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心理健康知识讲座稿
-
小学生心理健康知识讲座
小学生
时期是人的行为、性格和智力迅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阶
段,由于身心变化比较快,
加之文化知识及社会经验的不足,小学生很容
易产生不健康的心理,导致心理问题或心理
疾病。排除小学生认识、情感、
意志等方面的障碍,锻炼他们的意志品质,优化他们知、
情、意、行等方
面的素质,使他们形成良好的品格和健康心理,这是小学教育教学义不容
辞的责任。根据多年的教育教学经验,简要谈谈对小学生心理不健康的主
要表现、成因及教师在防治小学生心理不健康的对策。
一、学习方面:考试不及格;上课不能回答老师的问题;完不
成作业;
没能遇到理想的班主任或任课教师;教师不屑回答自己的问题;无机会表
现自己在某一学科的才能;没能及时得到教师的肯定性评价等等。
p>
二、生理方面:因生理有缺陷,或相貌不佳而被同学取笑、挖苦;因
身体条件所限未能参加有关文艺活动、体育比赛等等。
三、人
际关系方面:给老师留下的第一印象不好;没有知心朋友,经
常遭人议论,被人特别是被
同性戏弄、嘲笑等等。
四、兴趣方面:班主任不允许自己
参加社团活动;自己的爱好得不到
家长、教师的支持,甚至受到限制和责备。
五、自尊心方面:被老师体罚或变相体罚,遭到点名批评,经常忍受委
屈;教师
、同学不信任、不理解自己,班干部被撤职;没取得应有的比赛
名次。
< br>
六、自信心方面:自己付出巨大努力,没有达到预期目标,精
心制订
的学习计划常常不能落实;自己苦思冥想的工作打算,被同学轻易否定;
因某门功课没学好而被视为“不可造就”。
当人处
在挫折情境中的时候,总要伴随着一定的心理反应,引发出一
系列直接或间接的挫折行为
,并最终影响到人们个性心理的形成和发展。
学校中的上述挫折情境会给学生带来哪些反
应呢?
(
1
)情绪方面:挫折常常使学生产生
一种压抑感、恐惧感以及焦虑不
安、灰心丧气、敏感多疑等不愉快的情绪反应。
(
2
)理智方面:接二连三的挫折情境抑制了学生的
心智活动,常常使
一些学生在分析、判断、解决问题时滞缓、刻板,缺少灵活性、独创性
。
这些学生往往把失败归咎于他人,并为自己找一些合理的借口,以减轻心
理压力。如:踢输了球,便抱怨场地不标准;害怕与人交往,就说别人对
自己
不热情。
(
3
)自信
方面:由于学习上的频繁挫折,加剧了学生对学习的担忧,
从而怀疑自己的能力,丧失了
学习的信心,放弃了追求的目标,进而产生
逃避学习的心理倾向。
(
4
)性格方面:挫折情境常会使一些学生变得悲观失望、沉默孤独、抑
郁寡欢、不愿交往、不好竞争,或表现出暴躁、易怒,喜欢挑衅等等。
(
5
p>
)生理方面:挫折情境所带来的紧张情绪,常常导致生理上的一系列
反应,如呼吸急促、出汗、脸红、神情恍惚、食欲减退、失眠、健忘,以
及轻度的身体疾
病等等。
(
6
)行为方面:挫折情境常常使学生表现出直接或转向的攻
击性行为。
学习上的挫折常常导致学生破坏纪律、扰乱秩序、厌学、逃学、考试作弊
p>
等。自尊与人际关系方面的挫折常常使学生作出破坏对方财物、偷窃、讽
刺挖苦别人、打人、骂人等行为。
这一切
都要求小学生必须加强对自己的挫折教育。其实早已经有很多
中外伟人为我们做了很好的
榜样。如音乐家贝多芬在生活极度困顿,耳朵
聋了的困境下与命运奋力抗争,谱写了至今
仍鼓舞了很多人的《命运交响
