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阴侯列传》导学案共4课时

萌到你眼炸
853次浏览
2021年02月23日 03:14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德人易行靠谱吗

2021年2月23日发(作者:虹之间)


高二语文《史记》选读学案





《淮阴侯列传》导学案





【学习目标】



1


、复习巩固常见文言实词虚词的用法与含义以及文言句式宾语前置句等相关文言常 识



2


、把握《史记》叙述历史事件时 采用的起伏跌宕的叙事特色



3


、拓展 学生的文化视野、激发学生的丰富的想象力



4


、让学生能站在现代人的角度看待历史现象、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提出独到的见解



第一课时





【预习导航】




一、介绍韩信:


< br>汉初军事家。淮阴(今属江苏)人。陈胜、吴广起义后,韩信始投项梁,继随项羽,后从

< br>


刘邦。汉高祖元年(前



20 6



,经丞相萧何力荐,始为大将,协助刘邦制定了还定三秦以 夺天下



的方略。


< br>楚汉战争期间,韩信率兵数万,开辟北方战场。破魏之战,针对魏军部署,佯作正面渡河

< br>


之势,暗从侧后偷渡,攻其不备,俘获魏王豹。井陉之战,背水为阵,使将士死 地求生,人自



为战,大破赵军。淮水之战,借助河水,分割楚 军,将齐、楚联军各个击灭。四年二月,被封



为齐王。参与指 挥垓下(今安徽灵璧南)决战,击灭楚军。韩信熟谙兵法,战功卓著,为汉王



朝的创建作出了重要贡献。其用兵之道,为后世兵家所推崇。刘邦虽用韩信而心存疑忌,故在



项羽败亡后,即夺其兵权,徙为楚王,继又黜为淮阴侯。吕后知刘 邦疑忌韩信,乃与萧何定计,



于汉高祖十一年正月诱韩信至长 乐宫,以谋反罪名杀之。韩信著有兵书三篇,已失传。



韩信一生功绩:定三秦



虏魏王



擒夏说



巧夺赵



胁燕国



平齐地



重创楚



围垓下



灭楚军



二、诵读课文,正音正字,



商贾


(



)



晨炊蓐食


(



)



诸母漂


(




)



樵苏


)




(




)



喋血


(




)









(







馈粮


(



)



辎重


(





)



裨将


(



)



拊循


(













(



)



井陉


(



盗跖


(



)



阏与


)












四、文章结构



并且根据文意,划分文章结构。



1-3



早年屈辱



4-7



井陉之战



8



被贬之后



9-10



谋反被诛



11



史官论赞



研读文本



1---- 3





一、找出通假字



常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



晨炊蓐食



不能死,出我袴下



于是信孰视之,



俯出袴下,蒲伏。



1



/



8



)




(




)



陈豨


(



< /p>




若虽长大


)





(



)



蒯通



(



)



高二语文《史记》选读学案




二、解释词语


:


有一母见信饥


,






辱之曰



亭长妻





大丈夫不能自




中情


怯耳



三、古今异义词



若虽


长大


,好带刀剑



贫无




又不能治生


商贾


我哀


王孙


而进食



四、特殊句式



信钓于城下



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



何为斩壮士?



【问题探究】





1


、文章开始的三小节写了韩信早年 生活的三个小故事。请



同学们找到每个故事中的关键词,



用四个字概括每个小故事。











2


、说说这三个小故事说明了韩信早年生活的境况是怎样的?



3


、请仔细阅读“怒绝亭长”“漂母饭信”、“胯下受辱”这三个小故 事,找到每个故事中的关键



词,分析其揭示了人物什么样的个性?

















4


、司马 迁为什么单单从韩信的早年生活中挑选了这三个故事来写?



【补充】



三个故事的结局:


(韩信被封为楚王)信至国,召所从食漂母,赐千金。及下乡南昌亭长,



赐百钱,曰:



公,小人也,为德不卒。



召辱己之少年令出胯下者,以为楚中尉。告诸将相曰:







“此壮士也。方辱我时,我宁不能杀之邪?杀之无名,故忍而就于此。





第二课时





2



/



8



高二语文《史记》选读学案





【预习导航】




研读文本



4----6






一、找出通假字




虏魏王,禽夏说




能千里而袭我,亦已罢极




从间道萆山而望赵军




信乃使万人先行,出、背水陈



东乡坐,西乡对,师事之。




二、解释词语


:




此乘胜而



国远斗




愿陛下


臣奇兵三万人





间道


绝其辎重




可致于



下。




后有大者,何以


< br>之!





行出井陉口




水上军开






赵见我



, 必



壁逐我





事之。




三、古今异义词




其实不过数千







愿君留意臣之计







四、特殊句式



成安君者


,


儒者也





,


必为二 子所禽矣




后有大者


,


何以加之




知其不用




五、词类活用




深沟高垒









/



8



3


高二语文《史记》选读学案




欲东下井陉击赵






未至井 陉口三十里


,


止舍






恐吾至阻险而还







师事之



名词作状语






六、翻译句子






1


、臣闻 千里馈粮,士有饥色,樵苏后爨,师不宿饱。



2


、成安君,儒者也,常称义兵不用诈谋奇计





3


、能千里而袭我,亦已罢极。今如 此避而不击,后有大者,何以加之!





4


、赵见我走,必空壁逐我,若疾入 赵壁,拔赵帜,立汉赤帜。





5


、平旦,信建大将之旗鼓,鼓行出井陉口





6


、信乃 解其缚,东乡坐,西乡对,师事之。





【问题探究】




1




韩信能取得井陉口这场战斗胜利有哪些主要原因?





























2


、作者 在描写井陉之战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



第三课时



【预习导航】






4



/



8


-德人易行靠谱吗


-德人易行靠谱吗


-德人易行靠谱吗


-德人易行靠谱吗


-德人易行靠谱吗


-德人易行靠谱吗


-德人易行靠谱吗


-德人易行靠谱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