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题的编制方法(DOC)
-
初中数学题的编制方法
(
来自黄伟建老师的博客
)
(2011-05-06 06:56:14)
转载
▼
标签:
分类:
经验交流
子长
正方形
三角形
正方体
平行四边形
教育
过去,我不会自己编题,备课、
出卷都是东抄一题西抄一题的,时间花得多,教学目标难达
到,试卷质量差,效果不好。
后来,我大着胆子自己尝试着编出几道题,很高兴、很管用。
至今,编题数量已难以统计
,所编的题在多种重大考试中使用,命题质量受到同行好评。
我越来越尝到了自己编题的甜头,备课轻松了,甚至不用备课。上课时的例题、练习题随手
写来,随要随出。命题时基本上可以实现无纸化、无参考。自己觉得解放了、减负了,应付
各类评比考试轻松了,提高了自己的业务水平。
那么,<
/p>
怎样才能编出好题呢?我想首先要做一个有心人,
处处留心,处处
关注。具体的说要
做到以下几点:
1.
加强对题目的记忆
2.
关注各种题目之间的联系
3.
解题留有余地(还有什么结论,
条件如何改造,图形如何简化,与以前的题有什么
联系等)
4.
多思考,提高敏锐性
5.
多观察,生活中有数学
6.
关注学生的错误,它是编题的素材
7.
错题可以收集,它是编题的素材
8.
难题可以改编,它是编题的素材
9.
有新的发现及时记录
10.
个人奇特的见解是萌发编题的火花
11.
以欣赏的目光看好题
下面介绍几种初中数学命题常用的编制方法。
1
、学生的日常错误作为编题的素材
学生在作业、课堂练习、考试中经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我们教师要关注、要收集。
说
不定就能因此编出好题来。
例
1
如图所画的数轴正确的有(
)
A
、
1
条
B
、
2
条
C
、
3
条
D
、
4
条
这是收集了学生画数轴时的错误所编的一道题,答案:
A
。
例
2
有以下三个命题,判断这三个
命题的正确性(在括号内打
√
或
×
p>
)
①平行四边形是中心对称图形
(
)
②四边形中只有平行四边形才是中心对称图形(
)
③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
(
)
在教一般平行四边形和特殊平行四边形关系时,
学生表面上好像
懂了,
其实做了这一题后会
发现,不懂的学生实在太多了,尤其
是第②个,学生认为是错的,理由是还有矩形、菱形。
答案:①
√
②
√
③
×<
/p>
例
3
如图
,是根据媒体提供的消息绘制的
“
宁波各大报刊发行量统计图<
/p>
”
,那么发行量的众
数是(
)
A
、宁波晚报
B
、宁波日报和东南商报
C
、
33
万
D
、
22
万
看似简单的问题,很多学生(包括一些老师)都选择了
C
,他们认为
“33
万
”
是最多的数据,
这是对
“
众数
”
的曲解,也有选
A
或
B
的,怎么可以选报纸的名称呢?<
/p>
有一次作业中做到这样一题:
长为
30cm
宽为
1
0cm
的正方形白纸按如下图所示的方法黏合起来,
黏合部分的
宽为
3cm, (1)
求
5
张白纸黏合后的长度,
20
张呢?
(2)
若
x
张白纸黏合后的长度为
y
(
c
m
)
,写出
y
与
x
的函数解析式。
当时学生错误百出,课堂讲解后为了巩固我随手又编了一题:
例
4
半径为
1
的圆形纸片按如下图所示的方法黏合起来,
(1)
求
5
张纸黏合后的长
度,
20
张呢?
(2)
若
x
张纸黏合后的长度为<
/p>
y
(
cm
)
p>
,写出
y
与
x
p>
的函数解析式。
结果很多人还是错,急中生智又编了下题:
例
5
如上图,圆环的外径为
8
,内径为
6
,
p>
(1)6
个这样的圆环套起来后拉紧的长度是多少?
(2)
若
x
个这样的圆环套起来后拉紧的长度为
y
(
cm
)
,写出
y
与
x
的函数解析式。
2
、为了测试学生的某种能力而编题
为了测试学生的
逆向思维能力
,我编了
下题:
例
6
有
30
个贰分硬币和
8
个伍分硬币,
那么在
1
分
至
100
分的
100
< br>种整数币值中不能支付
的有
(
)
A.2
种
B.4
种
C.6
种
D.8
种
为了测试学生的
运动能力
,我编了下题:
例
7
如图四边形
< br>ABCD
中,
AB=4
,
BC=7
,
CD=
2
,
AD=
x
,求
x
的取值范围。
例
8
等腰梯形
ABCD
的周长为
12
,一个底角
为
60°
,设较大的底边为
x
,那么
x
的取值范
围是
。
为了测试学生的
动手操作能力
,我编了下题:
例
9
大家都玩过七巧板吧,今天让
你玩一玩四巧板。将一个正方形硬纸板按如图的方法分
成一样的直角三角形,
这样的四个三角形能拼成各种四边形,
请问共有几种平行四边形?请
你一一将图形画出来(正方形不算)
p>
答案有
10
种,不动手操作怎能获得?