曲》;爱迪生为了发明电灯不知试验了一千多次,不知失败
了多少次,才
最终找到了钨丝;著名的物理学家霍金,命运对他十分残酷,
17
岁时他考
取了著名的牛津大学,
21
岁时却患上了萎缩性的脊髓侧索硬化症,医生说
他
至多只能活两年半,霍金顽强地向命运发起了挑战,两个半年过去了,
他不仅坚强的活着
,还成了伟大的天体物理学家,他写的科学著作《时间
检史—从大爆炸到黑洞》轰动了世
界,他不仅以他的成就征服了世界,更
以他的顽强搏斗的精神征服了世界;
美国前总统林肯
22
岁生意失败;
< br>23
岁
竞选州议员失败;
24<
/p>
岁再次生意失败;
27
岁精神崩溃;
p>
29
岁竞选州议长失
败;
< br>34
岁竞选国会议员失败;
35
岁当选州议员;
39
岁竞选国会议员再次失
败;
46
岁竞选参议员失败;
47
岁竞选副总统失败;
49
岁竞选参议员
再次失
败;
51
岁当上美国总统。纵观
中外名人的成功都不是一帆风顺的,不经风
雨哪能见彩虹。我们遇到挫折时,就不应该怨
天由人,应该树立正确态度。
正确的态度主要是指面对困难的勇敢和面对失败的不屈服。
对挫折的正确
态度,首先表现在中小学生能勇敢地面对困难。有的中小学生在一般情况<
/p>
下,也是不怕困难的,但倘若遇到太多的困难,感到“对手”太强大时,
< br>例如,学习上遇到比较大的“拦路虎”,生活中遇到非常不顺心的事情等,
往往不
敢正视现实,不敢迎着困难上。《西游记》中的唐僧若不是经历过
诸多的艰难险阻,
p>
克服了重重困难,
恐怕也不会取得真经。高尔基说:
“我
觉得奋不顾身的精神能克服任何障碍,能在世界上创造任何奇迹。”如果<
/p>
你是一个害怕困难的人,如果你想具有勇敢地面对困难的态度,就请记住
< br>歌德的名言:“你若失去了财产——你只失去了一点儿;你若失去了荣誉
——你就
失掉了许多;你若失掉了勇敢——你就把一切都失掉了
!
”因此
,
对于困难我们既不必害怕,也不必回避,而应以积极的态度勇敢地迎难而
上,在征服困难的过程中,增强我们对挫折的心理承受力。
p>
对挫折的正确态度,还表现在中小学生不怕失败所造成的挫折。俗话
说:“胜败乃兵家常事。”不仅是“兵家”,做什么事都会存在或胜或败
两种可能性。在
行动前只作成功的打算,不作失败的准备,这只会削弱对
失败的耐挫能力,从而在失败后
变得十分脆弱。例如,有的中小学生在考
试前给自己定了过高的目标,结果考试成绩一但
不如愿,抱头痛哭者有之,
离家出走者有之,服毒自尽者有之。作为小学生,面对失败应
该成为一个
强者,认识到“失败是成功之母”,认识到没有失败就没有成功,应该哪
p>
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对失败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在失败时应仍能表现
得像一个胜利者,信心十足,充满干劲,继续干下去,直到成功。
p>
在遇到挫折时,我们还应该提高耐挫能力,强化心理素质。某中学的
一位教师做过这样的挫折实验:“今天中午放学后,大家都已饥肠辘辘,
急着赶回家吃饭
,可发现自行车轮胎被放了气。这时候,你们会怎么办?”
学生们一听,有的表现为心慌
失措,有的说给家里打电话让家长来接,有
的说改乘公共汽车。老师又设计了一个情节问
同学们:“假如突然传来一
个坏消息,母亲上午看病诊断得了重病,你听到后会怎么样?
”一个女同
学当时抱住脑袋说:“哎呀,那我没法活了!
