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武进区牛塘中心小学三年主动发展规划(初稿)
-
常州市武进区牛塘中心小学三年主动发展规划
(
初稿
)
(
2011
< br>年
9
月
-2014
年
8
月)
常州市武进区牛塘中心小学已走过了百年的办学历程,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为了
总结经验,
积淀文化,
保障学校在正确的发展轨道上更快更好地
发展,
特制
订本规划。
一、学校发展的基础分析
(一)学校情况
< br>学校创建于
1906
年,
办学历
史悠久,
文化底蕴丰厚。
1998
年学
校易地新建,
2010
年全面启动西
校区改扩建工程,新建了学术报告厅、师生图书馆、行政办
公楼、
“五小”实践馆以及现代化的食堂、餐厅、体育馆,改建了体育运动场地、
室外篮球场
和人造草坪曲棍球场,投资
4500
多万元,现已全面竣工。学
校占地
面积
48036
平方米,建筑面
积
20652
平方米,
43
个教学班,在职教职工
98
人,
< br>学生
2077
名。
学校拥有闭路电视系统,校园广播系统,校园网络系统等现代化教育设备,
每个教室均配有电脑、液晶投影机、视频展示台,实现了“班班通”
。
< br>
(二)学校已具备的发展优势
1
.一定优良素质的教师队伍,为学校的发展作出了保障
<
/p>
由于近年来学校在教师专业发展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设定台阶
,
自主发
展;加强考核,推动发展;创造条件,促进发展;搭建
平台,引领发展。目前我
校拥有一定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
97
名教师中,教育硕士
1
位,大专及大专
以
上的教师
88
人,
< br>占教师总数的
91.8%
;
中学
高级教师
26
人,
达教师总数的
27%
。
我校现有常州市学科带头人、骨干教
师
6
人,常州市教学能手、教坛新秀
5
人,
武进区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
15
人,五类优秀教师占我校教师总数的
28%
。高
素质的教师队伍,为学校发展提供了保障。
2
.务实创新的领导群体,为学校的发展注入了活力
学校现有校级领导
4
名,
均具有本科学历、
中学高级职称,
有两位在四
十岁
以下。整个班子结构合理,工作务实,充满活力。工作中讲正气、讲民主、讲发
p>
展,
调动了教职工的积极性,
提升了教师的
成就感,
营造了宽松和谐的学校氛围,
形成了学校发展的合力。
学校被评为武进区“首批和谐学校”
。这些为学校今后
发展注入
了生机与活力。
3
.整体素质良好基
础的学生,为学校的发展带来了张力
学校大力实施素质教育,
始终坚持以学生素质发展为本。
通过一系列卓有成
效的活动,
促进学生的最优化发展。
虽然近年来外来
务工人员子弟就读比例不断
增加,
但学校始终保证学生学好各门
功课,
并针对学生的个性特长,
开展丰富多
彩的素质教育活动,
学生学习兴趣、
习惯养成、
综合素质发展等方面呈现良好态
势。
近年来我校学
生在各级各类比赛中成绩良好,
连续多年在区教育质量评估中
获
奖,
2010
至
2011
年度获得了区素质教育质量评估二等奖,赢得了良好的社会
赞誉。这些为学校
发展带来了张力。
(三)制约学校发展的因素
1
.基础设施设备建设有待进一步改造
学校
2011
年完成西校区改扩建工程
,办学条件已有了显著提高。但随着教
育事业的迅猛发展,
特别
是近年来牛塘镇经济的高速发展,
外来务工人员急剧增
多,学校
规模不断扩大,老教学区的教育教学环境、设施已陈旧老化,急需更新
改造,学校文化环
境也需要进一步完善,这些都需要进一步发展。
2
.教师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
<
/p>
近年来,我校逐年引进新教师,青年教师队伍不断扩大,通过校本培训,我
校教师专业发展有了很大提高,
但教师之间发展存在不平衡。
< br>部分教师教育教学
观念、
业务素质、
师德水平一时还不能达到学校的工作要求;
个别老师安于现状,
发展动力不足,名教师在数量和质量上还有待进一步提升。教师发展的不均衡,
明显
影响学校的发展。
3
.学校课程建设有待进一步完善
<
/p>
近年来学校加强了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建设,但总体来说,课程还比较单一,
难以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缺少适合学生发展的空间与平台,
特色项目短缺,
品牌优势没有形成强势,
学校特色还
远不够鲜明,
内涵亟待丰富。
这些都将影响
2
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生的素
质发展,
也影响到学校办学品位的提升和内涵发展的
速度。
p>
二、学校办学理念与目标
(一)办学理念
学校确立了“创造适
合学生自主发展的教育”的办学理念,其宗旨是“让每
个孩子获得最优发展,让每个孩子
都获得成功”。
“自主发展”指学生的知识积
累,习惯养成,能
力提升,特长发展等,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全面性。学校要
创造适合学生自主发展的教
育,尊重学生差异,拓展学生潜能,张扬学生个性,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让每一位学生
得到充分地发展。
(二)学校发展目标
学校坚持以“扬
大爱尽责的精神,办生动大气的教育”为办学行动,以“文
化引领,发展内涵,彰显特色
,打造品牌”为办学思路,积极创设适合学生自主
发展的教育,
让学生有难以磨灭的经历,
让教师有成功发展的体验,
让学校有
独
特品位的文化,力争把学校建设成为“学生喜欢,家长满意,领导放心,同行尊
重,社会认可”的现代化、高质量、有特色的省内有一定知名度的优质学校。
< br>
(三)具体目标
1.
