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地区的抗日斗争及特点
-
淄博的抗日斗争及其特点
——纪念抗日战争胜
利
60
周年
杨茂常
淄
博,地处山东中部,南依鲁沂山区,北接青河平原,胶
济铁路横贯东西,具有重要的军事
战略位置。铁路两边盛产铁、
铝、煤,是重要的战略物资。所以,淄博是日军在山东争夺
的重
要地区之一。
抗战初期,
淄博地区
没有共产党领导的部队和八路
军派遣的正规部队做依靠,
淄博地
区的抗日武装是在共产党的领
导下,从无到有逐步发展起来的。
一、
恢复建立党组织
七七事变之后日军未
侵入山东时,
淄博各地的抗日斗争相
继开展起来。
1937
年
10
月,中共山
东省委派宣传部长林浩来到
博山,并主持召开了会议,传达了省委提出的两项任务:一是
把
鲁东地区的党组织恢复和建立起来,
要进一步加强;
二是根据中
共华北局的决议精神,
党组织不仅要
进行宣传抗日救亡活动,
还
要组织抗日武装,
< br>进行武装抗日。
并要求大家积极响应中共北方
局发出的“
每一个优秀共产党员,都应脱下长衫到游击队去”的
号召,
坚决
抗击日军的侵略。
同时成立了中共鲁东地区工作委员
会(简称鲁
东工委)
,鹿省三任书记,张文通为组织委员,杨涤
生为宣传委
员。鲁东工委领导博山、淄川、临淄、桓台、博兴、
广饶、寿光、昌乐、昌邑、潍县、临
朐等县党组织的恢复建立和
抗日武装起义工作。
鲁东工委建立之
后,
淄博地区相继恢复建立
1
p>
了博山工委、矿区工委、小口头村党支部、洪沟村党支部、长山
中学
特别党小组、花山党支部等党的基层组织。但是,当时淄博
地区没有统一的地方党组织,
有的属鲁东工委领导或直属山东省
委领导。
各地党组织深入到广大农村进行抗日救国宣传,
组织学
生下
乡,采取演出文艺节目、教唱抗日歌曲、进行抗日演讲、张
贴标语等形式,揭露日本侵华
罪行,宣传共产党的抗日主张,号
召工、农、兵、学、商团结起来,一致抗日。通过宣传
,使党的
抗日主张进一步深入人心,
城乡群众的抗日热情更加高
涨。
同时,
淄博党组织领导的群众组织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
p>
(简称
“民先”
)
在各地相继建立,
“民先”的任务是宣传抗日,动员青年参军参
战。
二、
抗日武装的建立及发展壮大
1937
年
10
月,
入
侵华北的日军继续沿津浦、
平汉铁路南侵,
3
< br>日,占领德州,继而占领恩县、平原、陵县等县。国民党山东
省政府主席兼第三路
集团军总司令韩复榘率部在鲁北地区稍作
抵抗后,
旋即命令部队
及地方官员撤往黄河以南,
并炸毁济南洛
口铁路大桥,与敌隔河
相持达月余之久。
12
月
23
日,日军第
10
师团和步兵第
< br>118
旅团分别从王判镇、
曲堤、
临邑以南等地区渡
过黄河,大举南犯东侵。日军刚过黄河,韩复榘即率第三集团军
p>
和省政府经泰安、
济宁向鲁西南和河南东部撤逃。
< br>山东境内的国
民党地方部队和政府官员也纷纷随之南逃。
12
月
26
日,日军步
兵
118
旅团占领周村、张店,
27
日侵占淄川,
30
日,占领博山
。
2
同月
27
日,第
10
师团主力占领济南,<
/p>
31
日侵占泰安,并继而
占领兖州、曲阜
、邹县、济宁等地。于
1938
年
1<
/p>
月
9
日,侵占
潍
县(现潍坊市)
,
19
日占领青岛。<
/p>
4
月
7
日,日本
华北方面军
第
2
军开始徐州会战,
p>
5
月
19
日侵占徐
州(当时徐州属山东省
管辖)
。至此山东大部沦陷为敌占区。<
/p>
日军侵入淄博后,所到之处,杀人放火,奸淫抢掠,罪行累
p>
累,罄竹难书。而且,其手段之残忍,令人发指,骇人听闻。从
19
37
年
12
月底至
1938
年春短短几个月里,制造的较大的惨案
和流血事件
有
10
多起,血腥屠杀我骨肉同胞
10
00
余人。其中,
屠杀百人以上的惨案有河东惨案、
杨家寨惨案、
铁山惨案等
5
起。
“河东惨案”
就是一例。
淄川县
城东北的河东村张荣修为总首领
的道会组织“铁板会”
,以“抗
日保家”为口号,发动会员抗击
日军,被日军视为眼中钉。日军首先对其招抚,但阴谋破
产。于
是,恼羞成怒,决定进行血腥镇压。
1938
年
1
月
30
日(即俗称
农历的年三十)凌晨,驻洪山的冈奇部队
200
余人,由汉奸李德
水带领,包围了河东村。他们见人就杀
,见房就烧。不满周岁的
孩子被劈成两半,投进大火;白发苍苍的老人,被砍下腿脚,活
