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子女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
-
商洛市农民工子女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p>
改革开放以来,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日
益加快,
越来越多
的农村剩余劳动人口涌入城市,
农民工现象由此产生。
与此相伴随的是大量农民工子女或者
< br>随父母进城在寄居地上学,或者留守原居住地上学,
农民
工子女
现象随之出现。
农民工
子女
现象是我国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过程中所带来的副产品之一。
一、调查研究的目的
p>
农民工子女的心理健康是青少年发展教育的一个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由于农民工长期
游走于城市边缘,对子女教育缺乏持久的关爱、引导和管理,导致
p>
农民工子女
在心理
上产
生一定的不适应感,
严重的则会导致心理畸形发展。
这对农民工子女教育、
心理发展等都会
产生巨
大的不良影响,
在农民工子女成长过程中或多或少地凸显出某种问题,
< br>如家庭抚养问
题、学习问题、教育问题、心理健康问题、犯罪与越轨问题等。因此
,了解农民工子女群体
的心理健康现状,
探讨形成的原因,
p>
分析其影响因素,
有针对性地提出改革和引导策略已成
为社会各界极为关注的问题。
本课题选择商洛市山阳县寺沟口村小学展开心理
健康状况调查,
能够为后期开展进城务工子女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现实可行依据,具有重
大的现实意义。
二、调查对象
本次调
查研究主要采取抽样调查和实地调查两种具体方式。
分别抽取商洛市山阳县寺沟
口小学四
--
六年级小学生
115
人为测试对象。以西南师范大学心理咨询研究中心修订的《中
小学生心理健康量表》
为测量工具。
该量表由学习焦虑
、
身体症状、
交往障碍、
孤独、
自责、
过敏、恐惧、
冲动
8
个心理健康因素和
1
个测谎因素
构成,
信效度较高。
分别抽取该校五年
级和六年级学生共
87
人为测试对象。采用郑日昌等编译的《学
习习惯与应试技能自我测查
表》对学生进行测量。
三、调查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
1
、调查的主要内容
(
1
)
、研究商洛市农民工子
女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农民工子女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问题。
(2)
、研究商洛市农民工子女心理健康状况产生的原因及影响因素。
< br>
(3)
、针对影响商洛市农民工子女心理健康状况的原
因提出相应的对策。
2
、调查的方法
(
1
)问卷调查。
为了深入地探讨农民工子女心理健
康的实际状况,
我们采用以西南师范大学心理咨询研
究中心修订
的《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量表》为测量工具。该量表由学习焦虑、身体症状、交往
障碍、<
/p>
孤独、
自责、
过敏、
恐惧、
冲动
8
个心理健康因素和<
/p>
1
个测谎因素构成,
信效度较高。
比较适合我国小学生实际情况,
在使用该量表的测查结果表明:
用这张量表对学生进行测查
能比较客观和真实地农民工子女心理健康发
展情况。
在此基础上,
我选用了郑日昌等编译的
《学习习惯与应试技能自我测查表》对农民工子女的学习心理状况进行了调查。
(
2
)个别
访谈。
根据问卷调查的结果,
我们拟定了统一、
具体的访谈问题,
p>
对调查中出现的个例进行访
谈,旨在对问卷调查中的问题作进一步的
探讨。通过个别访谈、交流,从谈话、交流中获得
有关信息。
四、调查研究的具体实施
为了保证调查研究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我们的工作按以下
p>
3
个步骤进行:
A
、利用《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量表》进行测定。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量表》的特点是内容涉及广泛,包括学习焦虑、身体症状、交往障
碍、孤独、自责、过敏、恐惧、冲动
8
个心理健康因素和
p>
1
个测谎因素构成,信效度较高。
能对农民
工子女心理健康全方位的考察和测量,并适用于中小学各年龄段学生。
(一)
通过对该学校四年级、
五年级和六年级的学生进行抽样测量,
其调查情况统计如下:
表一:
调查总人数
115
人
1
、存在孤独倾向的有
109
人,占总人数的
94.78%
2
、具有学习焦虑心理的有
98
人,占总人数的
85.22%
3
、存在对人焦虑(交往障碍
)的有
95
人,占总人数的
82.61
%
4
、具有冲动倾向的有
85
人,占总人数的
73.91%
5
、具有身体症状的有
73
人,占总人数的
63.48%
6
、存在自责倾向的有
54
人,占总人数的
46.96%
7
、过敏倾向的有
53
人
,占总人数的
46.09%
8
、恐怖
倾向的有
27
人,占总人数的
23.4
8%
