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综合实践教案

温柔似野鬼°
927次浏览
2021年02月23日 03:51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

2021年2月23日发(作者:环保方便袋)


综合实践教案——二年级(上册)





课题:交通与生活



活动目标:



1



通过交流和展示认识常见的交通工具,


并知道交通工具是随 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进步的。



2


.认 识主要的交通工具,并能够运用所认识的交通工具设计一次旅游计划。



3


.通过设计未来交通工具的活动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





重点:学生在认识基本交通工 具的基础上,让学生了解更多关于交通工具的知识。



难点:让 学生进行比较,从而了解交通工具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进步的。



课时:



1


课时



流程:



(一)导人



可采用提问的方法:


你们坐过公共汽车吗?你有什么感受?让学生口答,


还可以讨论的方 式


进行引人,让学生讨论:我们现在若去公园,应该怎么走?



(二)活动的组织




1



“看一看”


< p>


可先让学生观看书上的图片,


让学生说出它们的 名称,


这些都应属于什么?引导学生认识并


说出交通工具,然后 提问:


“交通工具有什么作用?”让学生充分发言。



2



“写一写”




可由学生小组先进行讨论:


除了公共汽车 ,


你还知道什么交通工具?讨论结果先在书上写出


来,然后各组 选派代表进行汇报。



3


< p>
“问一问”




课前让学 生就书中的表格对自己的父母或其他人进行调查,


了解不同的年代人们出行是依靠


什么样的交通工具,


并记录在书中的表格中,


在课堂上进行汇报。


老师在事先准备好的表格


中依据学生的回答 进行记录,


然后,


让学生根据表格中的汇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 论、


比较:


不同年代的交通工具有什么不同?你有什么看法?此 项活动让学生谈出自己的看法,


发言人


数不限,让学生自愿讲比 较好。


在此基础上,


最后让学生归纳出:


交通工具的发展也是随着


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而不断进步的。



4



“做一做”




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认识与了解,

设计一份从自己家出发到天池旅游的出行路线及乘坐的


交通工具。老师可适当提示当 前所处的位置,然后让学生在讨论的基础上进行设计和选择。


必要时,老师可出示地图, 使学生更为直观。各小组汇报时,可相互补充,完善他们的旅游


计划。这一活动主要培养 学生的归纳和实践能力。



5



“想一想、画一画”



要求学生充分发挥想像,


设计一个未来的交通工具。学生可采用多种形式:


可以画图、


写小


短文、制作小作品等,培养学生 的动手操作能力。有创意的作品可以在班上作展示。



(三)活动参考资料



交通工具:交通 工具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解决交通问题的工具,一般可分为陆地交通工具、


水上交通工具 、空中交通工具三种。陆地交通工具主要有汽车、火车、摩托车、自行车、三


轮车等,公 共汽车是最普遍的公共交通工具。水上交通工具主要是轮船(包括海轮和江轮)


摩托艇、 轮渡、摆渡等。空中交通工具主要是各种型号的客机和直升机。








汽车:汽车和人们的生产生活关系密切,从德国工程师高特列 布·戴姆勒发明第一辆


汽车以来,


近一百年公路交通飞速发展起 来。


汽车的发动机叫内燃机,


它是通过雾状汽油在


气缸内燃烧,


以气推动活塞带动曲轴而转动的,


火车 的蒸汽机是在锅炉外燃煤,


烧开锅炉内


的水,产生蒸汽推动机器 的。用内燃机车辆代管外燃机车辆,是交通运输史上的一大进步,


给人类带来极大的方便 。


但无论是内燃机还是外燃机,


都会产生许多有害废气。


这些废气主


要是一氧化碳、


碳氢化合物和氛氧 化合物,它们会污染大气,


破坏人类生存环境,


所以现代


科学家正在致力于研究制造污染少或无污染的汽车和火车。


现在电动机 车已被广泛应用,



电池车和太阳能电池车辆也在研究试制。< /p>


氢的燃烧只能变成水蒸汽,


没有污染,


研 究氢能的


利用是高科技项目。



公共汽 车是人们最常用的交通工具。


公共汽车主要分普通公共汽车、


小 公共汽车两种。


公共


汽车设首站和未站,


中间每一站设一个站牌,


显示该公交车运行路线的各站站名、


首站、末


站、以及首、末班车的时间,给乘客提供方便。



板书:


















交通与生活

















四十年前:












二十年前:

















现在:
















交通工具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进步的。

































课题:风的传说



活动目标:



1


.知道风的用途,能够说出风对人类生活的利弊。



2


.通过查找资料知道风力,会用自己的方式记录风力的大小。



3


.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小风车,培养动手能力。

< br>


4


.认识大自然、热爱大自然,并了解人类是怎样适应 和利用大自然的。



重点:启发学生从小探索如何利用风力是非常有意义的。



难点:


学生寻找风的足迹,并对风的认识与研究的。风是学生平时常 见的。


如何引导学生对


平时常见的事物进行科学探究。



课时:



1


课时



活动流程:



(一)导入



采用谜语导人法:可把文 中的小谜语放在课前导人。


“水见皱眉头,村见摇摇头。花见点点


头,云见就溜走。



(打一种自然现象)


学生猜谜,导入活动。



(二)活动的组织




1



“瞧一瞧”


< p>


寻找风的足迹。这项活动让学生“想办法找一找风在哪里?”或“用什么 方法能看见风”?


学生已经知道许多大自然中风的现象,


他们一 般会迫不及待地发言,


为了让每个学生都有讲


话的机会要让学生 先在小组内把要讲的话讲出来,然后由各组选出代表进行汇报。




2


.风的作用:


通过问题


“风对人类的生活有什么作用?”


来引导学生对风 的用途及灾害进行探究。


让学生


说出风的各种用途:玩风车、煽 扇子、航海等,还可说出人类利用风力的事例。风力是人类


最早使用的自然能源之一。< /p>


由于水面漂浮在行进时摩擦力小于地面物体行进时的摩擦力,


再< /p>


因水面宽阔风的吹动较小类似陆地建筑物和树木的阻碍,


所以用风 帆行船是最早对风能的应


用。以后人类创造了旋翼、风轮,才学会利用风力产生旋转的运 动。这种旋转的运动能带动


机械进行磨面粉、抽水、发电等工作。在开阔的海面、沿海或 大面积的草原地带,风力强又


随时都有,


风的能量是取之不尽, 用之不竭的。但同时,


大风也给人类的生产生活带来许多


不便,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大风有什么危害?并记录在书中。



3



“做一做”




这一部分是让学生查找资料,


对风力的大小做进一步了解。


学生能用自己看到的现象或形式


在表格中记录风力的级别及现象 。



4



“玩 一玩”




这一活动要求学生在老师的 指导下制作小风车。


活动要求师生事先做好制作材料和工具的准


备工作:准备卡纸、剪刀、胶水、图订等。老师指导学生剪裁、挖孔、开维、卷、粘制成小


风车,


插在铅笔杆上试转。


老师还可引导学生讨论制作各种不 同样子的风车,


让学生心灵手


巧。在制作活动中。教师应随时提 醒学生注意安全使用工具和保持教室清洁卫生。



(三)活动参考资料



风是空气在水平 方向的定向流动现象。因为接受太阳光照射及其他条件的不同,各地气温、


气压高低不一 ,


冷而密的空气气压比较高,


暖而稀的和含有较多水蒸气的空气 气压较低,



气总是从气压高处向气压低处流动,形成的这种水 平方向的定向空气流动就是风。



风的种类:风的形成地区、范 围不同,可分为山风、谷风、季风、海陆风、台风等。在沿海


地区,白天,凤常常从海洋 上吹到陆地上来,叫做海风。到了夜里或清晨。风又从陆地吹向


海洋,叫做防风。这是因 为白天在太阳的照射下,陆地上的气温升高得快,气压降低,而海


水增温慢,

< p>
海口上的气温低,


气压高一些,


风就从海洋吹向陆 地。


日落以后,


陆地上散热快,


气温降 低,气压升高,而这时海水把白天蓄积的热量慢慢散发出来,海面上的气温比



陆地高一些.气压也低一些,风就从陆地吹向海洋。在山区,


白天的风经 常从山谷吹向山腰


和山顶,叫做谷风。


晚上的风经常从山顶和山 腰吹向山谷,叫做出风。


这是由于白天阳光照


在山坡上,


贴近山坡的空气温度升高得快,


气压低,


山谷 里用到的阳光少,


气温低,


气压高,


空 气就沿着山坡由山谷向山顶流动。


夜间,太阳下山,山顶和山腰冷得快,


而积聚在山谷里


的空气还是暖的,这时靠近山腰和山顶的冷空气就向山谷流去。



台风:


台风是发生在热带地区的大气 漩涡,靠近赤道的海洋。


由于太阳照射,海水蒸发聚集


了大量的 暖湿空气,


不断上升,


四周较冷的空气就迅速流过来补充,


又由于受地球自转的影


响,


空气的流动向右 偏转,


形成较强的过时针方向旋转的空气漩涡。


再加上北半球赤 道附近


的东北风和南半球跨过赤道而来的西南凤互相撞击的影响,


空气漩涡逆转越强,


范围也越来


越大,


结果发展成台风。


台风中心的风可达


12

级以上,


并常常伴随暴雨,


造成很大的破坏,


因此台风是一种严重的灾害性天气。



风的作用:< /p>


风与作物的生长很有关系。在作物开花的时侯,微风能把花粉传播开来,使作物

< p>
受粉,


长出饱满的籽实;


徽风又能吹走作物周围的 潮湿空气,


使作物叶子的水分蒸发得快些,


促进作物体内液体的 流动,


有利于养料的输送,


因而有利于作物的生长。

< p>
风力是一种普遍的


自然动力,


我国劳动人很早就知 道利用风力。


1700


多年前,


帆船就 已发明,


300


多年前已有


应用排水风 车的记载。现在人们仍在利用风力簸扬谷物,推动帆船,还可以利用风力发电。


风力:风 的强度。常用风级表示。



风级:根据风对地面(或海面)物体 影响程度而走出的等任级。常用以估计风力激大小。一


般自


0< /p>


级到混级共分


13


个区等级。后几经修改 ,增加到


18


个等级。





板书:






















风的传说



风的用途














风力



制作小风车







课题:我的地图



活动目标:



1


.使学生知道地图的使用方法,认识地图上的各种标志。



2


.能说出地图的用途。


< p>
3


.学习绘制从学校到家的简要线路图。



重点:认识路线及标志,学会绘制简易的路线图。


< p>
难点:通过绘制简易的路线图,如何培养学生整理资源及应用的能力。



课时:



1


课时



流程:



(一)导人









可采用提问法:


“同学们,你们知道 我们生活在什么地区吗?在整个中国地团中,我


们在什么地方?”


引起学生的兴趣,


从而揭示活动的主题:


我们一起研究地图及 绘制简易路


线图。



(二)活动的组织




1



“我一找”


< p>


老师出示准备的(中国地图》


,讲解使用地图的 基本方法,并让学生从《中国地图》上找到


我们所在的地区。



学生通过这一活动,不仅了解他们所在区的大体位置,并能够基本学会使用地图的方法。



2



“看一 看”




这一活动,

< br>是让学生对地图再进行更细致的观察,


并找出路线的图标,


把它画在黑板上,让


学生讨论,


说出各种图标的含义。老师可 用提问的方法“为什么这样设计图标?”


使学生知


道围标的简明 及形象,并认识一些基本的设计思路及方法。




3.


“查一查”




这一活动是让学生了解地图在生活中有哪些用途。


学生通过观察新疆道 路交通简易因、


乌鲁


木齐旅游


,


简易日及新疆水资源分布简易国,能够说出地图的作用:简单,准确、易懂、一


目了然。



4



“想一想”




在老师提出 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份简易路线图的基础上,


让学生小组进行合作,


讨论怎样绘制,


制定出小组的计划,


进行分工。


要让学生明白,要进行科学研究,


首先要按科学的方法先制

< br>定计划再实施步骤和方法。



5



“走一走”



此项活动可另作第二课时或课后的延伸活动,


学生按小组内的分工,


进行周围环境的调查与


记录,


共同讨论设计什么留标进 行记录,


然后绘制出从学校到家的简要线路图。


在组织学生


具体制定计划、绘制路线图时,要让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事先讨论清楚计划、方案、< /p>


设计的图标,然后再进行绘制,这样会更准确、易行。



(三)活动参考资料



地图约定俗成是 上北下南的。


到实用的时候,


地图方向要看如何方便阅读和如何 方便辨别道


路方向。举个例子。你在乌市,身在大西门、要到广场,想查阅地围看看要经 过哪些街道。


乌市地图是上北下南,拿在手里看,


对自己来说,


地因是面南的,


可自己从大西门到广场的


中山路,走向是东西的。


怎么查地图方便呢?很简单,把地图换个方向,让地图上的中 山路


方向跟自己方向一致。


把这个换了方向的地自拿起来,


挂在墙上,


你就得到了一个上东下西


的乌市 地图。


换句话说,


地图方向表明了你的位置和走向。

< p>
飞机或海轮的前进方向时刻在变


化,为方便,领航地图是个圆盘,跟飞机或 海轮始终保持一个前进方向,圆盘上的指南针则


始终保持南北方向。

有了这样合成的罗盘地图,


就能做到地图方向时刻跟自己面向的前进方


向一致,而指南针则时刻帮助辨别前进的


(也是地图的)

