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四年级下册《母鸡》教学设计与反思精选
-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母鸡》教学设计与反思精选
1.
《母鸡》教学设计之一
教材分析:
本文是老舍先生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描写了作者对母鸡的看
法由“一向讨厌”
直至“不敢再讨厌”的变化,表达了对母爱的赞颂之情。课文以作者的
情感变化为线
索,
前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前半部分写作者对母鸡的讨厌──讨厌它时而没完没结;
时而如泣如诉;时而又发了
狂的叫声,还讨厌它欺软怕硬的行为,再现了一只浅薄、
媚俗的母鸡;后半部分写作者“
不敢讨厌”母鸡的原因──负责、慈爱、勇敢、辛苦,
塑造了一位“伟大的鸡母亲”的形
象。
文
章一大写作特色就是对比手法的应用,通过前后对比,体会作者情感的变化和
母爱的伟大
,母鸡就是一个无私无畏、日夜操劳的伟大母亲。本文另一大特色是语言
风格口语化,这
是老舍先生一贯的无雕饰的生活化的语言风格,如“使人心中立刻结
起个小疙瘩来”
p>
,
“咬下一撮儿毛来”
,
< br>“就是聋子也会被它吵得受不了”
等语言的表述,
散发着
浓郁的生活气息,好像和街坊邻居对话,读起来令人感到亲切舒服。老舍先生
将笔触落于
细微之处,以有了一群鸡雏而负责、慈爱、勇敢、辛苦的母鸡来道出人情
──
“一个母亲必定是一位英雄”
,
以其细腻之笔揭示
藏匿于生活中感性、
直观的特征,
体现出朴素自然的格调和亲切
的人伦关怀。
< br>课文《母鸡》的语言自然流畅,并无过多华丽词藻的修饰,就文字本身所表达的
内
容,对于五年级孩子来说并不难理解。首先,作者对母鸡态度前后截然不同的变化
是显而
易见的;其次,变化的原因是源于母鸡的叫声也是不难读懂的。这些通过孩子
的自主阅读
能发现和解决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不作为指导的重点,可通过多种形式的
朗读等教学手段
帮助孩子理清课文脉络,感受作者的情感。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于引
导学生理解老舍先生
在其看似平实的语言背后所要传递的深刻含义。难点之一:母鸡
始终是那么爱叫,但为什
么相同的叫声会让作者对母鸡的看法发生改变?通过学习,
要让学生领会,其实老舍是借
母鸡的叫声,通过生活化的语言来表达对母爱的赞颂和
崇敬之情。难点之二:文章有多处
看似自相矛盾的表述,通过设疑的教学手段,引导
学生发现这些矛盾并联系上下文解决矛
盾。
矛盾
1
:
文章第五小节中说到母鸡总在院里
挺着脖儿,表示出一副世界上并没有什么可怕的样子,
但下文又将母鸡在遇到异常情
况时警戒的样子写得栩栩如生?母鸡到底怕吗?矛盾
2
:
文中第二节明确了母鸡对公鸡
的态度──永远不反抗,
可第
6
< br>小节中又说假如遇上大公鸡抢食,
母鸡是一定出击的,
这
劲头儿连大公鸡也怕三分。母鸡和公鸡,到底谁怕谁?在引导学生发现并解决这些
疑问时
,可始终以体会母鸡叫声所表达的意思为抓手逐步展开。
基于本单元的教学目标之一是培养孩子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
题、解决问题的能
力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读准“
欺侮”的字音,联系上下文理解“如泣如诉、警戒、紧叫”等词的意
思。
边读边思考,利用文中看似矛盾的语言表述设疑,培养学生发
现、提出并解
决问题的能力。
能正确
朗读课文,了解作者对母鸡态度变化的原因,体会母鸡的叫声所要传
递的意思,感受母爱
的无私。
教学准备:
1
、读通课文,划出两句直接描写作者对母鸡态度
的句子。
2
、查字典,知道“如泣如诉、警戒
、紧叫”等词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整体感知
(一)板书课题,巩固“母”的笔顺,读课题。
(二)简介作者──老舍。
(三)预习反馈:交流描写老舍对母鸡态度前后不同的句子。
(四)灵活运用关键语句,归纳课
文的主要内容。
(板书:负责、慈爱、勇敢、辛
苦)
(五)
理清课文结构,
以作者对母鸡的感情变化为线索将课文分成两部分。
(板书:
一向讨厌不敢再讨厌)
二、深入品读、感悟母爱
(一)略读
1
-
3
小节,了解“我”讨厌母鸡的原因。
1
.重点思考:
“我”为什么“一向讨厌母鸡”?哪些语言让人
感受到作者对母
鸡的讨厌?(板书:没完没结如泣如诉发了狂欺软怕硬)
2
.反馈指导。
指导重点:
(
p>
1
)了解“如泣如诉”的意思。
p>
(
2
)体会作者以夸张的手法描写母鸡“发
了狂”的叫声时所表达的情感。
(
3
p>
)体会母鸡“欺软怕硬”的行为。
(
p>
4
)指导朗读描写三种不同叫声的句子。
3
.连贯表达“我”讨厌母鸡的原因。
(二)品读
5
-
8
小节,体会“我”喜欢母鸡的
原因。
1
.设疑:同为母鸡的叫声,为什么“我”变得“不敢再讨厌”
母鸡了?引导学
生体会母鸡叫声所要传递的意思及所要传达的作者的感情。
< br>2
.通读
5
-
< br>8
小节,圈出描写母鸡叫声的词。
(板书:警告紧叫啼叫
)
3
.初步了解母鸡叫的原因。
4
p>
.想象表达母鸡的叫声所要传递的意思。
5
.学习
第
5
小节,体会母鸡的勇敢和负责。
指导重点:
(
p>
1
)想象母鸡和鸡雏所面临的危险,了解母鸡警戒的原因。
(
2
)指导
朗读描写母鸡“警戒”的句子,感受母鸡的爱子心切。
(
p>
3
)想象母鸡警告鸡雏的语言,体会母鸡的勇敢。
< br>
(
4
)
p>
设疑:
母鸡挺着脖儿表示出世界上没什么可怕的事,
为什么还要
“警戒”
?