该实验说明中小学生对遭
受挫折的心理准备往往不足或根本毫无准备,
因此,我们应该知道挫折是
任何人都不可避免的,挫折是令人不快的,但不快程度及转化
情况是由自
己控制的,乐观坚强的孩子往往能接受挫折。所以我们应该从小便能作好
p>
接受挫折的心理准备。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提出,必
须让孩子知道生活里有一个“困难”
字眼,这个字眼是跟劳动、流汗、手上磨出老茧分不
开的。这样,他们长
大后就会大大缩短社会适应期,提高挫折耐力。为此,日本东京一家
小学
为三年级小学生设置了一种新课,要他们用洗衣板洗衣服,用扁担挑水或
抬水,用煤炉生火,用石磨磨大豆,并告诉他们几十年前绝大多数日本人
就
是这样生活的,许多家长也被告知,要培养孩子的竞争能力,首先要克
服孩子“输不起”
的心理障碍,能谦让,能合作,能吃亏,然后才能竞争。
美国汽车大王福特尽管身为亿万
富翁,但却要求子女自己去擦皮鞋,打工
挣钱;印度也规定了小孩的“饥饿日”以饿其体
肤,苦其心志等等。这些
国家的做法,无疑拓宽了我们的视野,给我们以深刻的启迪。为
此,我们
可以在“吃苦活动”中自讨苦吃。以提高我们的生存能力、自理能力,作
好迎接逆境,向挫折挑战的准备。
随着社会的发展,竞争将会更加激
烈,对人的心理素质,包括对挫折的
承受能力的要求,
将会越来
越高。
面对二十一世纪,
我们的教育中缺少
“挫
折教育”是不行的。所以我们应该重视对小学生的挫折教育。现在我们可
以向自己提几个要求:
1
p>
、不对自己过分苛求。为了避免挫折感,应当把目标定在自己能力的
所及之内。
2
、不对别人期望过高。每个人都有
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不能强求别人
符合自己的要求。
3
p>
、疏导自己的愤怒情绪。发怒时尽量把怒火泄于其他方面,如打球和
唱歌之上,以消火泄愤。
4
、能伸能屈。当大前提不受影响的
情况下,无需过分计较小处,以减
少自己的烦恼。
5
p>
、向别人倾诉烦恼。把抑郁埋于心底,只会令自己郁郁寡欢。如果把
内心的烦恼告诉知己好友,心情会顿感舒畅
6
、助人
为乐。帮助别人可以使自己忘却烦恼,更可以获得珍贵的友谊。
7
p>
、集中精力处理近事。这样可以减轻精神负担,以免弄得心力俱废。
8
p>
、不要处处与人竞争。以和为贵,不四面树敌,以免经常处于紧张状
态。
9
、认识到挫折具有双重性,挫折会给人以打击,带来损失和痛
苦,但
也能使人奋起、成熟,从中得到锻炼。
幼年周
恩来如果不是目睹了残酷的社会现实,经历了苦难的洗礼,也不
会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
读书”的伟大抱负。由此可见,孟子的“天将降
大任于斯人也,必将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空乏其身”也是不无道理的,
挫折教育是可取的。耐挫力是心理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个人耐挫力的
高低不是恒定不变的。“人生能有几回搏!”这话固然深刻,但“人生总
有几回挫!”也许更有普遍意义。小学生在学习、生活当中,遇到挫折是
经常的,不可避免的,小学生应该正确对待所遇到的困难和挫折,认识到
困难和
挫折是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学会如何应付所遇到的挫折,提高挫
折耐受力。从这个意义
上说,挫折对我们来说是一种成熟和成功的“催化
剂”,只要能从容地面对它,自信地战
胜它,成功就离我们很近了。
小学生心理健康知识讲座
各位同学:
你们好!作为小学生的我们
,每个人同样有着自己的烦恼。学习、生
活、同伴交往等方面,常常给我们的心理带来很
大的压力,心理与学习生
活息息相关。今天我们有必要进行一次心理健康的教育。
心理健康是人的健康不可分割的重要方面,那么什么是人的心理健康呢
?