p>
例
10
如图
一个长方形被分成
6
个正方形,有
5<
/p>
格内写有字母
A
、
B
、
C
、
D
、
E
,另
有一
空格,每次可以将空格周围(上下或左右)的一个字母向空格作平移,要想将字母
A
p>
平移至最右下角,至少要作几次平移?
答案:
11
次
3
、老问题编出新面孔
有一些很平常、
很常见的题,你可不能习以为常、
不
以为然哦,或许可以改编成一道全新的
题。但这需要你有敏锐的触角和洞察全局的思维。
例
11
有一道老题目:
6
罐可乐用图
1
、图
2
两种方式捆扎。
(
1
)判别哪种捆扎一圈的绳子
长?
(
2
)在图
1
的基础上不解开绳子,再塞进一罐可乐,可行吗?
答案是可行的,如图
3
,因为一圈的绳子与图<
/p>
1
、
2
一样长。
我就萌发灵感,改编如下:
六听可乐罐有如图
1
、
2
、
4
三种捆扎方式,哪一种捆扎更牢固?为什么?
答案:
图
4
捆扎更牢固
,
因为图
4
的一圈绳子长比图
3
更短。
关于图
4
p>
绳子长的计算,
请参
见《
< br>学生妙解数学题
》的第
6
题。<
/p>
例
12
常见的一道题:如图,
D
在直线
BE
上,
BE
交
A
C
于
F
,△
A
BC
∽△
ADE
,求证:
△
ABD
∽△
ACE
。
挖掘出这道题的更多结论,编一道题:如
图,
D
在直线
BE
上,
BE
交
AC
< br>于
F
,△
ABC
∽△
ADE
,你还能找到更多的相似三角形吗?
答:还能找到
2
对
:
△
AEF
∽△
BCF
,△
ABF
∽△
CEF
。
例
13
常见的一道题:如图,
三角形
ABC
中,
OB
、
OC
分别平分∠
ABC
p>
和∠
ACB
,设∠
A=x
度,∠
O=y
度。求
y
关于
x
的函数解析式并
求
x
的取值范围。
挖掘出这道题的更多结论,编一道题:
1
、∠
O
一定是什么角?为什么?<
/p>
2
、
如图,<
/p>
以△
ABC
的边
BC
为弦,
在点
A
的同侧画弧
BC
交
AB
于
D
(弧
DC
>弧
DB
)
,
在
弧
DC
上取点
P
,连
PB
、
PC
,已知
∠
BPC=
.
(
1
)当∠
A=50°
时,求∠
BDC
的度数;
(
2
)判定△
ADC
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
3
)当<
/p>
PB
平分∠
ABC
时,求证:
PC
平分∠
ACB. <
/p>
(
4
)是否存在这样位置的
P
点和
AB
上一点
M
,使得△
BMP
和△
BPC
相似?若存在,请在备用图中画出所有符合条件的图形;
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
解
1
:∵
,∴
<
br>,∠
90
O
所以是钝角。
解
2
:这道题是典型的旧题变新题,是某年我区
初三统考试题。是我和小梅合作的结晶。本
题改编的思路是:
将已知(角平分线)和结论(
)对换
.
第(
4
)题是受
到下面这道题的启发:
如图,△
A
BC
的内角平分线交于
P
,过
P
作
EF
⊥
PA
,求证:△
BEP
∽
△
BPC
。
4
、观察生活引发编题灵感
生活中有数学,
数学可以解决生活问题,
很多生
活实际问题从来没有人用数学眼光看待,
一
旦你扑捉到了,你就
是第一人。下面几例是我的得意之作。
例
14
电台里的播音员正在播
《葫芦娃的故事》
,
“
蝎子精举着大刀
劈向三娃,三娃金刚铁
臂,他手起刀落,啪!啪!啪!蝎子精的刀被劈成了
3
段,
……”
。这段故事中
有个错误,
请你改正
。
这是我儿子小时候听磁带听出来的
问题:
“
爸爸,啪!啪!啪!三下应该的
4
段,这位叔叔
讲错了
”
。
例
15
p>
电信部门推出付
100
元钱享受
120
元的通话费的业务,对用户来说优惠了(
)
A
、
20%
B
、
16.7%
C
、
15%
D
、
12%
这是我老婆告诉我广告消
息后引发的故事,
广告说:
大优惠了!
