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小学五年级语文-《缩写故事》优秀教学设计

别妄想泡我
723次浏览
2021年02月23日 14:56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

2021年2月23日发(作者:眼前的生活)



《缩写故事》教学设计



Megan



一、教材分析






民间故事口耳相传,


讲述时根据需要的不同,


有时要讲得生动具体,


有时 要


讲得简洁明了。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课文内容,创造性地复述故事”,而


习作要求是“提取主要信息,缩写故事”;这也是学生的学习训练由简到繁,再


由繁到简辩证统一的过程。






二、学情分析






“缩写民间故事”是在中年级“把 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简要复述”的基础


上进行的进一步学习,


在整体感知故事梗概的基础上,


对学生进行缩写策略和技


能的训练。






三、教学目标






1.


学习缩写故事的一般方法。






2.


能缩写民间故事,做到内容完整、情节连贯、语句通顺。








四、教学重点






学会提取主要信息缩写故事,能保留主要情节、重点突出。






五、课时安排






2


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学习缩写故事的一般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初步了解缩写







< /p>


在《猎人海力布》的课后小练笔中,我们用一段话概括整篇故事内容,简要


介绍了石头“海力布”的来历,这就是缩写故事。当我们需要把故事内容简要介


绍给别人时,就要提取主要内容,讲得简单一些,短一些,对故事进行缩写。






(二)借助比较,再次感知缩写






引导学生对比阅读,说说例


1


与例


2


有何异同。





< /p>



1


:晏子严肃地回答:


“这是什么话?我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大伙儿把


袖子






举起 来,就是一片云;大伙儿甩一把汗,就是一阵雨;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


肩膀,脚尖碰着脚 跟。大王怎么说齐国没有人呢?”







2


:晏子说齐国的人很多。






预设:意思是一样的。例


2


很简练,是对例


1


的 概括。






教师点拨:例


2

可以看作是对例


1


的缩写。








(三)对比点拨,明确具体方法






1.


初步了解缩写的四种方法






请学生自读课本,找出缩写方法,勾画关键词句。






2.


结合范例,学习缩写方法






引导 学生思考发现:如何进行摘录、删减、改写和概括,使用这些方法时应


该注意什么?







1



出示


《猎人海力布》


缩写片段第一部分,


与原文< /p>


1-2


自然段进行对照。






引导 学生探讨:


在保留原意的情况下,


哪些内容必须保留,


哪些内容可以删


去?






预设:故事主人公的职业、姓名、 人品等基本情况不能遗漏,可以通过摘录


重点词句来提取。而其他信息,如故事的引入部 分、流传地区、具体事例等可以


进行删减。








小结:要摘录主要内容,次要的,不紧要的内容可以删减。






(< /p>


2


)出示缩写片段的第二部分,和原文第


3


自然段进行对照。






引导学生思考:例文是如何概括地的?保留了什么内容?






预设 :原文细致描写了海力布救小白蛇的过程,缩写时用“救下”这个词一


笔带过。





< p>
小结:缩写时要“保留主干、删除枝叶”。概括关键情节,不重要的内容,


可以合并。







3


)出示 缩写片段的第三部分,引导学生和原文第


4


自然段进行对照,思


考并讨论:






①与课文第


4


自然段相比,缩写片段为何将海力布的语言和心理描写都删






掉,并把小白蛇的语言改成了叙述性的话?








预设:缩写时除了摘录和删减,还可以把具体的对话改写成了 概括的叙述,


这样可以使表达更加简洁。






②既然是缩写,为什么还要把“宝石的秘密”交代清楚呢?






预设 :


宝石是推动故事发展的重要线索,


缩写时,

< br>主要线索和主要情节等要


保留,以确保故事完整、情节连贯。





3.


引导学生迁移旧知,总结方法






经过 对照原文和例文,学习了“摘录”“删减”“改写”“概括”这些缩写


方法。结合我们之 前学习过的简要复述的方法,想一想:缩写文章时,我们可以


怎样具体进行呢?






小组讨论总结——全班汇报交流






预设:






写之前要多读几遍原文,读懂内容,抓住要点。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