我们认为人的心理健康包括以下七个方面:
1
.智力正常(智力正常是人正常生活最基本的心理条件,是心理健康
的首要标准。)
p>
p>
2.情绪健康
(心理健康者能经常保持愉快、开朗、自信、满足的心
情,
善于从生活中寻求乐趣,对生活充满希望。更重要的是情绪稳定性好。
)
3.意志健全
(
目的明确合理,自觉性高
;
善于分析情况,意志果断
;
意志
坚韧,有毅力,心理承受能力强
;
自制力好,既有实现目标的坚定性,又能
克制干扰目标实现的愿望、动机、情绪和行
为,不放纵任性。)
4.行为协调(行为协调是指人的思想与行为统一协调,行
为反应的水
平与刺激程度相互协调。心理健康的人行为有条不紊,做事情按部就班,
p>
行为反应与刺激的程度和性质相配。而心理不健康的在行为上表现前后矛
盾,思维混乱,语言支离破碎,做事有头无尾,行为反应变化无常,为一
点小事可以
大发脾气,
或是对强烈的刺激反应淡漠,
思想与行为不相协调。
)
5.人间关系适应(其表现:一是乐于与人交往,既有稳定
而广泛的人
际关系,又有知己的朋友;二是在交往中保持独立而完整的人格,有自知
p>
之明,不卑不亢;三是能客观评价别人,以人之长补己之短,宽以待人,
友好相处,乐于助人;四是交往中积极态度多于消极态度。)
6.反应适度
(能动的适应和改造环
境
,
保持人格的完整和健康。)
7.心理特点符合年龄
(一个人的心
理行为经常严重的偏离自己的年
龄特征,一般都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
那么,心理健康的标准又是什么呢?
1
.乐于学习。
2
.能与老师、同学和他人保持
良好的人际关系,与人为善,团结互助。
3
.情绪基本稳定,心情轻松愉快。
4
.意志健全,树立自信。
不良的心理行为表现:
1
.注意异常。常见的有注意
增强,如过分注意他人的一举一动,过分
注意自身健康、产生各种不必要的想法等,从而
导致出现神经性强迫症,
做任何事总是担心做不好,不断地重复检查再检查,产生不必要
的心理活
动和行为表现;而另一种则表现为,注意力不够集中,达不到其应该达到
的心理年龄,例如,无法把注意力集中到每一节课当中,容易被外面的事
物所吸引,容易感到疲劳、力不从心、心烦意乱等的身心体验,从而无法
进行正常的学
习和生活,出现厌学、逃学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
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p>
(
1
)保持良好的读书环境。在学习时应选择
安静的地方,使自己与外界
的干扰性刺激隔离;
(<
/p>
2
)使学习活动简单化。在学习时,除了带必要的书本及文具外,
不携
带使用权自己分心的东西。
(
3<
/p>
)课桌上的东西尽量减少。课堂上或学习过程中,尽量少摆东西在课
桌上,这样可以减少分心,保持高度的集中。
(
4<
/p>
)进行必要的体育锻炼。必要的体育锻炼,有助于克服注意力不集中
的缺点,并能使人对外界的各种刺激的适应能有所提高。
2
.情绪反应异常。人情绪的
变化,常常和我们的生活经历有关,在学
习和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让我们开心或
不开心的事情。当我们出
现情绪低落时,即不开心的时候,不防采用以下方法来调节我们
的情绪:
(
1
)换一
种想法。我们在学习和生活过程中,遇到困难时,常常会心灰
意冷,觉得前途渺茫。此时
如果换一种想法,想到吃一点苦,受一点挫折
对自己是有好处的,我因为这一次的失败而
有了更大的收获。或者想,自
己还年轻,还可以从头开始,时间可以使用权自己增加阅历
,经历给自己
带来经验。暗示自己,“车到山前必有路”,“胜败乃兵家常事”等等。<
/p>
p>
(
2
)掌握放松技术。在自己不高兴时,可
以应用自己已经掌握的放松技
术,来缓解内心的痛苦,并使自己有一个强壮的身体。
p>
(
3
)
合理发泄。<
/p>
当心情不好时,
可以通过合理的方式来发泄自己的情绪,
缓解内心的不平衡。例如打球、跑步、爬山、找个没人的地方大哭一场或
向自己最好的朋友倾诉,将不开心的事说出来等,这样心理会好受一些。
但切记不可选择
