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三新题速递·语文高考复习专题04 文言文阅读(原卷版)
-流离失所
文言文阅读
一、<
/p>
(
2021
·四川省顶级名校高三上学期
开学考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
~
4
题。
马光祖,字华父,婺州金华人。宝庆二年进士,调新喻主簿,已有能名。移浙西提点刑<
/p>
狱,时暂兼权浙西提举常平。拜户部
尚书兼知临安府、浙西安抚使
。帝谕丞相谢方叔趣入觐
..
乞严下海米禁历陈京师艰食和籴增
价海道致寇三害。
加宝章阁直学士、
沿江制置使、
江东安
抚使、知建康府兼行宫留守。始至官,即以常例公用器皿钱二十万缗支
犒军民,减租税,养
鳏寡
孤疾无告之人,招兵置砦,给钱助诸军
昏嫁。兴学校,礼贤才,辟召僚属,皆极一时之
..
选。拜端明
殿学士、知江陵府,去而建康之民思之不已。帝闻,命以资政殿学士再知建康,
士女相庆
。光祖益思宽养民力,兴废起坏,知无不为,蠲除前政逋负钱百馀万缗,鱼利税课
悉罢减
予民,修建明道、南轩书院及上元县学。
撙节费用,建平籴仓
,贮米十五万石,发
籴常减于市价,以利小民。修饬武备,防拓要害,边赖以安。其为政
宽猛适宜,事存大体。
公田法行,光祖移书贾似道言公田法非便,乞不以及江东,必欲行
之,罢光祖乃可。召赴行
在,迁提领户部财用兼知临安府。
<
/p>
会岁饥,荣王府积粟不发廩,光祖谒王,辞以故。明日
往,亦如之
,又明日又往,卧客次,王不得已见焉。光祖厉声曰:
“天下孰不知大王子为储
君,大王不于此时收人心乎?”王以无粟辞;光祖探怀中文书曰:
“某庄
某仓若干。”王无
以辞,
得粟活民甚多。
再以江东安抚使知建康,
郡民为建祠
六所。
< br>乞致仕,
不许。
咸淳五年,
..
拜知枢密院事兼参知政事
,
以监察御史
曾渊子言罢。
给事中卢钺复缴奏新命,
以金紫光禄大
....
夫致仕,卒,谥庄敏。
(节选自《宋史·马光祖传》)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帝谕丞相谢方
叔趣入
/
觐乞严下海
/
米禁历陈京师艰食
/
和籴增价
/
海道致寇三害
B.
帝谕丞相谢方叔趣入觐
/
乞严下海米禁
/
历陈京师艰食
/
和籴增价
/
海道致寇三害
< br>C.
帝谕丞相谢方叔趣入
/
觐乞
严下海米禁
/
历陈京师艰
/
食和籴
/
增价海道
/
p>
致寇三害
D.
帝谕丞相谢方叔趣入觐
/
乞严下海
/<
/p>
米禁历陈京师艰
/
食和籴
/
增价海道
/
致寇三害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
,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户部,六部之一,掌管土地户籍、军需赋税、财政俸禄,长官为尚书
、副职为郎中。
B.
鳏寡,泛指老
弱孤苦。鳏,年老无妻或丧妻的男子;寡,年老无夫或丧夫的女子。
< br>C.
建祠,文中指为表达对造福当地官员的感激之情,在其生前所立的祠堂,即建
生祠。
D.
参知政事,唐宋最高政务
长官之一,与同平章事、枢密使、枢密副使合称“宰执”
。
<
/p>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马兴祖兴办教育,重视贤才。他
修建明道、南轩书院及上元县学,此外他对贤才也以
礼相待,所征召的下属官员,都是当
时最出色的人选。
B.
马兴祖加强
边防,以固境安。他在建康任上曾招兵设寨,甚至提供钱财帮助众位士兵
娶亲,还曾修整
军事装备,防守重要关口,边境得以安定。
C.
