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史手抄报
-
背景
1
,民族危机:
列强以华治华,加紧资本输出,中华
民族危机空前严重。自从
1
840
年鸦片战争以后,随
着帝国主义各国侵略的进一步加深,
中国沦于半殖民
辛亥革命
以国旗说革命
p>
地半封建的境地。
帝国主义同中华民族的矛盾日益加
剧,
腐朽的清朝统治者对外妥协投降,
辛亥革命的历史
意义
:
对内横征暴敛,
促使阶级矛盾空前激化。
首先,推翻了清朝封建腐朽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
p>
2
,
政治统治:
清
政府完全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反动卖国的本质日益暴露,促进了人民觉醒。
主专制制度,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
族民主革命,有
3
,经济基础:
划时代
的历史意义。其次,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民族资本主义
得到初步发展。
阶级共和国政府,制定了《临时
约法》,使民主共和的观
4
,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并登上了历史
念开始深入人心。再次,颁布了一系列有利于发
展民族资
舞台。
资产阶级在政治和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
主义经济、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法令,为民族资本主义的
了中国人民要
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
反映
。
<
/p>
发展创造了一定的条件。最后,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
5
,
思想基础:
西方
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
20
世纪初,
主
义侵略势力,
对推动亚洲各国民族解放斗争有重大影响。
资产阶
级民主革命思潮迅猛传播,震撼着中国思想
总之,辛亥革命是
2
0
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
界,
并推动民主革命运动的到来。
与民主思潮广泛传
播的同时,
国内外出现许多革命团体。
影响较大的有
革命
失败的原因:
兴中会、华兴会、科学补习所和光复会。
1905
年
8
一方面,客观原因是国内外反动势力过于强大。另一方面,
主观原因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在经济和政治上的软弱性:
首先,缺乏彻底反帝反封的勇气和力量;其次,没能提出
p>
明确而完整的反帝反封建革命纲领;再次,没能发动农民
革命;最后,没有坚强有力的革命政党。
黄龙旗<
/p>
(1890
~
1912)
五色旗(
1912~1928
)
青天白日满地红旗
黄龙旗作为中国正式确立的第一面国旗,是在清朝晚期出现的。
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于
1912
年<
/p>
1
月成立。孙中山任临时大总统,孙中山虽倡导使用青天白日满地
红旗为中华民国国旗,
但五色旗原为清朝海军一二品的官旗,革命党革命时期江苏、浙江
、安徽等省多用此旗。因此五色旗在当时国民心中具有崇
高地位,各界一致认同五色旗为
中华民国国旗。青天白日满地红旗则被定为海军旗。
青天白日
满地红旗由“中华民国国父”孙中山提议,将陆皓东设计之青天白日旗置于红底旗帜的左上角而来,
1928
年,东
北易帜后青天白日满地红取代五色旗
成为民国国旗,并在北伐征战结束后颁行全国。《中华民国宪法》于第一章总纲第
6
p>
条明定“中华民国国旗定为红地,左上角青天白日。”
孙中山革命威望的建立
11
月(光绪二十年十月),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兴中会。
1895
年
2
月,孙中山在香
港建立兴中会
1894
年
总部,
规定誓词为驱除鞑虏,恢复中国,
建立合众政府,
鲜明地提出了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第一个纲
领。
18
96
年,在广州起义失败后,孙中山被清廷通缉,遭香港当局驱逐出境,流亡海外。同年
9
月
23
日,
清
廷从海底电缆侦查到孙中山从美国纽约坐船到英国,当时孙中山是钦犯。一星期后他在
英国利物浦登陆。
10
月
11
日,孙中山被公馆抓住。
12
日到
14
日,孙中山设法与老师康德黎(
James
Cantline
)取得联系,
p>
但全都失败了。
他扔出去的小纸条由于地理原因没有抛到街上,
p>
反而被人发现。
清使馆决定以“遣送疯子”
之名通过水运把孙送回中国。但是
17
日,租船之事在公馆仆人
间传开,基督徒的女管家贺维太太知道后
于心不忍,便送信至
康家。康德黎知道后,连夜寻找参赞马格里并且报案,但是马格里不在,警察也不管
<
/p>
此事。
次日,
再次去苏格兰场警察局报案
,
并无所获。
康、
孟前往外交部告知此
事,
另外告知
《泰晤士报》
。
而康德黎担心公使馆可能连夜把孙弄走,专门监视公使馆动静。
19
p>
日,外交部已经开始行动——康、孟
对此
事并不知道,直到
20
日。外交部录口供,申请开庭,监视水运
。
22
日外交部转守为攻。马格里称需
要公使放人才好,
他夹在中间确实难做。
但龚拒不放人。
当时英国首相梳士巴利勒令中国使馆释出孙中山,
否则将驻英大使龚照瑗及一众外交人员驱逐出境。
《地球报》揭发这一消息,舆论力
量介入——至此,有
研究称英庭因为舆论压力才放孙中山之说
也不成立。
10
月
23
日,孙中山终于被放。康德黎资助了孙中山
50
英镑,出版了《伦敦蒙难记》
<
/p>
。“伦敦蒙难”成为当时震惊世界的政治迫害案,是孙中山的革命活
评价
由于
共和民主并没有在辛亥革命后得到真正的实施,因而人们也从不同的角度作出反思。
孙中
山在
1921
年给俄罗斯外交人民委员齐契林的信中提到“现在
我的朋友们都承认:我的
辞职是一个巨大的政治错误”,孙中山在遗嘱内也嘱咐曰“现在
革命尚未成功,凡我同
志……继续努力,以求贯彻”
。
1919
年,尚未成为职业革命家的毛泽东在
《民众的大联
合》中,肯定了革命党和咨议局在辛亥革命中的同等重要作用。
辛亥革命既成功,又失败了,是一个重要的政治命题。
< br>1930
年双十纪念日中,何应钦对此
做了一个比较简洁
的说明,指出“辛亥革命懵懂算是挂上了一个民国的空招牌,并没有建
设民国的实际,由
推翻满清一点而论,固然算是成功。由全部革命的目的而论,究不能不
谓为失败。革命的
目的不只在推翻满清,不只在获得中华民国的虚名,而在造成一个三民
主义自由平等的新
中国”,明确了实现三民主义为辛亥革命的最终目标。从此意义上看,
辛亥革命既成功又
失败可以自圆其说了。
辛亥革命时间解读:
狭义的辛亥革命,指的是自
1911
年
10
月
10
日(农历八月十
九)夜武昌起义爆发,至
1912
年
元旦孙文就职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前后这一段时间中国所发生的革命事件。广义上辛亥革
命指自
19
世纪末
< br>(一般从
1894
年兴中会成立开始,
< br>但也有学者认为从
1905
年同盟会成立算
起)迄辛亥年成功推翻清朝统治在中国出现的连场革命运动。
1911
年夏天,湘、鄂、粤、川等
省爆发保路运动,运动在四川省尤其激烈。
9
月
25
日,荣县独立,成为
全中国第一个脱离清王朝的政权,把保路运动推向高潮。
<
/p>
10
月
10
日晚
,新军工程第八营的革命党人打响了武昌起义的第一枪。汉阳、汉口的革命党
人分别于
10
月
11<
/p>
日夜、
10
月
1
2
日攻占汉阳和汉口。
起义军掌控武
汉三镇后,湖北军政府成立,黎元洪被推举为都督,改国号为中华民国。
武昌起义胜利后的短短两个月内,
湖南、
广东等十五
个省纷纷宣布脱离清政府宣布独立
。
1912
年
1
月
1
日孙
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正式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