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综合实践教案
-
综合实践教案——二年级(上册)
课题:交通与生活
活动目标:
1
.
通过交流和展示认识常见的交通工具,
并知道交通工具是随
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进步的。
2
.认
识主要的交通工具,并能够运用所认识的交通工具设计一次旅游计划。
3
.通过设计未来交通工具的活动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
重点:学生在认识基本交通工
具的基础上,让学生了解更多关于交通工具的知识。
难点:让
学生进行比较,从而了解交通工具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进步的。
课时:
1
课时
流程:
(一)导人
可采用提问的方法:
p>
你们坐过公共汽车吗?你有什么感受?让学生口答,
还可以讨论的方
式
进行引人,让学生讨论:我们现在若去公园,应该怎么走?
(二)活动的组织
1
.
“看一看”
:
可先让学生观看书上的图片,
让学生说出它们的
名称,
这些都应属于什么?引导学生认识并
说出交通工具,然后
提问:
“交通工具有什么作用?”让学生充分发言。
2
.
“写一写”
:
p>
可由学生小组先进行讨论:
除了公共汽车
,
你还知道什么交通工具?讨论结果先在书上写出
来,然后各组
选派代表进行汇报。
3
.
“问一问”
:
课前让学
生就书中的表格对自己的父母或其他人进行调查,
了解不同的年代人们出行是依靠
什么样的交通工具,
并记录在书中的表格中,
在课堂上进行汇报。
老师在事先准备好的表格
中依据学生的回答
进行记录,
然后,
让学生根据表格中的汇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
论、
比较:
不同年代的交通工具有什么不同?你有什么看法?此
项活动让学生谈出自己的看法,
发言人
数不限,让学生自愿讲比
较好。
在此基础上,
最后让学生归纳出:
交通工具的发展也是随着
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而不断进步的。
4
.
“做一做”
:
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认识与了解,
设计一份从自己家出发到天池旅游的出行路线及乘坐的
交通工具。老师可适当提示当
前所处的位置,然后让学生在讨论的基础上进行设计和选择。
必要时,老师可出示地图,
使学生更为直观。各小组汇报时,可相互补充,完善他们的旅游
计划。这一活动主要培养
学生的归纳和实践能力。
5
.
“想一想、画一画”
:
要求学生充分发挥想像,
设计一个未来的交通工具。学生可采用多种形式:
可以画图、
写小
短文、制作小作品等,培养学生
的动手操作能力。有创意的作品可以在班上作展示。
(三)活动参考资料
交通工具:交通
工具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解决交通问题的工具,一般可分为陆地交通工具、
水上交通工具
、空中交通工具三种。陆地交通工具主要有汽车、火车、摩托车、自行车、三
轮车等,公
共汽车是最普遍的公共交通工具。水上交通工具主要是轮船(包括海轮和江轮)
摩托艇、
轮渡、摆渡等。空中交通工具主要是各种型号的客机和直升机。
汽车:汽车和人们的生产生活关系密切,从德国工程师高特列
布·戴姆勒发明第一辆
汽车以来,
近一百年公路交通飞速发展起
来。
汽车的发动机叫内燃机,
它是通过雾状汽油在
气缸内燃烧,
以气推动活塞带动曲轴而转动的,
火车
的蒸汽机是在锅炉外燃煤,
烧开锅炉内
的水,产生蒸汽推动机器
的。用内燃机车辆代管外燃机车辆,是交通运输史上的一大进步,
给人类带来极大的方便
。
但无论是内燃机还是外燃机,
都会产生许多有害废气。
这些废气主
要是一氧化碳、
碳氢化合物和氛氧
化合物,它们会污染大气,
破坏人类生存环境,
所以现代
科学家正在致力于研究制造污染少或无污染的汽车和火车。
现在电动机
车已被广泛应用,
蓄
电池车和太阳能电池车辆也在研究试制。<
/p>
氢的燃烧只能变成水蒸汽,
没有污染,
研
究氢能的
利用是高科技项目。
公共汽
车是人们最常用的交通工具。
公共汽车主要分普通公共汽车、
小
公共汽车两种。
公共
汽车设首站和未站,
中间每一站设一个站牌,
显示该公交车运行路线的各站站名、
首站、末
站、以及首、末班车的时间,给乘客提供方便。
板书:
交通与生活
四十年前:
二十年前:
现在:
交通工具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进步的。
课题:风的传说
活动目标:
1
.知道风的用途,能够说出风对人类生活的利弊。
2
.通过查找资料知道风力,会用自己的方式记录风力的大小。
3
.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小风车,培养动手能力。
< br>
4
.认识大自然、热爱大自然,并了解人类是怎样适应
和利用大自然的。
重点:启发学生从小探索如何利用风力是非常有意义的。
p>
难点:
学生寻找风的足迹,并对风的认识与研究的。风是学生平时常
见的。
如何引导学生对
平时常见的事物进行科学探究。
课时:
1
课时
活动流程:
(一)导入
采用谜语导人法:可把文
中的小谜语放在课前导人。
“水见皱眉头,村见摇摇头。花见点点
头,云见就溜走。
”
(打一种自然现象)
学生猜谜,导入活动。
(二)活动的组织
1
.
