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理版《小数加减法》教学设计
-
《小数加减法》教学设计
风华小学校孙伟健
分析教材:
《小数加减法》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教学内容。
它
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小数,小数的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为将来进一步
学习小数乘除
法,小数四则混合运算打下基础。本课教学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
掌握用列竖式的方法计算
小数加减法。
把握学情
:对于学生而
言,
“元、角、分”等是他们再熟悉不过的计量单位,学
生通过
这些计量单位之间的关系,奠定了沟通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之间联
系的思维基础。通
过以前的整数加减法和一位小数的计算方法的学习活动,学
生的探索能力、逻辑思维能力
都有了一定的进步,为新知的学习活动奠定了能
力基础。
p>
理清方法:
通过对教材与学生的分析,我尝试着以问题式课例的方式
来开展这
一内容的教学。课前,我给自己这堂课提出的问题是:如何利用知识的正迁移<
/p>
进行小数加减法的教学。
之所以提出这样一个问题,
是鉴于以下几方面的考虑:
1
、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要正确定位学生的学习起点,充分利用学生的已有知
识进行教学。
2
、为提高学生数学素养,学习算理应当以数位知识作为基础,引
< br>导学生认识数学知识的本源。
3
、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要避免教学中相同知识
反复讲,计算内容反复练。
解决策略
:
1
、有针对性
地设置准备题,引导学生回忆相关的已有知识。
2
、通
过运用已有知识进行说理、分析,加深对加减法意义的本质的理解。
3<
/p>
、通过观
察、比较与思考,发现竖式计算方法的依据以及其中蕴含
的原理。
4
、适当增加
小数加减法计算
在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能够更全面地综合考虑各项因素,而
不仅仅依赖计算解决问题。
一、
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
能用竖式计算小数加、减法,理解算理。
基本技能:
1
、在自主计算的过程中,通过体验,感悟,能归纳总结小数加
、
减法笔算的一般方法。
2
、能熟练、正确的笔算小数加减法。
基本思想:
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自主尝试计算小数加、减
法,并和整数
加减法进行比较,渗透迁移类推思想和比较归纳的数学思想。
基本活动经验:
在竖式计算的过程中积累思考的经
验和探究的经验。能正确计
算小数加减法,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
渗透应用意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
/p>
在学习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p>
培养认真、刻苦的学习习惯。
能力目标:
引导学生读懂情境,
让学生从问题入手,
经历计算过程,
理解算理,
并尝试着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小数加减法的算理,
并能正确计算。
同时注意正
确的书写格式
;
教学难点:
正确进行
小数加减法的计算。
三、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1
、生活中发现,初步解决问题
p>
教师:孙老师刚刚在淘宝相中了两本书,我把它们加入了我的购物车,从
订单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并解答吗?
学生:这两本书一共花了多少钱?列式
:6.45+4.29
学生:第一本书比第二本书贵多少钱?
教师:同学们善于观察、思考,不仅提出了问题,还列算式解决了问题。
这两道小数的
加法和减法题目结果是多少呢?这就是今天这节课我们要研究的
问题。
< br>(板书课题)
。
2
、大问题教学,确定研究内容
教师:齐读课题,想一想这节课我们可能会学哪些知识?
p>
学生:小数加法减法如何计算,计算过程需要注意什么?小数加减法的计
算原理,小数加减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
教师:
同学们真是善于思考,
会学习的孩子,
提出了这么多要学习的内容,
你们的求知欲可真强。但无论是计算的过程
需要注意什么,还是小数加法计算
的原理,以及小数加法在生活中的应用,我们必须得先
学会如何计算,才能在
此基础上研究其他内容。
3
、独立思考,探究计算方法
请同学们独立思考这道题的计算方法。
独立思考要求:
1
、尝试计算;
2
、思考计算的依据。
4
、小组合作,交流计算方法
合作交流内容:
1
、计算过程
2
、计算的依据
5
、群体构建,归纳计算原理
找不同方法的小组汇报板演。
教师引
导学生讨论:这些方法正确吗?你们的方法跟哪一种方法一样?
学生观察每一种方法,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评价时说清理由。
预设学生几种回答情况:
(
1
)根据计算一位小数加法的经验,相同数位上的数要对齐,也就是小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