活痛死;孕妇的肚子被豁开窟窿,血淋淋的胎儿挑出腹外。在这
次惨案中,
日军杀死村民
276
人,<
/p>
致残
30
余人,
43
户人家绝户;
烧毁房子
2000<
/p>
余间,整个村庄几乎变为废墟。面对穷凶极恶的
敌人,
村民们进行了反抗,
表现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的斗争精神。
日军的烧杀抢掠,惨无人道的行径,激起了广大民众的愤慨,也
3
打破了少数人抱有不抵抗就能保平安的幻想。
淄河流域的广大人
民纷纷起来,拿起刀枪,组织武装,参军参战,保家卫国。
日军侵占淄博的同时,
淄博各地党组
织按照中共山东省委的
部署,
积极发动群众,
< br>组织抗日武装,
发动了抗日武装起义。
1937
年
12
月
26
日,
长山中学特别党小组领导长山中学游击干部训练
班学员、
“民先”
队员和师生等
6
0
余人,
与当地的
“民先”
队员、
抗日群众共
100
余人,
在黑铁山下的太平庄举起了仅有的
3
支步
枪和
8
把大刀,举行了抗日武
装起义,庄严宣告“山东人民抗日
救国军第五军”
(简称第五军
)成立,由廖容标任司令员,姚仲
明任政治委员,赵明新任政治部主任。马耀南回家做了
安排,他
对二弟马晓云、三弟马天民说:国难当头,必须拿起武器,坚决
抗战。头可断,血可流,誓死不作亡国奴!他嘱咐两个弟弟先把
全家老小分散到
亲戚家,
然后分头去联络抗日人员,
筹集枪支弹
药,拉起队伍打游击。第二天,他去长山三区和八区组织人员筹
备粮款和枪支弹
药,
几天以后,
马耀南赶到黑铁山起义部队驻地,
他带回筹到的
3
支手枪、几百块钱,还有长山中学的
油印机、急
救包等。
为了广泛团结社会上的抗日力量,
成立临时行动委员会,
由马耀南任行动委员会主任,姚仲明任副主任,廖
容标、赵明新
任委员。一切行动由该委员会商定。
1937
p>
年
11
月,共产党员李
曦晨自济南出狱回到临淄,与李人凤、陈梅川等组织抗日武装,
利用
“合法”
的形式组建了
“临淄青年学生抗日志愿军训团
”
(简
称军训团)
,军训团招收学员<
/p>
120
人,编为
1
个中队,辖
6
个班,
4
每班
20
人。
1937
年
12
月底,日军已逼近博山城,博山工委与
吴鼎章组建了一支队伍,叫“山东人民抗
日救国军第五军”
(与
黑铁山抗日武装起义的第五军重名)
p>
。
1938
年
1<
/p>
月,发展为
300
多人。在组建五军的同
时,博山工委派张敬焘在博山四区,和徐
化鲁、郑兴等人组建了一支
200
多人的队伍,定名为“山东人民
抗日救国军第六军总
队部”
,徐化鲁任总队长,郑兴任参谋长,
谭克平任政治部主任
,张敬涛任副主任并负责党务工作。
1937
年
11
月,矿区
工委在淄川二区、八区、九区发动组织
了一批矿工,成立了矿区抗日游击小组。同月,刚
从济南出狱的
孟金山回到张店洪沟村,
会同高光宇、
李志英恢复建立了洪沟村
党支部,组建了抗日游击小组。并于
12
月中旬,趁国民党军队
溃逃、伪铁路路警混乱之
机,高光宇、邹光君、王伯权等率游击
小组夜袭张店警务段,
缴
获枪械
100
余支。
他们按照淄博矿区
工
委的指示,
用缴获的这些武器武装了矿区和铁路工人抗日游击
小
组及洪沟农民游击队,
并参加了黑铁山抗日武装起义,
被编为第
五军第四中队。
1938
年
2
月,淄博矿区工委在淄川大窵桥村成
立了第五军第十四中队。
后来在攻打淄川城时分为两支队伍,
发
展成为独立的两个十四中队,共
300
多人。
黑铁山抗日武装起义后,
共产党员景宜亭按照姚仲明和马耀
南的指示,在周村附近动员了一批爱国学生
、教师、失业工人及
农村青年,
建立了
“八路军抗日独立第四旅”
,
共
200
余人。
1938
年春发展到
500
多人,
后编为第五军独立第四团第三营。<
/p>
同时期,
5
在沂源境内,有董琰、边裕鲲等人在大黄庄小学成立了“八路军
山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四
支队(简称第四支队)第十二中队”
,
并选举产生了军事委员会
,后在莱芜红埠岭与第四支队主力会
合。
淄博党组织领导建立的各支武装,
在打击日为斗争中不断发
展壮大。
1938
年
1
月
5
日,李人凤率军训团在临淄矮槐树村伏
击了由济南日军东进接应从青岛登陆日军之敌,
击毙日军少尉小
队长吉田藤太郎,战斗获得全胜。这是日军入侵山东后,在胶济
线上受到的
第一次打击,打破了“皇军不可战胜”的谎言。第五
军从
1
p>
