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国的政权机构
-
辽国的政权机构
辽国的政权机构
辽朝幅
员辽阔,民族成分复杂,既有“转徒随时,车马为家”的契丹人和其他游
牧、渔猎部族,
又有“宫室以居,城郭以治”①的汉人和渤海人。为了有效地治
理被征服地区和被统治民
族,
契丹统治者在建立政权和开拓疆域的过程中,
不断
吸收各族上层人士参与治理,吸取他们的治国经验
,
学习各族的文化和制度,使
他们的统治方式与各地区人民的社会文化背景相适应。世
宗耶律阮(兀欲)时,
逐渐形成了适应本国基本情况的独具特色的政治制度,经穆、景、
圣三朝,统治
制度逐渐完备,机构逐渐完善。辽朝统治的基本方针是“因俗而治”
,即“以国
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②,因而它的统治体制也就同时
具有“行国”和“城
国”的基本属性。
“因俗而治”的方针,体现在统治机构的设置上就是“官分南
、北”
。
辽国从朝廷到地方都有两套平行的政权机构——北面官和南面官。
“北面治宫帐、
部族、属国之政”
,处理契丹各部和其他游牧
、渔猎部族事宜,长官由契丹贵族
担任,办事机构在皇帝御帐的北面;
< br>“南面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
,管理
汉人,渤海
人事务,长官由契丹贵族、汉人和渤海人中的上层担任,办事机构在
皇帝御帐的南面。<
/p>
朝官体系:
北面官和南面官在朝廷,
北面官中的
最高行政机关是北枢密院,
也称契丹枢密院。
长官为北院枢密使
、知北院枢密使事、北院枢密副使、北院枢密直学士、北院枢
密都承旨等,
枢密使、
副由契丹贵族担任,
直学士则多用汉族士人
和契丹文学之
士。
由于契丹贵族是辽朝统治集团的核心,
北枢密院同时也是皇帝直接控制下的
辽朝常设的军国大事的最高决策机
构。
总理契丹等各游牧部族军、<
/p>
政和游牧事宜的中央机构是南、
北二宰相府。
长官为
南、北府宰相。早在遥辇阻午可汗时,契丹八部就已由二府分领,自公元
p>
910
年以萧敌鲁为北府宰相后,后族萧氏世预北府宰相之选。圣宗
时,北府统五院、
六院、乌隗、涅剌、突吕不等
28
部;自神册六年(
921
)以皇弟耶律苏为南府
宰相后,
宗室世预南府宰相之选。
南府
统乙室、
楮特、
突举、
品等
16
部。
后期,
随着辽
朝社会发展、进步,以契丹别部人和汉人、渤海人为两府宰相者,也不乏
其人。
敌烈麻都司掌契丹礼仪,
< br>犹如南面官的礼部,
长官为敌烈麻都,
主持契丹传统的<
/p>
祭山仪、拜陵仪、瑟瑟仪和腊仪等。
夷离毕院掌刑狱,长官为夷离毕。夷离毕为遥辇联盟后期所设,除掌政刑外,也
兼掌契丹仪式的祭祀,如岁除、祭山、丧葬等仪。
大林牙院掌文翰,修契丹文
文告。长官为北面都林牙、北
面林牙承旨、北面林牙等。
北面官中还有位居百官之上的大于越。
于越一职出现于遥辇氏联盟后期
,
首任此
职者是耶律阿保机的伯父耶律释鲁。
< br>释鲁在遥辇氏联盟后期的权力斗争中起过关
键作用,被授予于越之职,与联盟首领
“同知国政”
。此后,耶律阿保机为于越,
“总知军国事”
p>
,并取代遥辇氏为部落联盟首领,进而在部落联盟的废墟上建立
了政
权。建国后,于越“坐而论议以象公师”
,
“无职掌,班百僚之
上,非有大功
德者不授”
。
大惕隐司掌四帐皇族政教,长官为惕隐,系大宗正之职。
p>
“惕隐”的官号可能继