方向。确定地图方向的道理就是这


么简单!那就是“世界以我为中心’


:确定自己在地图上的位置,以这个位置为中心,自己


怎么用地图方便就怎么 定方向。


为了大家有个不受走向约束的共同地图方向,


约定俗成 ,



照指南针的南北方向、也更是根据古代面向北斗群方向的习 惯,定为上北下南。







发明指南针以前,


古代人如何辨别方向的呢?办法可多了。


一个办法是上面说的夜里看

< p>
北斗七星,


那是最简单的方法。


白天的方法比较复 杂,


需要将季节时辰跟太阳位置或太阳光


投影位置结合起来辨别 方向。如果是阴天,白天看不到太阳。


晚上看不到北斗,那就需要经

验了。例如,晴天的时候,辨别好了方向,用树枝作特别工具指向北斗,或者在大树冲北斗

< br>方向的村干上刮掉树皮,等等,这样,阴天的时候看看这些记号,也能辨别方向。不过,经


验容易出错,而且,行动不便。发明了指南针,不但保证了方向辨别准确,而且,人们在行


动的时候也能很方便地辨别方向了,


所以。


指南针发 明给人类带来了更大的行动自由,


自然


对人类是个很重要的贡献 。



(四)小结。






板书:





















我的地图


















路线及标志

































绘制简易的路线图





































课题:我是小小建筑师



活动目标:



1


.了解一些不同的建筑,开阔学生的视野,增加学生的知识面。


2


.能够说出建筑设计的要点,并用牙签和橡皮泥等制作建筑物,培养学生的动手能 力和创


造能力。



3

< br>.


通过搭建牙签建筑物,


使学生进一步认识


“三角形的稳定性”


和三角形在实践中的应用。





重点:





通过各种活动了解不同建筑物的特 点,了解人类建筑的发展历史,从而激发学生


创新的意识,知道科学、技术是为社会服务 的。



难点:




把他们设计的建筑物搭起来,让他们自己当一次小小建筑师。



课时:



1


课时



流程:



(一)导入



可直接进行第一个活动< /p>


“观察、


查阅”



让学生观察书中的图片,


欣赏图中的家乡的建筑物。


让学生说 一说:


建筑物有什么用途?这些建筑物在哪里?它们都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进人


本活动。



(二)活动的组织



1



“小画家”



< p>
活动前要求学生注意观察各种建筑物名括楼房、


体育场馆、


古塔等,


并从各个渠道搜集一些


建筑物的图片,


了解这些建筑物的特点。


在课堂上,


可让学生 汇报和展示他们搜集的关于建


筑物的资料,


在充分展示的基础上 请学生说一说:


你最喜欢什么建筑物?这些建筑物好在哪


里?这 些建筑物是用什么材料建造的?然后让学生把他们最喜欢的建筑物在书中画出来,



通过小组交流,说出喜欢的原因。一



2< /p>



“设计”




让学生小组讨论、


交流:


你认为设计建 筑物,


最重要的是什么?让学生充分发言,


—一列举。


教师在学生充分发言的基础上提出要求:


一要结实,

二要美观,


三要能说出已设计建造的建


筑物的每一部分的用 途。



3



“ 建筑师”




这一部分由学生用牙签和 橡皮泥作为材料,


设计和建造建筑物。


首先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 论


和研究出他的设计方案,


并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

< p>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制作。


在学生制


作过程中 ,教师要注意指导,发现学生有创意的地方及时进行鼓励和表扬。


这一项活动应分组进行制作,


教师事先要准备足够的牙签、


吸管和橡皮泥,


牙签要准备两头


尖的那种。






在制作过程中,


小组应进行分工,


哪些 同学负责牙签与橡皮泥的连接,


哪些同学团橡皮泥,


哪些同学送 材料,


哪些同学负责质量检查,


在建设过程中,


允许和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意见


和修改意见。








4



“评论 员”




评价活动是让学生评价其他小 组的作品和自己的作品,


这项评价活动主要让学生学会发现别


人 的长处,学会正确看待自己在活动中的表现,学会正确评价他人和自己的活动态度。






5



“讲解员”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展示及讲解。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