“瞧一瞧”
:
寻找风的足迹。这项活动让学生“想办法找一找风在哪里?”或“用什么
方法能看见风”?
学生已经知道许多大自然中风的现象,
他们一
般会迫不及待地发言,
为了让每个学生都有讲
话的机会要让学生
先在小组内把要讲的话讲出来,然后由各组选出代表进行汇报。
2
.风的作用:
通过问题
“风对人类的生活有什么作用?”
来引导学生对风
的用途及灾害进行探究。
让学生
说出风的各种用途:玩风车、煽
扇子、航海等,还可说出人类利用风力的事例。风力是人类
最早使用的自然能源之一。<
/p>
由于水面漂浮在行进时摩擦力小于地面物体行进时的摩擦力,
再<
/p>
因水面宽阔风的吹动较小类似陆地建筑物和树木的阻碍,
所以用风
帆行船是最早对风能的应
用。以后人类创造了旋翼、风轮,才学会利用风力产生旋转的运
动。这种旋转的运动能带动
机械进行磨面粉、抽水、发电等工作。在开阔的海面、沿海或
大面积的草原地带,风力强又
随时都有,
风的能量是取之不尽,
用之不竭的。但同时,
大风也给人类的生产生活带来许多
不便,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大风有什么危害?并记录在书中。
3
.
“做一做”
。
这一部分是让学生查找资料,
对风力的大小做进一步了解。
学生能用自己看到的现象或形式
在表格中记录风力的级别及现象
。
4
.
“玩
一玩”
。
这一活动要求学生在老师的
指导下制作小风车。
活动要求师生事先做好制作材料和工具的准
备工作:准备卡纸、剪刀、胶水、图订等。老师指导学生剪裁、挖孔、开维、卷、粘制成小
风车,
插在铅笔杆上试转。
老师还可引导学生讨论制作各种不
同样子的风车,
让学生心灵手
巧。在制作活动中。教师应随时提
醒学生注意安全使用工具和保持教室清洁卫生。
(三)活动参考资料
风是空气在水平
方向的定向流动现象。因为接受太阳光照射及其他条件的不同,各地气温、
气压高低不一
,
冷而密的空气气压比较高,
暖而稀的和含有较多水蒸气的空气
气压较低,
空
气总是从气压高处向气压低处流动,形成的这种水
平方向的定向空气流动就是风。
风的种类:风的形成地区、范
围不同,可分为山风、谷风、季风、海陆风、台风等。在沿海
地区,白天,凤常常从海洋
上吹到陆地上来,叫做海风。到了夜里或清晨。风又从陆地吹向
海洋,叫做防风。这是因
为白天在太阳的照射下,陆地上的气温升高得快,气压降低,而海
水增温慢,
海口上的气温低,
气压高一些,
风就从海洋吹向陆
地。
日落以后,
陆地上散热快,
气温降
低,气压升高,而这时海水把白天蓄积的热量慢慢散发出来,海面上的气温比
陆地高一些.气压也低一些,风就从陆地吹向海洋。在山区,
白天的风经
常从山谷吹向山腰
和山顶,叫做谷风。
晚上的风经常从山顶和山
腰吹向山谷,叫做出风。
这是由于白天阳光照
在山坡上,
贴近山坡的空气温度升高得快,
气压低,
山谷
里用到的阳光少,
气温低,
气压高,
空
气就沿着山坡由山谷向山顶流动。
夜间,太阳下山,山顶和山腰冷得快,
而积聚在山谷里
的空气还是暖的,这时靠近山腰和山顶的冷空气就向山谷流去。
台风:
台风是发生在热带地区的大气