自突厥,突厥称“可汗子弟为特勤”
,回鹘也有官职“狄银”
,它们与“惕隐”和
后
来元朝时的
“的斤”
,
“皆
‘特勤’
之异译”
。
韩儒
林教授考证认为:
突厥的
“特
勤”
p>
,除可汗子弟外,异姓也得为之;特勤一号,至少在
5
世纪下半期嚈哒人业
已使用。
皇帝的禁卫、
宿值等由殿前都点检司承担,
长官为殿前都点检,
也称大内
都点检。
都点检一职出现在辽穆宗时期,
当是从后周和北宋学来
的,
由于辽朝汉人多不管
军,来自于中原的这一职务入辽则变成
了北面官。
宣徽有南、北二院,长
官为南,北院宣徽使,同知南、北院宣徽使事等。掌御前
祗应之事,凡册封、朝会、行幸
、还京、接见使臣等,掌殿廷礼仪,负责押殿前
班,引皇帝上、下殿,宣答,宣赞,请木
契,受表等。如册皇太后仪,宣徽使需
请木契,唤仗,押班,引皇帝上、下殿。
南面官的最高权力机构是南枢密院,
也称汉人枢密院,
是掌定居从事农业和手工
业
的汉人、
渤海人州县事务的朝廷机构。
长官有南院枢密使、
p>
同知南院枢密使事、
南院枢密副使、
南院枢
密直学士和南院枢密都承旨等。
南院下设吏、
户、
兵、
刑、
厅(即工部)五房,分管各部事,兼有唐代
尚书省的职能。
中书省是南面朝官
中的又一机构。
它的前身是辽太祖时的汉儿司,
为初期治理汉<
/p>
人事务的机构。
及至南枢密院成立,
尚书
省职能多归南枢密院,
汉儿司改名政事
省,
兴宗重熙十三年
(
1044
)
p>
改称中书省,
负责六品以下汉官除授,
兼掌
礼部事。
长官有中书令、中书侍郎、中书舍人等。
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参知政事,为南面官中的宰相。但“汉宰
相(即南面宰相)
必兼枢密使事乃得予闻机事”
。
南面官中也有国史院、御史台、诸寺监等机构,
有监修国史、御史大夫、大理正
和殿阁大学士、学士,
“大理、
司农有卿,国子少府有监”
。
p>
随着辽朝境内封建因素的增长,中央集权化的倾向逐渐增强,圣宗以后,
汉人也不乏任北面官者,如韩德让曾兼北、南院枢密使
,大丞相;室昉、刘晟、邢抱质、大康乂,也先后任过南、北府宰相。
捺钵与斡鲁朵制
以游牧的契丹贵族为核心建立的辽政权,
虽有五京的建置,
皇帝与朝臣却并不常
居京城。同部民的“
随阳迁徙,岁无宁居”一样,他们每年四季都巡幸于不同地
区,政治中心也随着他们的行
踪而转移,于是皇帝“居有宫卫,谓之斡鲁朵;出
有行营,谓之捺钵”
< br>。每年两次在夏、冬捺钵,
“与北、南大臣会议国事”
,
傅乐
焕先生称之为“大政会议”
。这类大政会议是辽朝的最高决
策机构,许多重大问
题都是在这类“大政会议”上决定的。斡鲁朵与捺钵是辽政权“行国
”特色的突
出反映。
“捺钵”又作“纳拔”
、
“纳钵”
< br>、
“剌钵”
、
“纳宝”
,汉意为“行宫”或“行在”
。
辽帝的四时捺钵
制度既与契丹人游牧和渔猎经济活动相适应,
同时也受政治形势
的影响和制约。
辽初,冬、春多在
上京(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南)及以南的潢水、土河流域,夏、
秋多在上京西北永安山、拽
剌山(今大兴安岭东南余脉)一带。圣宗前期,因对
宋交涉的需要,捺钵也相应南移,春
捺钵多在鸳鸯泊(今河北张北安固里淖)
,
夏、秋在炭山(今河
北沽源县境闪电河源头)
,冬季则多住南京(今北京)
。天祚<
/p>
帝末期,东北与女真战事连年局势不稳,被迫将捺钵移向西南鸳鸯泊、西京(今
山西大同)
