了,就把琴摔碎,再也不弹琴。比喻知己
丧亡后,弃绝某种专长爱好
,表示悼念。
知音:理解自己心意、有共同语言的人。
雕梁画栋:指有彩绘装饰的十分华丽的房屋。
巧夺天工:形容技艺巧妙。
断断续续:时而中断,时而继续。
陌生:生疏,不认识或不熟悉。
纯熟:指功夫深,非常熟练。
水天相连:水和天连接起来。
清幽:秀丽、幽静。恬静:很安静。
璀璨:形容玉石的光泽鲜艳夺目。
造就:培育练就;成果;成绩。
风度:美好的举止、姿态或气度。毅力:坚强,持久的意志。
暗无天日:看不到一点儿光明。
一反常态:完全改变了平时的态度。
为所欲为: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任意行事。
溺爱娇宠:指过分娇惯宠爱自己的孩子。
窃窃私语:私下里小声交谈。
引人入胜:引人进入佳境。
妙笔生花:才思日进,比喻杰出的写作才能。
阳春白雪:比喻高深的、不通俗的文学艺术。
不同凡响:表示才能出众
,
本领高强。
别具一格:另有一种独特的风格。
独具匠心:具有独到的灵巧的心思。指在技巧和艺术方面的创造性。
古色古香:形容器物书画等富有古雅的色彩和情调。
不落窠臼:比喻有独创风格
,
不落旧套。
雅俗共赏:形容某些文艺作品既优美
,
p>
又通俗
,
各种文化程度的人都能够欣赏。<
/p>
美不胜收:形容美好的东西太多
,
p>
一时欣赏不过来。
脍炙人口:形容歌声优美,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
曲高和寡:曲调高雅,能跟着唱的人就少。用来比喻知音难得。又被用来比喻说
话、写文章不通俗,能理解的人很少。比喻言论或作品不通俗,难于为人接受。
笔走
龙蛇:
形容书法生动而有气势、
风格洒脱
,
也指书法速度很快
,
形容书法笔势
雄健活泼。
不解之缘:不能分开的缘分,指亲密的关系或深厚的感情。
不在话下:指事物轻微,或者理所当然,不值得一提。
耐人寻味:耐,禁得起;寻味,仔细体会。形容意味深长,值得细细体会。
转瞬即逝:瞬,一眨眼,转眼;逝,消失。形容一眨眼就消失了。
响遏行云:响,声响;遏,阻止、使停止;行云,流动的云彩。指声音高亢以
致
阻拦了天上的流云。多用形容声音嘹亮。
< br>(
3
)知识要点
1.
伯牙绝弦所比喻的是一种真知己的境界,这也正是它千百年来广为流传的
魅
力
所在。
2.
文中四个“善”字不同的用法:
“善古琴”、“善听”中的“善”字可以理解为
(
善于
)
的意思。两个“善哉”
表达
(
赞叹
)
之意。
3.
俞伯牙,
钟子期相传为
(
春秋时代
)
人,
关于它们二人成为知音的传说
<
/p>
《列
子》《吕氏春秋》等古书均有记载,也流传于
(
民间
)
。我国古诗常
有提及。
如:
(
“借问人间愁寂意,伯
牙弦绝已无声”
)(
“高山流水琴三弄,明月清风酒
一樽”
)(
“钟期久已没,世上无知音”。
)
由于这个传说人们把真正了解自己的
人叫做
(
知音
)
,用
(
高山流水
)
比喻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
【第
26
课
月光曲】
(
1
)课文理解
贝多芬是德国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被尊称为“乐圣”。
这是一篇意境优美的课文,
讲述了德国着名音乐家贝多芬因同情穷鞋匠兄妹
而为他们弹琴,
有感于盲姑娘对音乐的痴迷而即兴创作出
《月光曲》
< br>的传奇故事。
对贝多芬产生了深深的敬仰和爱戴之情。
①姑娘说:“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
听贝多芬的音乐会是盲姑娘一直以
来的愿望,
而盲姑娘把这梦寐以求的愿望
淡淡地称作“随便说说
”,
说明了她对哥哥的体谅和理解,
这“随便说说”,
让
我们感受到了盲姑娘的善解人意,
更让我们感
受到了盲姑娘那种被生活所迫,
而
强压住内心对音乐热爱的无奈
。
②她
激动地说:
“弹得多纯熟啊!
感情多深哪!
您,
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
“多纯熟”,
是说弹奏的技能熟练;
“多深”,
是说把曲子里的感情充分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