马光祖广施仁政,深受爱戴。他担任建康知府时,兴修废坏,免除前任拖欠钱款,减
免鱼利赋税,以至于离任后建康百姓对他思念不止。
D.
马光祖为民请命,不畏权贵。他请求不要在江东实行公田法,但贾似道坚持执行,
并
要罢免马光祖才肯罢休;任临安知府时,他厉声指责荣王,获得粮食,存活百姓。
p>
4.
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
(
10
分)
(
1
)撙节费用,建平籴仓,贮米十五
万石,发籴常减于市价,以利小民。
(
5
分)
(
2
)明日往,亦如之,又明日又往,卧客次,王不得已见焉。
(
5
分)
二、
(
2021
·
重庆市顶级名校高三上学期
第一次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完成
1
~
4
题。
熙宁八年夏,吴越大旱。九月,资政殿大学士知越州赵公
,前民
之未饥,为书问属县
灾所被者几乡,
民能自食者有几,当廪于官
者几人,沟防构筑可僦民使治之者几所,库钱仓
粟可发者几何,
富人可募出粟者几家,僧道士
食之羡粟书于籍者其几具存,
使各
书以对,而
...
谨其备。故事,岁廪穷人,当给粟三千石而止
。公敛富人所输及僧道士食之羡者,得粟四万
八千余石,佐其费。使自十月朔,人受粟日
一升,幼小半之。忧其众相蹂也使受粟者男女异
日而人受二日之食忧其流亡也于城市郊野
为给粟之所凡五十有七使各以便受之计官为不足
用也取吏之不在职而寓于境者给其食而任
以事又为之出常平仓
官粟,
得五万二千余石,
< br>平其
...
价予民。民贷取息钱者,告富人纵予之而待熟
,官为责其偿。
明年春,大疫。为病坊,处疾病之无归者。法
,廪穷人尽三月当止,是岁尽五月而止。
事有非便文者,公一以自任,不以累其属。有上
请者,或便宜多辄行。公于此时,蚤夜惫心
力不少懈,
事细巨必
躬亲,给病者药食多出私钱。
民不幸罹旱疫得免于转死,虽死得无失敛
< br>埋,皆公力也。是时旱疫被吴越,民饥馑
疾病,死者殆半,灾未有巨于此也。公所
拊循
②
,
..
民尤以为得其依归。其施虽在越,其仁足以示天下;其事虽行于一时,其法足以传后。盖灾
沴之行,治世不能使之无,而能为之备。民病而后图之,与夫先事而为计者,则有间矣;不
习而有为,与夫素得之者,则有间矣。
予故采于越,得公
所推行,乐为之识其详。岂独以慰越人之思,将使吏之有志于民者,
不幸而遇岁之灾,推
公之所已试。其科条
可不待顷而具,
则公之泽岂小且近乎!故著
其荒政
..
可师者,以为《越州赵公救灾记》云。
①
< br>(节选自曾巩《越州赵公救灾记)
,有删改)
[
注
]
①赵公:即赵抃
,宋衢州西安人,字阅道,居官正直无私,弹劾不避权贵。他曾
任殿中侍御史,京师誉之“铁面御史”
。②拊循:安抚,抚慰。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p>
3
分)
A
.
忧其众相蹂
/
也使
受粟者男女异日
/
而人受二日之食
/<
/p>
忧其流亡
/
也于城市郊野
/
为给粟之
所
/
凡五十有七
/
使各以便受
之计
/
官为不足用也
/
取吏之不在职而寓于境者
/
给其食而任
以事
B
< br>.
忧其众相蹂
/
也使受粟者男女
异
/
日而人受二日之食
/
忧其流亡
/
也于城市郊野
/
为给粟之
所
/
凡五十有七
/
使各以便受之
/
计官为不足用也
/
取
吏之不在职而寓于境者
/
给其食而任
以事
C.