漩涡,靠近赤道的海洋。
由于太阳照射,海水蒸发聚集
了大量的
暖湿空气,
不断上升,
四周较冷的空气就迅速流过来补充,
p>
又由于受地球自转的影
响,
空气的流动向右
偏转,
形成较强的过时针方向旋转的空气漩涡。
再加上北半球赤
道附近
的东北风和南半球跨过赤道而来的西南凤互相撞击的影响,
空气漩涡逆转越强,
范围也越来
越大,
结果发展成台风。
台风中心的风可达
12
级以上,
并常常伴随暴雨,
造成很大的破坏,
因此台风是一种严重的灾害性天气。
风的作用:<
/p>
风与作物的生长很有关系。在作物开花的时侯,微风能把花粉传播开来,使作物
受粉,
长出饱满的籽实;
徽风又能吹走作物周围的
潮湿空气,
使作物叶子的水分蒸发得快些,
促进作物体内液体的
流动,
有利于养料的输送,
因而有利于作物的生长。
风力是一种普遍的
自然动力,
我国劳动人很早就知
道利用风力。
1700
多年前,
帆船就
已发明,
300
多年前已有
应用排水风
车的记载。现在人们仍在利用风力簸扬谷物,推动帆船,还可以利用风力发电。
风力:风
的强度。常用风级表示。
风级:根据风对地面(或海面)物体
影响程度而走出的等任级。常用以估计风力激大小。一
般自
0<
/p>
级到混级共分
13
个区等级。后几经修改
,增加到
18
个等级。
板书:
风的传说
风的用途
风力
制作小风车
课题:我的地图
活动目标:
1
.使学生知道地图的使用方法,认识地图上的各种标志。
2
.能说出地图的用途。
3
.学习绘制从学校到家的简要线路图。
重点:认识路线及标志,学会绘制简易的路线图。
难点:通过绘制简易的路线图,如何培养学生整理资源及应用的能力。
课时:
1
课时
流程:
(一)导人
可采用提问法:
“同学们,你们知道
我们生活在什么地区吗?在整个中国地团中,我
们在什么地方?”
引起学生的兴趣,
从而揭示活动的主题:
我们一起研究地图及
绘制简易路
线图。
(二)活动的组织
1
.
“我一找”
:
老师出示准备的(中国地图》
,讲解使用地图的
基本方法,并让学生从《中国地图》上找到
我们所在的地区。
学生通过这一活动,不仅了解他们所在区的大体位置,并能够基本学会使用地图的方法。
2
.
“看一
看”
:
这一活动,
< br>是让学生对地图再进行更细致的观察,
并找出路线的图标,
把它画在黑板上,让
学生讨论,
说出各种图标的含义。老师可
用提问的方法“为什么这样设计图标?”
使学生知
道围标的简明
及形象,并认识一些基本的设计思路及方法。
3.
“查一查”
:
这一活动是让学生了解地图在生活中有哪些用途。
学生通过观察新疆道
路交通简易因、
乌鲁
木齐旅游
,
简易日及新疆水资源分布简易国,能够说出地图的作用:简单,准确、易懂、一
目了然。
4
.
“想一想”
:
在老师提出
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份简易路线图的基础上,
让学生小组进行合作,
讨论怎样绘制,
制定出小组的计划,
进行分工。
要让学生明白,要进行科学研究,
首先要按科学的方法先制
< br>定计划再实施步骤和方法。
5
.