付
100
元钱享受
120
元的通
话费,优惠
20%
。
例
16
小明家的餐桌周围放有
6
把椅子,妈妈拖地有个习惯,先把
椅子搬开,拖干净后再
把椅子照原样放好,
这样就算
2
次移动。
那么要把餐桌周围的地拖干净,
一共需移动
次
椅子。
这是小时候我妈妈叫我干活干出来的。
我为了偷懒就如图那样将
1
号椅先移到外面,
拖好后,
将
2
号椅放到
1
号椅的位置,拖好
2
号椅的位置,将
3
号椅放到
2
号椅的位
置,以此类推,
一共
7
次移动就行了。
例
17
两人猜拳时各出一手,握拳表示
0
,伸一指表示
1
,依次类推.我们把两拳相加的数
称为拳数。<
/p>
①问猜中拳数为
5
的概率是多少?②如果
猜中拳数者为胜,
那么猜拳的人为什么
喜欢猜拳数为
5
?
这是年轻时候喝酒
喝出来的题。
过去不懂为什么猜
5
算输
的道理,
现在想想还真有道理,
制
定这
个法则的人是数学家啊。
例
18
某次数学考试,因试卷难度大而导致成绩普遍很差,老师为了提高学生的分数,采
用
将
每
人
分
数
先
开
方
再
乘
以
10
的
方
法
。
如
36
分
的
人
计
算
方<
/p>
法
是
,即经过这样处理后的分数比原来高
了
24
分。一个
爱动脑筋的同学发现:
不同的成绩增加的分数不一样多。请问几分的人经过处理后加分最
多?说明道理。
以前,由于没有控制好试卷难度,使得考试成绩普遍偏低,老师就用
这种方法来调整分数,
由于这个学生的好奇,
使我获得了编题的
素材。
解此题可以设经过处理后的分数为
x
分,
增
加的分数为
y
分,那么
,该函数的最大值是
25.
例
19
有一种电脑软件叫做
“
画图
”
,它有个功
能,可以复制已经出现在窗口的所有图形,粘
贴的图形又可以进行任意的平移。
我们把复制、
粘贴各一次或不复制只粘贴一次叫做一次操
作。如图,现已有一个正方形在窗口,至少要进行
次操作,才能在窗口中出现
4×
4
的
正方形网格。
这是玩电脑玩出来的题。
5
、为了运用某种数学方法而编题
例
20
如图,两个完全相同的
长方形
ABCD
和
CDEF
拼在一起,已知
AB=1
,
AD=
a
,以
A
为圆心,
a
为半径画弧,交
BC<
/p>
于
G
;以
D
p>
为圆心,
a
为半径画弧交
< br>DC
延长线于
P
,交
CF
与
H
,当两个阴影部
分面积相等时,则
a
的值是
(π
取
3)
.
这是考查学生平移变换运用能力。
从
左边的原图平移到右边的图,使两个阴影部分放在同
一个矩形中,就容易沟通数量关系了
。
例
21
< br>甲打擂台,有乙、丙来应战,假设每人战胜对方的可能性一样大,则甲打擂成功的
可能性是(
)
A
、
1/2
B
、
1/3
C
、
1/4
D
、
1/6
这是考查学生运用乘法原
理的能力,
这道题用树形图或列表的方法学生相当困难,
如果考
虑
甲要打擂成功必须分两步战胜乙和丙,胜的概率分布都是
1/
2
,这样两个
1/2
相乘就得到
1/4.
选
C.
例
22
如图
< br>6×
6
的正方形网格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
1
,格点上已有
2
点<
/p>
A
、
B
,再找<
/p>
一个格点
C
,使△
ABC
的面积等于
2
,这样的
C
点共有
点。
6
、根据考试意图编题
例
23
某地一辆汽车牌照为<
/p>
“ZS
-
659”
,由于下雨,牌照在地面有倒影,那么开在该汽车前
面的同向汽车里的司机从后视镜里
看到它在地面倒影是
(
)
水倒影
是上下轴对称的,
照镜子是左右轴对称的,
既有水倒影又有照镜
子,
即既有上下轴对
称又有左右轴对称,也就成为中心对称了,
这是生活常识。
例
24
p>
线段
(
1≤x≤3
)
,当
a
的值由
-1
增加到
2
时,该线
段运动所经过的平面区域的面积为(
)
A
.
6
B
.
8
C
.
9
D
.
10
考
试的意图就是考一次函数,这样的题就编得有新意了,不过也难了。
例
25
有如下一些正方体表面
展开图,要考学生正方体表面展开图的概念。亲爱的读者,
你会如何编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