伤害自己或他人方式。
3
.学习困难。学习困难,对我们小学生来说,是经常
遇到的问题,有
时我们会感到力不从心,从而丧失信心,灰心丧气,一蹶不振。而真正是
天生的学习困难的人是很少的。其实,在学习中,谁都会遇到不同的困难,
真正是天才的,在我们这个世界上是很少的,许多有成就的人,都是靠自
己的
努力而获得的。所以,当我们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不能灰心丧气,
要克服学习中的一切
困难和压力,勇敢面对,也可以向同学和老师请教。
只要能吃苦就一定能够取得较好的成
绩。
4
.人际关系紧张。
与好朋友(或者同学)之间
、与教师之间、与家人之间等,人与人之
间的交往前提条件是相互的尊重。要关心他人的
需要,体会及体谅他人的
处境,乐于奉献,甘于付出,帮助朋友解除忧虑,创造良好而和
谐的交际
氛围,才会获得良好的人际关系。在交往中要热情直率,心胸开阔,对未
来及前途充满信心,凡事拿得起放得下,当机立断,顾全大局,不过多地
计较个人得失,相互谅解,平易近人;要诚实可靠,而不能虚伪,如果为
了个人的利益
而背信弃义,就不会赢得他人的信赖;同时,要通情达理,
乐观向上,要时时处处理解别
人,宽容别人,在别人痛苦的时候,给人以
宽慰,保持乐观向上的态度。
5
.考试焦虑。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我们时常会产生紧张心理,特别
对我们
小学即将毕业的学生来说,我们常常会因为面对考试而感到紧张、
焦虑,使考试前无法进
行有效的复习,考试中无法正常的发挥,感到脑袋
一片空白,不知所措,无从下手,严重
影响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从而使得
我们考试后,感觉到失落、失望。那么,当我们遇到这
种情况时,应如何
去应对呢?下面提供一些应对方法,供大家参考:
(
1
)自我放松;(在音乐伴奏下,选择一个舒适的位置坐
下,依次用
力将拳头握紧后再放松——牙齿紧后再放松——皱眉后再放松——脖子挺
p>
硬后再放松——下肢用力伸直后再放松。每次练习半小时,直到能够随意
将身体的任一部位放松为止。以后再有焦虑情绪时,就可以这样慢慢地放
松,这样焦
虑就可以慢慢地得到缓解。)
(
2
)转
移注意力;紧张和焦虑是因为我们过度关注某一事物所引起的,
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通
过转移我们的注意力,来缓解我们的紧张和焦虑,
例如可以通过听相声、看小品、听音乐
等办法,来把我们从紧张焦虑的情
绪状态中解放出来。
(<
/p>
3
)深呼吸及自我暗示。如出现考试焦虑,可以先闭上眼睛,然后
做多
次深呼吸,缓吸缓呼,把心神凝于一点,用以稳定自己的情绪,有意地让
自己想像愉快的事情,进行良好的自我暗示:“我行,我一定能发挥我自
己
的水平,我一定能取得好成绩。”这样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增强自信心,
减轻或消除心理紧
张。
6
.意志薄弱,缺乏自信。
在这个社会中,我们小学生
该做的事情很多,但我们首先要培养自信
心。所谓自信心,就是相信自己,坚信自己具有
获得成功的能力,并因此
立志,坚定信念,战胜困难,收获成功硕果。自信心对人的一生
至关重要,
没有自信心的人,眼前的世界便没有鲜亮的色彩。每个人在人生的旅途中
p>
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挫折,而能让自己的生活绽放光彩的法宝就是自信
心。缺乏自信,变得不相信自己,那后果怎样,别人叫你唱支歌,你却说:
“我不行
,唱不好。”不管什么事,你都不相信自己的答案是否是正确的,
不相信你能够胜任这件
事。而自信的人,别人叫他弹首曲子,他大胆地走
上前,充满自信地弹出优美动听的歌曲
,遇到任何事,都相信自己能行。
我们要培养自己的信心,如果没有信心,那任何事都不
可能成功,张海迪
通过自学,去参加高考,获得硕士生学位,她不是天生就聪明,那她靠
什
么,自信。如果她没有信心,会去参加高考么,没有信心参加高考,又怎
么能获得硕士生学位呢?