月
7
日至
2
月
4
日近一个月里,廖容标率队夜袭长山城,
俘虏汉奸维持会
30
余人;二战小青河
陶塘口,全歼日军少将旅
团长、联队长、高级参谋及以下
12<
/p>
人,汽艇被击沉河底,影响
很大震动全国;三战白云山,毙伤日伪
100
余人。第五军三战三
捷,声威大
振,极大地鼓舞了淄博人民的抗日热情,各地武装纷
纷投奔第五军。
第五军除起义时组成的
3
个中队和起义以后不久
编入的第四中队外,
陆续加入第五军序列的有:
铁
路工人谭毓玺
和邹国资在昌城、
马庄一带组织
< br>60
余人,
组成第五军第二中队;
在尚庄、
曹村一带由张冲凌、
孟宪瑶等人组织的农民抗日游击
队
被编为第五中队;
由张赵庄赵振干拉起的一支抗日游击队,<
/p>
被编
为第六中队;
长山县第六区联庄会区
队被编为第七中队;
长山县
八区抗日游击队被编为第八中队;邹
平镇抗日武装被编为第十、
十一中队;
临淄县共产党员石潇江和
爱国进步青年石一宸等率领
6
的抗
日队伍被编为第十二中队;由邢辑五在益都县四区
(
现属淄
p>
博市张店区)军屯、北焦宋一带组织的一支抗日队伍,被编为第
十三
中队;
矿区工委在淄川大窵桥一带组建的抗日游击队,
被编
p>
为第十四中队;
韩子衡等人率部参加第五军,
被编为第十九中队;
由李曼村、宋怡翔领导的章丘抗日武装,被编为第二十一中队;<
/p>
由周芬田等在淄川县小旦村、
田家庄一带组织的抗日武装,
被编
为第二十三中队;
周村高塘抗日游击队被
编为第二十七中队;
由
潘建军率领的周村一支抗日队伍被编为第
二十九中队;
周村镇的
抗日武装被编为第三十一中队;
历城县的一支抗日游击队被编为
第三十七中队。
第五军攻克淄川后,
在张李庄吸收翟超一部归附
后,成立了特务
中队。至此,第五军已发展成为拥有
30
多个中
队,
5000
多人的抗日武装队伍。
< br>
为了统一领导、统一番号、统一部队建制,统一指挥、协同
作战,
以及与友军友好相处,
更有效地开展对敌斗争和反对
国民
党顽固派的控制、攻击。经中央同意,中共苏鲁豫皖边区省委将
山东境内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统一使用八路军番号。
6
月
,杨
国夫受中央军委派遣,来到山东,被派往邹平,任务是将淄河流
域的第五军和李人凤指挥的“三大队”
,整编为八路军山东人民
抗日游击队第三支队,以淄川、博山山区为依托,发动群众,开
展平原游击战,建立
清河平原抗日根据地。
6
月
16
日,八路军
山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三支队(简称第三支队)宣告成立。
马耀
南任司令员,杨国夫任副司令员,鲍辉任政治部主任,郑兴任参
7
谋长。第三支队下辖六个团,计
5000
余人。同时,边区省委决
定由廖容标、
姚仲明率领第五军一部南下编入八路军山东人民抗
日游击队第四支队,
p>
廖容标任第四支队司令员兼第四团团长,
姚
仲明任四团政委,
博山工委组织领导的两支队伍先后编入第四支
队,全支队共
4000
余人。第三、四支队是淄博地区抗日斗争
的
主力军。
三、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和根据地
19
38
年
5
月下旬,中共清河特委成立,
负责领导淄川、博
山、博兴、广饶、寿光、益都、潍县、昌义、临朐
9
个县(工)
委及邹长、桓台、临淄、章丘、历城、齐东、
高苑、青城、昌乐、
安丘等县的党组织。
清河特委立即着手恢复
和建立各县党组织机
构,
先后建立了各县县委。
6
月,
中共淄川县委、
博山县
委建立,
对外称“八路军第三支队驻淄办事处”
。
7
月,中共桓台县二区、
长山县九区两个中心区委建
立。
10
月,中共临淄县委成立。同
时
中共长
(山)
桓
(台)
临
(淄)
益
(都)
四边县委成立。
10
月,
为开辟和建立鲁中抗日根据地,
边区省委决定把清河特委领导的
胶济线以南的淄川、博山、益都、安丘、昌乐、临朐
6
县划出
,
建立中共淄博特委,金明任书记。至
1938
年底,淄博地区的县、
区、村基本建立了党的组织。各级党组织建立健全后,从
1939
年下半年开始进行巩固发展基层组织。
虽然日伪军对抗日根据地
进行反复大“扫荡”
,谁是共
产党员就被杀头和全家遭殃,使共
产党处于极端困难的境地,
但
这些始终当不住人民群众要接受共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