忧
其众相蹂也
/
使受粟者男女异日
/
p>
而人受二日之食
/
忧其流亡也
/
于城市郊野
/
为给粟
p>
之所
/
凡五十有
七
/
使各以便受之
/
< br>计官为不足用也
/
取吏之不在职而寓于境者
/
给其食而
任以事
D.
忧其众相蹂也
/
使受粟者男女异
/
日而人受二日之食
/
忧其流亡也
/
于城市郊野
/
为给粟
之所
/
凡五十有七
/
使各以便
受之计
/
官为不足用也
/
取吏之不在职而寓于境者
/
给其食而
任以事
2.
下列对文中加点
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僧道士,在宋代,他们不需缴纳税赋,但所属
田地的粮食产出需要由政府登记在册。
B.
< br>常平仓,古代的一种官仓,以谷贱时用高价粜出,谷贵时减价籴入,平衡米价而名。
C.
饥馑,谷不熟为饥,蔬不熟为馑,泛指因为粮食歉收等
引起的食物严重缺乏的状况。
D.
科
条,又称事条,一般指成文法令条文、法律条文,文中可代指救灾时形成的章程。
p>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赵公未雨绸缪,
行事严谨。
提前下令属县详细调
查了受灾人数、河防设施、粮食征集等
各方面情况;要求各地落实成文。
B.
赵公思虑周全,便宜处事。他改变旧例,增发了
大量救助粮;无论是领粮、买粮还是借
贷,都从帮助百姓角度妥善安排。
C.
赵公勇于救疫,
担责尽
职。
对不便行公文处理之事,
他一概自担责任;他力使遭灾而亡
者能收殓埋葬,幸存者免于流落。
D
.
赵公仁厚爱民,
可为后法。
赵公在救
灾中有各类惠民的抚慰措施;
一些举措被及时推广
到天下,也值
得后世官吏借鉴。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
10
分)
(
1
)蚤夜惫心力不少懈,事细巨必躬亲,给病者药食多出私钱。
(
5
分)
(
2
)民病而后图之,与夫先事而为计者,则有
间矣。
(
5
分)
三、
(
2021
< br>·大连市重点高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
~
5
题。
萧相国何者,沛丰人也。高祖为亭长,常左右之。及高祖起为沛公,何常为丞督事。
p>
沛公至咸阳,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
史律令图书藏之。
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项王与诸侯屠烧咸阳
而去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
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何进言韩信
,汉王以信为大将军。汉王引兵东定三秦,
何以丞相留收巴蜀,填抚谢告,使给军食。汉
二年,汉王与诸侯击楚,何守关中,侍太子,
治栎阳。为法令约束,立宗庙社履宫室县邑
。辄奏上,可,许以从事;即不及奏上,辄以便
宜施行,上来以闻。
汉五年,既杀项羽,定天下,论功行封。群臣争功,岁余功不决,高祖以萧何功最
盛,
封为酂侯,
所食邑多。
功臣皆曰:
“臣等身被坚执锐,
多者百余战,
少者
数十合,
攻城略地,
大小各有差。今萧何未尝有汗马之劳,徒持
文墨议论,不战,顾反居臣等上。何也?”高帝
曰:
“诸君知猎
乎?”曰:
“知之。
”
“知猎狗乎?”
曰:
“知之。
”高帝曰:
“夫猎,追杀
兽兔
者狗也,而发踪指示兽处者人也。今诸君徒能得走兽耳,功狗也。至如萧何,发踪指
示,功
人也。且诸君独以身随我,多者两二人。今萧何举宗数十人皆随我,功不可忘也。
”群臣皆
莫敢言。
< br>汉十一年,陈
反,高祖自将,至邯郸。未罢,淮阴候谋反关中,吕后用萧何计,诛
淮
阴侯。上已闻淮阴侯诛,使使拜丞相何为相国,益封五千户,令卒五百人一都尉为相国
卫。
诸君皆贺,召平独吊。召平谓相国曰:
“祸自此始关。愿君
让封勿受,悉以家私财佐军,则
上心说。
”相国从其计,高帝乃
大喜。
(
节选自《史记·萧相国世家
》
)
1.
