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15《自相矛盾》教学设计
-
第六单元集体备课
本单元围绕“思维火花”这一主题,安排了《自相矛盾》《田忌赛马》《跳水》三篇课文。文章的
故事情节曲折生动,展现了人物的思维过程。《自相矛盾》讲述了楚国有个卖矛和盾的人,既夸自己的<
/p>
盾最坚固,又夸自己的矛最锋利,有人问他让他用自己的矛刺自己的盾结果会如何时,他却
无法回答的
故事。《田忌赛马》讲述了齐国大将田忌与齐威王进行赛马比赛,第一次比赛
田忌输了,第二次比赛田
忌在好友孙膑的帮助下反败为胜的故事。《跳水》讲述了在一艘
帆船上,船长的儿子在一只猴子的挑逗
下一步步走上横木,船长在危急关头,用开枪的办
法强迫孩子跳水,使孩子绝处逢生的故事。
单元语文要素在课文中的梯度序列
内容
课时
教学要点
1.
会认
12
个生字,读准
1
个多音字,会写
22
个字,正确读写
17
个词
自相矛盾
2
语。
<
/p>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文言文《自相矛盾》,理解文言
文《自
田忌赛马
2
相矛盾》的意思,并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
分角色朗读《田忌赛马》,读出人物说话时的语气。默读课文,分析
p>
孙膑制订计策的思维过程。
跳水
2
4
.
默读《跳水》,按照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的顺序讲讲这个故事,
< br>分析船长的思维过程,思考船长的办法好在哪里。
选两
个人物和学生一起组成一个探险小队开始探险之旅,编一个惊险刺
习作
< br>
2
激的探险故事。写的时候要展开丰富合理的想象,
不仅要把遇到的困
境、求生的方法写具体,还要把心情的变化写出来。
< br>
1.
系统性总结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的方法,加深对课
文内容的理解,引
语文园地
2
p>
导学生在生活中遇到任何问题,都应该具体分析当时的情况,再选择恰
当的方法去解决。
1
2.
运用练习引导学生发现文言文与
现代文之间的联系,提升学生体验情
感、仿写句子的能力,提升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
/p>
3.
了解中国古代年岁的别称,并养成
积累的好习惯。
2
15
自相矛盾
▶
教学目标
1.
会认“吾、弗”
2
个生字,读准多
音字“夫”,会写“矛、盾、誉、吾”
4
个字。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
理解寓言故事的内容,感悟寓言故事的深刻
寓意。
▶
教学重点
1.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理解寓言故事的内容,感悟寓言故事的深刻寓意。
▶
教学难点
品味老舍“京味儿”语言的特点;通过比较阅读,学习按时间顺序记叙和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并
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
教学策略
1.
识字写字
本课运用随文识字的方法,其中“鬻、吾、弗”字音难读,通过词语教学进行正音。文言文以单音
节词为主,有些字词的意思与现代文的意思完全不同,指导学生结合课文注释或查阅工具书来理解单音
节词的意思。
2.
阅读理解
抓住关键词句,推测人物的思维过程,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
语言运用
用讲故事的方法,让学生在理解、背诵课文的基础上进行表达训练。
▶
教学准备
1.
预习提纲:
完成《状元大课堂·好学案》对应课文预习作业
。
2.
准备资料:
< br>多媒体课件。
▶
教学课时
2
课时
3
第
1
课时
▶
课时目标
1.
会认“吾、弗”
2
个生字,读准多
音字“夫”,会写“矛、盾、誉、吾”
4
个字。
2.
了解中国古代寓言的特点,参透学寓言的方法。
▶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复习成语,引入课文题目
1.
师: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这些词语有什么特点?
课件出示:
狐假虎威
叶公好龙
画蛇添足
掩耳盗铃
滥竽充数
守株待兔
亡羊补牢
刻舟求剑
井底之蛙
买椟还珠
(
1
)指名学生说说这些词语的特点。(它们都是四个字的成语)
(
2
)教师引导:一个成语讲了一个短
小的故事,并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这样的成语叫什么成
语呢?(寓言故事成语)<
/p>
(
3
)寓言故
事成语有什么特点呢?(故事短小,寓意深刻)
2.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则寓言故事《自相矛盾》。板书课文题目,齐读课文题目。(板书:自相<
/p>
矛盾)
3.
认
识一下什么是“矛”和“盾”。(课件出示矛和盾的图片)
4
.
观察矛和盾各有什么特点。(矛的前面尖尖的,是用于攻击敌人的一种兵器。盾是圆圆
的,或者
是方形的,是用于防御敌人的一种兵器)
5.
猜一猜:课题《自相矛盾》是什么意思?(比喻一个人说话、行动前后
抵触,不一致)
【设计意图】
通过观
察成语特点,引出寓言故事成语,达到引出课题的目的。引导学生认识矛和
盾,为理解课
文的意思做好铺垫。猜测课题意思,帮助学生回忆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板块二
初读课文,理解感悟
1.
检查生字词预习情况。
课件出示:
鬻盾
吾盾
弗能
夫
先指名学生读,师相机正音,再齐读。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