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政权总结
-
少数民族政权:
一
.
契丹(秦汉为东胡
/
鲜卑的一支)
p>
⒈兴起:原居住在辽河上游过着游牧、渔猎的生活→唐初归附,唐
末势力发展,汉人北迁,
契丹开始了农耕生活。
⒉建立政权:
10C
初,耶律阿保机(辽太祖)①统
一契丹各部,②提倡农业,③逐步接受汉
族封建文化(仿汉字偏旁造契丹字;任用汉人为
谋士;仿中原王朝的君主世袭制)
so
加快了封建化进程,促进
了契丹社会的进步。→
916
年,建立契丹国,定都上京
(今内蒙古巴林左旗)
⒊发展:耶律德光时
,得幽云十六州,使中原失去天然屏障→后改国号为辽,采取“
蕃汉分
< br>治
”的政治制度。⒈原因:北方民族和汉族发展水平、生活方式不同,为适应被统
-
治地区而定的。
-
⒉内容:
①设北面官—由契丹人担任,
管契丹人和其他少数民族
-
②南面官—由汉人和契丹人担任,
管汉人和渤海人,
权
-
力不及北大。
-
⒊特点:因俗而治,是一种民族分治。
-
⒋实质:阶级统治
-
⒌评价:
①适应了契丹政权下,
p>
南北生产方式、
生活习俗的差异;
②是对先
进封建文明的肯定和保护;
③促进了契丹的封
建化,
有利于民族融合和社会发展;
③有利于边疆的开
发
;④反映辽的创新精神和高度的政治智慧。
⒋辽宋关系:战—①宋攻辽×
目的:夺回幽云十六州
情况:
979
宋军包围幽州城(北京)
,在高
粱河与辽激战×
几年后,宋军再次攻辽×
结果:宋军从此由进攻转为防御
影响:
宋确立了
内守外虚
的政策,
把主要力量转向对人民的
防范和镇压。
(反映了北
宋的虚弱)
战—②辽攻宋×
⑴
< br>1004
辽军大举南征,前锋直指澶州(河南濮阳)逼近东京
⑵宰相寇准主战,真宗亲征,前线射杀辽帅,形式有力北宋
⑶辽提
出议和,真宗接受。
1005
签订
澶渊
之盟
和—澶渊之盟
内容:
①
宋每年给辽岁币;
②辽撤兵;
③双方约为兄弟之国,
各守边界
特点:政治平等,经济宋妥协退让
影响:
①双方势均力敌,宋让步;②辽宋对峙局面形成(
100
年)
;③促进双方经济文化交流、民族融合,保证北
< br>宋社会经济的继续发展;
④统治者求得苟安,
加重农
p>
民的负担,加剧财政困难。
⒌灭亡:原因
:⑴内因:政治腐朽,剥削苛重,各民族人民不断反抗;⑵外因:阿骨打屡
次兴兵攻辽,削弱辽的力量;金与北宋联合夹击辽
1125
,辽天祚帝被金军所俘,辽灭
二
.
p>
党项(羌的一支)
⒈兴起:唐中期,居宁夏、甘肃、陕西一带,过游牧生活。
<
/p>
⒉建立政权:
1038
,元昊在兴庆(宁
夏银川)称帝,史称西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