下
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A.
沛公为汉王
/<
/p>
以何为丞相
/
项王与诸侯屠烧咸阳
/
而去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
/
户口多少
/
强
弱之处
/
民所疾苦者以何
/
具得秦图书也
/
B.
沛公为汉王
p>
/
以何为丞相
/
项
王与诸侯屠烧咸阳而去
/
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
/
户口多少
/
强
弱之处
/
民所疾苦者以何
/
具得秦图书也
/
C.
沛公为汉王
/
以何为丞相
/<
/p>
项王与诸侯屠烧咸阳
/
而去汉王所以具知
天下厄塞
/
户口多少
/
强
弱之处
/
民所疾苦者
/
以何具得秦图书也
/
D.
沛公
为汉王
/
以何为丞相
/
项王与诸侯屠烧咸阳而去
/
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
p>
/
户口多少
/
强<
/p>
弱之处
/
民所疾苦者
/
以何具得秦图书也
/
2.
p>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A.
亭长是管
理亭的官吏。亭即驿亭,是由驿站所设置的供行旅途中歇宿的处所。
< br>B.
关中是古代地区名,所指范围大小不一,一般泛指函谷关以西战国末秦故地。
C.
所食邑即收食禄的封地,由皇帝
封赐给臣下,受封者以其中民户赋税为食禄。
D.
相国是辅佐君主治理国政的最高长官。韩信死后,丞相萧何被刘邦拜为相国。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p>
(3
分
)
A.
萧何勤勤恳恳,长期辅佐刘邦。萧何在刘邦做亭长时就经常帮助他。
楚汉战争中,萧何以
丞相身份留守巴蜀、关中,使刘邦有稳固的后方。
B.
萧何深谋远虑,志在经世济民。汉军攻入咸阳
,
将士们忙着哄抢财宝,萧何却收藏秦律令
图籍档案,使刘邦能
了解天下地形、户口等情况。
C.
萧
何不善征战,论功却排第一。天下平定论功行赏时,
刘邦以狗猎为喻,
< br>坚持认为萧何之
功最高。经过刘邦的开导,武将们对萧何心悦诚服。
D.
萧何忠于刘邦,献计斩杀韩信。楚汉战争中,
萧何为帮助刘邦战胜项羽,举荐了韩信;刘
邦称帝后,因韩信谋反,萧何又帮吕后杀死了
韩信。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
成现代汉语。
(10
分
)
(1)
辄奏上,可,许以从事;即不及奏上,辄以便宜施行,上来以闻。<
/p>
(
5
分)
p>
(2)
今萧何未尝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不战,顾反居臣等上
,何也?(
5
分)
< br>5.
韩信死后,萧何得到皇帝封赏,众人祝贺,召平却为何替萧何担忧?请简要说
明。
(3
分
)
四、
(江苏省顶级名校
2021
届高
三上学期开学检测)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
~
4
题。
子路性鄙,好勇力,志伉直,冠雄鸡,佩豭豚,陵暴孔子。孔子设礼稍诱子路,子路后<
/p>
儒服委质
,因门人请为弟子。子路问政,孔子曰:
“先之,劳之。
”请益,曰:
“无倦。
”子路
..
问:
“君子尚勇乎
?”孔子曰:
“义之为上。君子好勇而无义则乱,小人好勇而无义则盗。
”
孔子曰:
“片言可以折狱
者
,其由也与!
”
“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
< br>”
“若由也,不得其死
..
然。
”
“衣敝缊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其由也与!
”
“由也升堂
矣,未入于室也。
”季康子
..
问:
“仲由仁乎?”