伟大的哲学家、文学家、思
想家爱默生说过:“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
决。”我们的身边就有许多拥有自信心的人,他
们相信自己,勇于胜任老
师交给的任务,勇于担当任何职务。自信心可使我们不怕困难,
积极尝试,
奋力进取,取得更多的知识和经验,争取更好的成绩。在我们同学交流的
p>
活动空间中,都有许多问题需要其他同学解决,要给缺乏自信的同学机会,
< br>鼓舞他(她)回答问题,如果回答对了,我们就可以赞扬那个同学,他便
会觉得自
己在群体中有自己的位置,对自己也越来越有信心。
给大家讲一个故事:
故事发生在美国的芝加哥市
。一个星期天,一群中国留学生在路上行
走遇到这样一件事:一对年轻的美国夫妇,带着
一个
3
岁的孩子在散步,
那小孩有点顽
皮,不小心掉进路边的泥沟,泥沟里没有什么水。中国留学
生想冲上去把小孩救起来,这
对年轻的夫妇却阻止了他们,并且说:“让
孩子自己爬起来。”
结果,小孩通过多次努力,终于从泥沟中爬了起来。
这个故事里的父母,在我们中国人看来似乎有点不尽人情。一个
3
岁
的孩子掉到泥沟里,自己不去拉他上来,而且也不允许别人拉他上岸,也
有人认为这似乎有点太残酷。但是,这正是美国教育孩子的方式:让孩子
树
立自信,自立自强。常言道,自信是成功的第一步。
再给讲一个故事:
一次,拿破仑外出打猎,刚
走到一条河,就听到一个落水者在呼救。
拿破仑见他在水中扑腾,但却不往岸边来,而是
马上举起猎枪瞄准他,说:
“喂,你要是再呼救,而不向岸边爬,我就开枪打死你。”<
/p>
那人听了
,吓得忘记自己不会游泳,使劲用力向岸边游来。经过多次挣扎,
那个人终于靠自己的力
量爬到岸上。一上岸,他气愤地责问拿破仑:“你
为什么见死不救,还要开枪打死我?”
拿破仑从容答道:“我不吓唬你,
你自己还不照样在水中淹死。现在你至少懂得:一个人
可以自己救自己。”
这个故事,可以给我们一些思考:如果不用枪瞄准落水者,那落水者的后
果
怎样?大家肯定会说,如果岸上的人不去救他,他肯定会淹死——因为
他不会游泳。那个
落水者一开始为何只在水中扑腾,但却不往岸边来呢?