学生发展目标——
守规范,有理想;好习惯,有自信;强体魄,有诚信
;
会动脑,有个性。
(
1
)有良好的习惯
----
学生在生活、行为、学习诸方面都有良好的习惯,并
通过内化与外化,不断提高习惯的养
成水平。
(
2
)
有较好的综合素养
----
学生有
丰富的精神世界,
有积极的个性发展追求,
有坚实的可持续发展
的潜力,有较强的自信心,充满蓬勃的朝气和旺盛的活力。
(
3
)
有较高的学业水平
----
学生基础知识,
基础技能较扎实,
有一定的自主、
合作探究能力,能适应相关考试并取得理想成绩。
相关指标
:
(
p>
1
)学生学业成绩合格率
97.5%
以上,优秀率
35%
以上,低分率控制在
p>
1%
之
内。
p>
(
2
)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 br>98%
合格,优秀率达
30%
以
上,三好学生必须达良好
及以上标准。
(
3
)小学入学率,普及率、巩固率、毕业率分别达
100%
(
4
)
p>
100%
的学生参与学校兴趣社团活动,
1
00%
的学生在小学毕业前能拥有两
项体育特长和一项艺术特长
。
(
5
)<
/p>
学生参加各种竞赛的获奖率及公开发表的作品情况在原有基础上有进一
步提升。
2
、教师发展目标
p>
——有德、有才、有能、有潜力、有服务意识
通过搭建教师发展平台,弘扬“追求卓越、拒绝平庸、超越自我”的校园精
神,全力
培养有德、有才、有能、有潜力、有服务意识的发展型教师群体。教师
能自主学习、自主
反思、自我改变、自我更新,在最近发展区获得最优发展,并
在发展的过程中享受教师的
职业幸福。
(
1
)有高尚的师德
----
教师要做到“五心”、“五爱”。
五心:即对事业
能忠心,对学校能关
心,对学生有爱心,对家长有热心,对同事有真心。五爱:
即爱岗、爱校、爱生、爱学习
、爱自己。
(
2
)有娴熟的教育教学技艺
----
教师要做到“六心”
p>
、
“六力”
。六心:即精
< br>心把握教材,尽心改进教法,用心锤炼语言,专心学习理论,细心积累资料,热
心
培育学生。
教学做到
“四多二少一转
变”
:
课前准备要多
(包括运用直观手
段)
,
学生参与要多,思维碰撞要多,方法指导要多;教师讲课
少而精,课后作业少而
精;从教学生“学会”向“会学”转变。六力:即备课要有穿透力
,执教要有冲
击力,语言要有感染力,交流要有向心力,待生要有亲和力,效果要有公信
力。
做到教学具有精气神,脑中有纲,胸中有本,目中有人,手中有法。
(
3
)
有一定的教科研能力
----
教师要进入研究状态,
有一定的思考、
反思和
科研实践能力;教师达
到一定的学习水平、研究水平和思考实践的水平。
相关指标
(
1
)教师学历本科化,逐步提高学校硕士学历的比例。
(
2
)培养市区级以上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
、教学能手、教坛新秀
5-8
名,
特级
教师后备人才
1
名,争取学校优秀教师群体比例在
30%
以上。
(
3
)
p>
教师能胜任本校教育教学工作,强力实施让常态课走向优质的策略,
4
以课堂研究为生长点,建立问责制
度,强化责任。在常态下全校教师优课率达
80%
以上。
(
4
)
30
%
左右教师有教科研成果发表或获奖,
其中省级以上刊物发表或
获奖
的论文每年不少于
50
篇。
(
5
)教师参加各
级各类评优活动获奖率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提高。
3
、课程与教学建设目标
——校本化、精品化、特色化
(
1
)
国家课程校本化。
在校本化实施国家课程中形成校本的课程与教学理念,
并逐步提炼成各门学科的教学常规。
(
2
)
校本课程精品化。
形成
2
门以上精品化的校本课程,
构建满足
学生个性
发展的课程体系。
(
3
)构建适合学生自主发展的体验教育活动体系,从班级、年级、学校
不同
维度展开,让学生拥有难忘的教育体验。
(
4
)完善质量保障机制。建立常规教学调研机制,集
体备课机制,教研组长
负责制等机制,确保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
5
)
提
高课堂实施水平。
让常态课走向优质,
让课堂呈现精气神,
p>
做到真实、
有效、高效。
4
、
学校管理目标
——精致、高效
(
1
)完善中层干部管理办法。合理调整学校
中层机构设置,科学设岗、明晰
职责,加强对中层干部的考核和评价,发挥管理实效。<
/p>
(
2
)
完善教师年度综合考评办法、
教师奖励性绩效工资考核办法、
教师岗位
设置方案,发挥评价与考核的功能,促进教师发展。
(
3
)
实施立足差异的校本研修和校本培训制度,
促进各类教师发展。
(
1.3.5.8
青年教师、骨干教师、需关注的教师
)
5
、
<
/p>
文化建设目标
——科学与人文的有效融合
(
1
)
以
p>
“和谐校园”
建设为重点,
着力构建弘扬正
气,
倡导民主,
注重规范,
讲究人文的
教师团队文化。
(
2
)以“书香校园”建设为抓手,着力营造浓郁的读书氛围,优化校园读书
环境。
(
3
)以“
数码校园”建设为平台,让数字化生存方式成为教师、学生的内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