孔子曰:
“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不知其仁。
”子路为蒲大夫,
辞孔子。
孔子曰:
“
蒲多壮士又难治然
吾语汝恭以敬可以执勇宽以正可以比众恭正以静可以报上。
”
初
,
卫灵公有宠姬曰南子,灵公太子蒉聩得过南子,惧诛出奔。及灵公卒而夫人欲立公子郢
。郢
不肯,曰:
“亡人太子之子辄在。
”于是卫立辄为君,是为出公。出公立十二年,其父蒉聩居
外,不得入。子路为卫大夫孔
悝之邑宰。蒉聩乃与孔悝作乱,谋入孔悝家,遂与其徒袭攻出
公。出公奔鲁,而蒉聩入立,是为庄公。方孔悝作乱,子路在外,闻之而驰往。遇子羔出
卫
城门,谓子路曰:
“出公去矣,而门已闭,子可还矣,毋空受
其祸。
”子路曰:
“食其食者不
避其难
。
”有使者入城,城门开,子路随而入。造蒉聩,蒉聩与孔悝登台。子路曰:
“君焉用
孔悝?请得而杀之。
”蒉聩弗听。于是子
路欲燔台,蒉聩惧,乃下石乞、壶黡攻子路,击断
子路之缨。子路曰:
< br>“君子死而冠不免。
”遂结缨
而死。孔子闻卫乱,曰:<
/p>
“嗟乎,由死矣!
”
..
已而果死。故孔子曰:
“自吾得由,恶言不闻于耳。
”
(节选自《史记•仲尼弟子列传》有删改)
< br>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蒲
多壮士
/
又难治
/
然吾语汝
/
恭以敬
/
可以执勇
/
宽以正
/
可以比众
/
恭正以静
/
可以报上
B.
蒲多壮
/
士又难治
/
然吾语汝
/
恭以敬可以执勇
/
宽以正
/
可以比
/
众恭正以静
/
可以报上
C.
蒲多壮士
/
p>
又难治
/
然吾语汝
/
恭以敬
/
可以执
/
勇宽以正
/
可以比
/
众恭正以静
/
可以报上<
/p>
D.
蒲多壮
/
士又难治
/
然吾语汝恭
/
以敬可以执勇
/
宽以正
p>
/
可以比众
/
恭正
以静
/
可以报上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
的一项
是(
3
分)
...
A.
委质,意思是呈献礼物,表示忠诚信实。子路“儒服
委质”表恭敬拜师之意。
B.
折狱,
指判决诉讼案件。古人“折狱”很重视听取陈述,这是官员职责所在。
C.
升堂,旧谓官吏登堂理事,指官员在官衙召集下属官吏会同当事人处理案件
。
D.
结缨,指系好帽带。子路“结
缨而死”的行为体现了对夫子礼仪教导的遵循。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
< br>3
分)
...
A.
子路生性好勇,
从他的穿着看甚至有些粗俗,
p>
但他在孔子的引导下,
甘心情愿向孔子学
习
,成为孔子徒众中极为有名的弟子。
B.
子路向孔子求教了关于
“尚勇”
的问题,
< br>孔子给了明确答复,
特别是他推崇
“君子之勇”
,
反对“小人之勇”
,意在引导和规劝子路。<
/p>
C.
孔子肯定子路的长处,
认为他有一定的管理政务的能力,
同时也指出他
“
好勇”
的弱点,
甚至对他最后的悲剧结局有一定的预见。
D.
孔悝作乱时,子路本可以避祸全身,但
子路认为既已“食其食”
,毅然挺身入险,最后
死于乱中,孔子
闻讯,极为伤悲。
4.