B
、选用郑日昌等编译的《学习习惯与应试技能自我测查
表》
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应试技能进行测评调查,
了解学生在学习习惯和技能方面存在的问
题,
并为我们
进一步针对学生心理基本情况进行心理辅导提供依据,
获得对学生进行心理辅
导的方法。
这项调查主要在五、六年级中进行。
其测评结果统计如下(表二)
表二:学生学习习惯测评情况统计
测
评人数
87
人
测评项目达良好级人数
测评项目达良好级人数比率
学习习惯及方法
17
19.54%
阅读习惯与技能
23
26.44%
对学校的态度
13
14.94%
准备与应试
27
31.03%
C
、通过个别访谈、交流,从谈话、交流中获得相关信息。
五、调查结果与原因分析
(一)调查结果
1
< br>、农民工子女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通过运用中小学学生心理健康量表测量分析我们得出
< br>的结论是:
农民工子女心里发展不健康,
存在许多问题。
从表一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心里
缺失问题其主要表现在:
p>
a
、存在孤独倾向
在
115
名
测试者中具有孤独倾向的学生就有
109
人,占总测试人数的<
/p>
97.48%
。从这数
据中我们不难看出
影响这一地区农民工子女心理健康发展方面表现最为突出的问题就是孤
独。
b
、存在学习焦虑
p>
在这些测试者中学习上存在焦虑的人数占总人的
85.22%
,在这几个测试因素中位居第
二。
因此可以清
楚的看到农民工子女在学习上从在很大的心里问题,
对其研究,
对以后农民
工子女发展有更进一步的指导作用。
c
、存在对人焦虑
p>
在调查的
115
名学生中存在对人焦虑的有
95
人。这充分反映了农村学生特别是农民工
< br>子女在与人交往中存在的障碍问题。
d
、具有冲动倾向
p>
具有冲动倾向的人数有
85
人,占测试人数
的
73.91%
。冲动倾向在这里主要表现在青少
年犯罪等方面。
2
、
农民工子女学习心理存在的问题
从调查中显示,农民工子女学习适
应性较差。主要表现为学习兴趣不浓厚,对学习不感
兴趣;学习习惯差,不能按时、按质
、按量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内外作业或各种素质活动,上
课注意力难以集中,
活动时常被无关的人或事惊扰等;
不能按阅读要求进行阅读或对阅读的
自我训练认识不够、不注重自我学习习惯的培养;时常出现厌烦、焦虑和恐惧心理等。
如果从表二的分
析中我们更容易看出:在参加测评的
87
名学生中,学习习惯达
到良好
等级的不到总数
20%
,
阅读习惯及技能达良好者仅
23%
;
对学校和老师有较深的感情,
能够
在校主动学习
、
主动与老师一起探讨、
研究并认为学校生活是非常有趣的学生
不到
15%
;
而
能轻松面对考试关把考试作为自己学习生活中检验素质发展的一项有价值的活动,
积极
参与
其中者仅占参加测评的
31%
,大
多学生是在应付或紧张、焦虑中度过的。
3
、访谈发现
在访谈交谈中我们还发现,许多学
生不知道电脑,另外还发现这些学生都会玩扑克牌,
并在学习中表现出感知与语言之间发
生障碍,注意力不能集中、意志力不强,自觉性不高,
自律意识差或性格孤僻、怪异,不
合群等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
(
二<
/p>
)
、原因分析
1
、孤独倾向
p>
具有孤独倾向的学生在学校往往显的很
另类
,他们的行为表现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a
、
孤
僻,缺少交往。这类孩子一般与其他同学不交往,喜欢独自活动,有些孩子虽然不拒
绝与
其他孩子交往,
但他不会主动去接触别的小孩,
即缺乏社会交往
技巧。
他们的孤独还表
现为对待周围事物莫不关心,听而不闻,
视而不见。自己想怎么做就怎么做,毫无顾忌。周
围发生什么事都很难引起他们的兴趣和
注意。
在与老师的交谈中很少会正视老师目光总是游
移不定并且
很少表示出微笑。
同学们主动找他们玩耍他们也总是很少搭理。
在学校一天下来
说话不到两三句。缺乏一般孩子的喧闹。
b
、
自卑,
缺乏自信。具有孤独倾向的孩子一般喜欢独处。例如在调查中有这样的一个测试
题目
p>
你的朋友是否很少
,这个题目在
115
名测试者当中有
9
6
人回答是。并且他们会因为
没有自己的玩伴和不讨老师的喜欢
而感到自卑。在下课的时候同学们都围着老师问长问短,
而他们总是呆在一边,
偶尔被老师叫到也会表现出害羞脸红。
对于在课堂上老师提出的问题
p>
没有回答出来而感到没有自信。
另一方面在访谈中还发现好多学生由
于农村与城市户口差别
而敢到自卑。他们说城市孩子不喜欢和他们玩。看不起农村孩子。
造成他们产生孤独倾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 br>一是:
缺乏情感交流,
因为家庭经济的制约,
好多家长都不得不外出务工,
以便改善家里的经济状况,
< br>这样孩子们在家主要有爷爷奶奶照
顾。
而爷爷奶奶对于孩
子更多的是宠爱,
从而就缺少对孩子心理健康方面的呵护,
隔代
抚养
造成的严重问题就是孩子没法进行平等的对话,从而导致情感、思想上的交流剩少。
二是:
缺乏稳定的生活环境。
好多家长外出务工是会带着孩子一
块上学,
但是孩子在务工处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