、南京一带。
圣宗后期至兴宗、道宗和天祚帝前
期百余年间,社会稳定,捺钵制也得以完善,
四时捺钵地点逐渐固定。捺钵在长春州
p>
(
关于长春州的所在地,吉林洮南县城四
家
子古城和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他虎城两说
)
附近的鸭子河、
混同江、鸭子
河泊
(
鸭子河泊有为今月
亮泡、黄花稍泊两说
)
;夏捺钵在永安山、拽剌山一带;
秋捺钵在庆州(今内蒙古巴林右旗索博力嘎苏木)伏虎林;冬捺钵在潢、土二河
间的广平淀。
跟随皇帝至
四时捺钵的是一个庞大的行宫部落集团,
它包括与皇帝关系最密切的
诸斡鲁朵和朝廷的北、
南面官员。
朝廷的北面官全部随行;
南面官中宣徽院所属
百司官员全部随行,
枢密院、
中书省宰相一人,
枢密都、
副承旨二人,
令史十人,
中书令史一人,
御史台、
大理寺选一人从行。
其他汉官留守中京,
办理汉人公务。
留守官有权任命县令、
录事以下文
官,
县令以上文官只能以堂帖权差,
等会议行
< br>在所取旨后方可给敕正式任命;武官则必须奏准。
<
/p>
春捺钵的主要活动是钩鱼和捕鹅。正月中旬起衙帐离开冬捺钵,三月中旬到达。
江河尚未解冻,鹅雁未至时,
凿冰钩
鱼;冰雪融化,鹅雁北归后,放鹰鹘猎捕天鹅。
钩得第一尾鱼,捕得第一只
鹅后,
便举行头鱼宴和头鹅宴,
< br>互相庆贺。
这既是契丹人民的生产活动和生活内
容,也是
辽国统治者的娱乐活动。春捺钵活动期间,捺钵周围千里之内的属国、
属部首领要到捺钵
朝见辽帝,以示臣服。所以春捺钵活动也包括了安抚、控制、
考察各属国、属部的政治内
容。
四月中旬,
< br>行宫集团离开春捺钵进山避暑、
赏花。
皇帝与北、
南面臣僚共议国事,
这是一年中的第一次大政会议。闲暇时间则从事游
猎。
七月中旬,入山射虎、鹿,转
入秋捺钵,天冷后到冬捺钵避寒,再与北、南面臣
僚举行第二次大政会议,
共议国家大政方针。
同时接见宋及诸国使臣,
闲暇时
校
猎、讲武。
辽国皇帝的捺钵活动,
既是契丹人的经济活动、
生产活动和
日常生活,
也是辽国
统治集团政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朔漠以畜牧射猎为业,犹汉人之劭农。生
生之资,
< br>于是乎出。
自辽有国,
建立五京,
置南、
北院,
控制诸夏,
而游田之习
,
尚因其旧”
。宋朝人对此十分理解,他们知道“北人打围,一
岁各有处所,
..
如南
人趁时耕种也”
,并非像宇文懋昭所谓的“承平日久,无以为事,四时游猎,荒
无定所”
。捺钵既是举行国政会议的地点,又是皇帝处理国事的场所,它才是辽
国的政治中心。
斡
鲁朵汉译为“行宫”
,是皇帝,个别后妃、亲王个人掌管的政治、经济、军事
机构。它有办事的衙署、长官、军队、牧场、州县和从事生产、服务的宫分人。
斡鲁朵的经济收入是主人的私产。宫分人“入则居守,出则扈从”
,
“有调发,则
丁壮从戎事,老弱居守”
。皇帝死后,由
后妃和子孙继承。辽国共有斡鲁朵十三
个,包括九帝、二后(太祖后述律月理朵和景宗后
萧绰)
、一个皇太弟(圣宗时
的孝文皇太弟耶律隆庆)
的十二个斡鲁朵和圣宗朝大丞相韩德让所建的文忠王府。
斡鲁朵制创于辽初,
耶律阿保机将迭
剌部分为五院、
六院二部,
将宗室分为孟父、
< br>仲父、季父三房后,他本人则以建国前的侍卫军腹心部为核心,另建立宫卫“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