母鸡到
底怕吗?
(
5
p>
)提炼作者对母鸡态度变化的原因,了解母鸡的叫声即它的语言,也是与
鸡雏交流的方式。
6
.学习第
6
小节,体会母鸡的慈爱和辛苦。
指导重点:
(
p>
1
)
借助对
“紧叫
、
一点儿”
两词的理解,
体会母鸡
p>
“紧叫”
所表达的意思。
p>
(
2
)设疑:
“叫
”与“教”的区别,体会母鸡的辛苦。
(
p>
3
)联系上下文,设疑:母鸡到底怕公鸡吗?
(
4
)体会“紧叫”的“紧”字的妙用
,感受老舍的语言魅力。
7
.学习第
8
小节,再次体会母鸡的辛苦,任劳任怨。
p>
指导重点:通过对“顶尖锐、顶凄惨”的理解,体会母鸡“啼叫”所表达的
< br>意思。
8
.学习第
7
小节,体会母鸡的辛苦与慈爱。
指导重点:
(
p>
1
)学生自主感悟,交流反馈其读懂及读不懂的内容。
(
2
)体会
“──”的作用,感受作者的情感变化。
三、总结全文,升华母爱
(一)理解“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
位英雄”的含义。
(板书:英雄母亲)
(二)进一步体会“我不敢再讨厌母鸡”的原因。
板书:
2.
《母鸡》教学设计之二
学习目标:
1
正确
、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作者对母鸡由厌恶到喜爱的情感经历。
2
邻居母鸡的生活习性及伟大的母爱在母鸡身上的具体体现。
3
比较本文与《猫》在写法上的异同点。
一、交流见闻,导入新课
1
交流课前收集的关于母鸡的见闻。
2
导入新课:
猫是一
种很平常的小动物,可是在热爱社会的老舍先生看来,却如同一个既
可爱又淘气的孩子。
那么,老舍眼里的母鸡又是怎样的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老舍
先生的另外一篇文章《母
鸡》
。
二、自读自悟
1
师生共同制定阅读目标。
(
1
p>
)圈出生字词,读准字音。
(
2
p>
)认真朗读课文,达到读流利、读正确。
(
3
p>
)弄清课前“导读”中提出的两个问题:
老舍先生笔下的母鸡是一致怎样的母鸡?
比较一下,本文和《猫》两篇课文在写法上个有哪些特点?
2
自主阅读,边读边批注。
三、汇报交流
品评母鸡之长短,体会作者之喜恶
1
再读课文,小组讨论:
(
1
)文中
直接写作者对母鸡由讨厌到不讨厌这一情感变化的语句有哪些?
(
2
p>
)作者分别通过哪些具体事例写母鸡的讨厌与不讨厌?每个事例各用一个恰当
的词语概括。
(
3
)联系上文和生活体验谈谈自己对第九自然
段的理解。
(
4
)句子辨析:
“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可改为“
我不再讨厌母鸡了”吗?为什么?
2
全班交流。
3
同组合作,有感情朗读课文。
四、分辨褒贬,积累词语
1
思考讨论:
作者在表达自己对母鸡由厌恶到喜爱的感情变化的过程中,遣
词造句的感情色彩
也发生了变化,找一找,读一读,品一品。
2
分类摘抄词语。
把自己欣赏的词句按褒与贬两类,摘抄在“采蜜本”上。
五、反复回味,走近老舍
1
师生对话,交流各自读过《猫》
和《母鸡》后,对老舍及其作品的看法。引导
学生初步学习赏析名篇的方法。
2
找一篇老舍先生的其他文章,和好朋友一起读一读,然后互相交流阅读体会。
课后小节:
当我读这一课时,被母鸡
的负责、慈爱、勇敢和辛苦的精神所感染,因此我并没有
过多的讲解,而是抓住作者对母
鸡的态度有怎样的变化,原因是什么为主线,进行交
流、体会,最后我还推荐了课外阅读
《麻雀》
《柱子上的母鸡》
。
3.
《母鸡》教学设计之三
一、教学目标:
1
、认识
生字词,读准多音字,读准儿化音。
2
、通过
对读一读、想一想、品一品,归纳母鸡特点,感受母鸡作为母亲的
形象,体会母爱的伟大
。
<
/p>
3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作者对母鸡由厌恶到
喜爱的情
感经历。
二、教学重点:
1
p>
、感受作者对母鸡由厌恶到喜爱的情感经历,体会母爱的伟大。和先贬后
褒的情感表达方法中所蕴涵的赞颂母爱。
2
、通过
与《猫》的比较,了解两篇文章的写作特点。
3
、品读
第一段和第五段,体会作者在用词用语上的准确性、形象性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老舍笔下的猫如同一个既淘气又可
爱的孩子。那么,他眼里的母鸡又是怎样
的呢
?
今天我们来学习老舍先生的另一篇文章
《母鸡》
。<
/p>
(板书课题母鸡
读题)
。
(二)粗读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