因为他对自己救自己没有自信,他
照常人的思维方式去思维:不会游泳,
怎么能爬上岸呢?后来又怎么能爬上岸来的呢?拿
破仑的枪口激发了他求
生的欲望,也激发了他的自信——一定要逃离枪口,否则将被打死
,他的
本能和自信,使他爬上了岸。这里拿破仑的一句话很有道理:“现在你至
少懂得:一个人可以自己救自己!”一个人要相信自己的能力,对自己要
充满信心。这种信心要靠平日的培养。
现在我们有的学生遇到一点
小事,就说:“不可能”,“我不会”。
那么今天我想对大家说今后不要在说此类话。你
可以暗示说:“我不是不
可能,只是暂时没有找到方法”只有相信自己,才能激发进取的
勇气。自
信能孕育信心,你能通过充满信心的活动使别人对你和你的意见产生信心。
p>
其实学习、生活中的许多问题、困难,实际上正是来源于你的信心不足,
一旦获得了信心,许多问题就将迎刃而解。自信能使你保持最佳心态,增
强你进取的
勇气。
如何培养自信心,以下为大家提几点建议:
1
.不要总是怀疑自己的能力,相信自己可以成功。不要害怕失败,一
次失败不代表总是
失败,成功总是在不断的实践中获得的。
2
.每天清晨醒来时,在心
理对自己说几遍“我相信自己,我能够做好
我想要做的事情”。
3
.发自内心的表达自己的意见、情感和情绪;
4
.培养自己有主见,自己做决定及处理某件事情;
5
.了解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发挥自己的优点,找到自己的缺点加以改
正。
6
.要多行动,不要只是想象,只要去做,你就会越来越自信
.
让我们大家都充满信心,自信心是相信自己成功的心理素质,是对自
身能力的科学估价。
自信心是一种积极的心理品质,是人们开拓进取、向
上奋进的动力,是一个人取得成功的
重要心理素质。自信心在个人成长和
事业成就中具有显著的作用。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往
往做很多事都需要自
信,自信,它就是登山的阶梯,过河的木舟;自信,就是理想的风帆
,成
功的基石,是勇于开拓进取者必备的心理品质,是有所作为的人取得成功
的法宝。相信自己的力量、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自己的作用。因为自信
是
成功的阶梯。
当流星划过,我们都许下自己美丽的愿望:我能行!最
后送给大家一
句话:“自信,是使人走向成功的第一秘诀。”
思考:
你自己平时有没有意志薄弱、缺乏自信的时候?如果有
,你又是怎么
做的呢?
愿同学们每天都有好心情!
相信自己:
我能行!
小学生心理健康讲座
同学们
:你们知道什么是健康吗?健康不仅仅是身体健康,其实也包
括心理健康、
道德健康。
那么怎样才是心理健康的呢?
(同学们谁
知道了?
答对的同学有奖品哦)
心理健
康就是能够正确地认识自己,能够友好地与他人相处,能成功
了不骄傲,失败了不灰心,
敢于和困难作斗争,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
爱学习、不向困难低头,追求成功,这就是
心理健康的人。(同学们觉得
那个小朋友是这样的呢?我们来给他小奖品哦)或许,听起
来你们会觉的
太深奥了!那我们来听一个小朋友的故事吧!(
<
/p>
钉子
的故事:有一个男
< br>孩有着很坏的脾气,于是他的父亲就给了他一袋钉子;并且告诉他,每当
他发脾气
的时候就钉一根钉子在后院的围篱上。
第一天
,这个男孩钉下了
37
根钉子。慢慢地每天钉下的数量减少了。
他发现控制自己的脾气要比钉下那些钉子来得容易些。终于有一天这个男
孩再也不会失去耐性乱发脾气,他告诉他的父亲这件事,父亲告诉他,现
在开始
每当他能控制自己的脾气的时候,就拔出一根钉子。
一天天
地过去了,最后男孩告诉他的父亲,他终于把所有钉子都拔出
来了。父亲握着他的手来到
后院说:你做得很好,我的好孩子。但是看看
那些围篱上的洞,这些围篱将永远不能回复
成从前。你生气的时候说的话
将像这些钉子一样留下疤痕。如果你拿刀子捅别人一刀,不
管你说了多少
次对不起,那个伤口将永远存在。话语的伤痛就像真实的伤痛一样令人无<
/p>
法承受。
注:人与人之间常常因为一些彼此
无法释怀的坚持,而造成永远的伤
害。如果我们都能从自己做起,开始宽容地看待他人,
相信你(你)一定
能收到许多意想不到的结果
....
帮别人开启一扇窗,也就是让自己看到更完
整的天空)
< br>
那么请同学们认真倾听一个心理健康的小学生应该具有的行为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