把文中画横线
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
10
分)<
/p>
(
1
)子路问政,孔子曰:
“先之,劳之”
。请益
,曰:
“无倦。
”
(
< br>5
分)
(
2
)于是子路欲燔台,蒉聩惧,乃下石乞、壶黡攻子路,
击断子路之缨。
(
5
分)
五、
(
2021
·河南省顶级名校高三上学期
9
月月考)阅读下
面的文言文,完成
1
~
4
题。
陈丞相平者,阳武户牖乡人也。
陈涉起而王陈,立魏咎为魏王,
陈平从少年往事魏王咎
于临济。
说魏王不听,
< br>人或谗之,
陈平亡去。
初,
项羽
略地至河上,
陈平往归之,
从入破秦,
赐平爵卿。汉王还定三秦而东,殷王反楚,项羽乃以平为信武君,击降殷王而还。项王使项
悍拜平为都尉。居无何,汉王攻下殷。项王怒,将诛定殷
者将吏。陈平惧诛,平身间行杖剑
亡。平遂至修武降汉,因魏无知求见汉王,汉王召入,
与语而说之,乃拜平为都尉。遂与东
伐项王。
至彭城,为楚所败。引而还,收散兵至荥阳,以平为亚将
,军广武,绛侯、灌婴
..
等咸谗陈平,
汉王召让平曰
:
“先生事魏不中,
遂事楚而去,
今又从吾游,
信者固多心乎
?
< br>”
平曰:
“项王不能信人,其所任爱,非诸项即妻之昆弟
,虽有奇士不能用,平乃去楚。闻汉
..
王之能用人,故归大王。臣裸身来,不受金无以为资。诚臣计画有可采者,愿大王用之
;
使
无可用者,金具在,请封输官,得请骸骨。
”汉王乃谢,厚赐
,
拜为护军中尉,尽护诸将。诸
p>
将乃不敢复言。其后,楚急攻,围汉王于荥阳城。久之,汉王患之,请割荥阳以西以和。项<
/p>
王不听。汉王谓陈平曰:
“天下纷纷,何时定乎?”陈平曰:
p>
“项王为人,恭敬爱人,士之廉
节好礼者多归之。至于行功爵邑
p>
,重之,士亦以此不附。今大王慢而少礼,士廉节者不来;
..
p>
然大王能饶人以爵邑士之顽钝嗜利无耻者亦多归汉诚各去其两短袭其两长天下指麾则定矣。<
/p>
大王诚能出捐数万斤金,行反间,间其君臣,以疑其心,项王为人意忌信谗,必内相诛。汉
因举兵而攻之,破楚必矣。
”汉王以为然,乃出黄金四万斤与陈
平。陈平既多以金反间于楚
军。其明年,淮阴侯破齐,自立为齐王,使使言之汉王。汉王
大怒而骂,陈平蹑汉王。汉王
亦悟,乃厚遇齐使,使张子房卒立信为齐王,用其奇计策,
卒灭楚。
(节选自《史记·陈丞相世家》
)
<
/p>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
,<
/p>
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br>
A.
然大王能饶人以爵邑
/<
/p>
士之顽钝嗜利无耻者
/
亦多归汉
/
诚各去其两短
/
袭其
两长
/
天下指
麾则定矣
/
B.
然大王能饶人
/
p>
以爵邑士之顽钝嗜利
/
无耻者亦多归
/
汉诚各去其两短
/
袭其两长
/
天下指
麾则定矣
/
C.
然大王能饶人以爵邑
/
士之顽钝嗜利无耻者亦多
/
归汉
诚各
/
去其两短
/
袭其两长
/
天下指
麾则定矣
/
D.
然大王能饶人
/
以爵邑士之顽钝嗜利无耻者亦多
/
归汉诚
/
各去其两短
/
袭其两长
/
天下指
麾则定矣<
/p>
/
2.
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
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p>
A.
三秦,指当时秦关中地,因刘邦曾将关中地分封给秦三个降将而
得名。
B.
亚将
,
亚于大将,指副将、次将,古代常在大将后设亚将做副手。
C.
昆弟,兄弟,同昆仲,长曰昆
,
次曰仲,也常用来比喻亲密友好。
D.
爵邑,指爵位和封邑。古代君王常赐有功之臣爵位和领地以示奖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