“走一走”
:
此项活动可另作第二课时或课后的延伸活动,
学生按小组内的分工,
进行周围环境的调查与
记录,
共同讨论设计什么留标进
行记录,
然后绘制出从学校到家的简要线路图。
在组织学生
p>
具体制定计划、绘制路线图时,要让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事先讨论清楚计划、方案、<
/p>
设计的图标,然后再进行绘制,这样会更准确、易行。
(三)活动参考资料
地图约定俗成是
上北下南的。
到实用的时候,
地图方向要看如何方便阅读和如何
方便辨别道
路方向。举个例子。你在乌市,身在大西门、要到广场,想查阅地围看看要经
过哪些街道。
乌市地图是上北下南,拿在手里看,
对自己来说,
地因是面南的,
可自己从大西门到广场的
中山路,走向是东西的。
怎么查地图方便呢?很简单,把地图换个方向,让地图上的中
山路
方向跟自己方向一致。
把这个换了方向的地自拿起来,
p>
挂在墙上,
你就得到了一个上东下西
的乌市
地图。
换句话说,
地图方向表明了你的位置和走向。
飞机或海轮的前进方向时刻在变
化,为方便,领航地图是个圆盘,跟飞机或
海轮始终保持一个前进方向,圆盘上的指南针则
始终保持南北方向。
有了这样合成的罗盘地图,
就能做到地图方向时刻跟自己面向的前进方
向一致,而指南针则时刻帮助辨别前进的
(也是地图的)
方向。确定地图方向的道理就是这
么简单!那就是“世界以我为中心’
:确定自己在地图上的位置,以这个位置为中心,自己
怎么用地图方便就怎么
定方向。
为了大家有个不受走向约束的共同地图方向,
约定俗成
,
按
照指南针的南北方向、也更是根据古代面向北斗群方向的习
惯,定为上北下南。
发明指南针以前,
古代人如何辨别方向的呢?办法可多了。
一个办法是上面说的夜里看
北斗七星,
那是最简单的方法。
白天的方法比较复
杂,
需要将季节时辰跟太阳位置或太阳光
投影位置结合起来辨别
方向。如果是阴天,白天看不到太阳。
晚上看不到北斗,那就需要经
验了。例如,晴天的时候,辨别好了方向,用树枝作特别工具指向北斗,或者在大树冲北斗
< br>方向的村干上刮掉树皮,等等,这样,阴天的时候看看这些记号,也能辨别方向。不过,经
验容易出错,而且,行动不便。发明了指南针,不但保证了方向辨别准确,而且,人们在行
动的时候也能很方便地辨别方向了,
所以。
指南针发
明给人类带来了更大的行动自由,
自然
对人类是个很重要的贡献
。
(四)小结。
板书:
我的地图
路线及标志
绘制简易的路线图
课题:我是小小建筑师
活动目标:
1
.了解一些不同的建筑,开阔学生的视野,增加学生的知识面。
2
.能够说出建筑设计的要点,并用牙签和橡皮泥等制作建筑物,培养学生的动手能
力和创
造能力。
3
< br>.
通过搭建牙签建筑物,
使学生进一步认识
“三角形的稳定性”
和三角形在实践中的应用。
重点:
通过各种活动了解不同建筑物的特
点,了解人类建筑的发展历史,从而激发学生
创新的意识,知道科学、技术是为社会服务
的。
难点:
把他们设计的建筑物搭起来,让他们自己当一次小小建筑师。
课时:
1
课时
流程:
(一)导入
可直接进行第一个活动<
/p>
“观察、
查阅”
:
让学生观察书中的图片,
欣赏图中的家乡的建筑物。
让学生说
一说:
建筑物有什么用途?这些建筑物在哪里?它们都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进人
本活动。
(二)活动的组织
1
.
“小画家”
:
活动前要求学生注意观察各种建筑物名括楼房、
体育场馆、
古塔等,
并从各个渠道搜集一些
建筑物的图片,
了解这些建筑物的特点。
在课堂上,
可让学生
汇报和展示他们搜集的关于建
筑物的资料,
在充分展示的基础上
请学生说一说:
你最喜欢什么建筑物?这些建筑物好在哪
里?这
些建筑物是用什么材料建造的?然后让学生把他们最喜欢的建筑物在书中画出来,
并
p>
通过小组交流,说出喜欢的原因。一
2<
/p>
.
“设计”
:
让学生小组讨论、
交流:
你认为设计建
筑物,
最重要的是什么?让学生充分发言,
—一列举。
教师在学生充分发言的基础上提出要求:
一要结实,
二要美观,
三要能说出已设计建造的建
筑物的每一部分的用
途。
3
.
“
建筑师”
:
这一部分由学生用牙签和
橡皮泥作为材料,
设计和建造建筑物。
首先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
论
和研究出他的设计方案,
并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制作。
在学生制
作过程中
,教师要注意指导,发现学生有创意的地方及时进行鼓励和表扬。
这一项活动应分组进行制作,
教师事先要准备足够的牙签、
吸管和橡皮泥,
牙签要准备两头
尖的那种。
在制作过程中,
小组应进行分工,
哪些
同学负责牙签与橡皮泥的连接,
哪些同学团橡皮泥,
哪些同学送
材料,
哪些同学负责质量检查,
在建设过程中,
允许和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意见
和修改意见。
4
.
“评论
员”
:
评价活动是让学生评价其他小
组的作品和自己的作品,
这项评价活动主要让学生学会发现别
人
的长处,学会正确看待自己在活动中的表现,学会正确评价他人和自己的活动态度。
5
p>
.
“讲解员”
: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展示及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