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郑州外国语学校新高考化学模拟试卷含解析
中考决心书-本兮死了没
2019-2020
学年郑州外国语学校新高考化学模拟试卷
一、单选题(本题包括
15
个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60
p>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p>
.设
N
A
为阿伏
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标准状况下,
11.2 L
p>
三氯甲烷中含有分子数为
0.5N
A
B
.常温常压下,
2gD
2
O
中含有电子数为
N
A
C
.
46gNO
2
和
N
2
O
4
混合气体中含有原子数为
3N
A
D
.
ImoINa
完全与
O
2
反应生成
Na
2
O
和
Na
2
O
2
,转移电子数为
N
A
【答案】
A
【解析】
【详解】
A
.标准状况下,三氯甲烷为液态,无法由体积计算分子数,故
A
错误;
B
.
D
2
O
的摩尔质量为
< br>20g/mol
,
2gD
2
p>
O
为
0.1mol
,每个分子中含有
10
个电子,则含有电子数为
N
A
,故
B
< br>正确;
C
.
< br>NO
2
和
N
2
O
4
的最简式相同,则混合气
体中含有原子数为
4
6
g
3
=3mol
,即
3N
A
,故
C
正确;
46g/
m
ol
D
.
1moINa
反应生成
Na
2
O
和
Na
2
O
2
,钠原子只失去
1
个电子
,所以转移电子数为
1mol
,即
N<
/p>
A
,故
D
正
p>
确。
故选
A
。
2
.下列物质中,不属于合金的是
A
.水银
【答案】
A
【解析】
【分析】
【详解】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或
金属与非金属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是合金,
硬铝是一种铝合金、
青
铜是
Cu
—
Sn
合金、碳素钢是含碳量为
0.03%~2%
p>
的铁碳合金,水银是金属单质,不是合金,答案选
A
。
3
.在
0.1 mol/L
的
Na
2
CO
3
溶液中,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
)
A
.
p>
c(Na
+
)=2c(CO
3
2-
)
C
.
c(CO
3
2-
)+c(HCO
3
-
)=
0.1mol/L
【答案】
D
【解析】
【详解】
2
CO
3
在溶液中存在
< br>CO
3
2-
水解,即
CO
3
2-
+H
2
O
HCO
3
-
+OH
-
,所以
p>
c(Na
+
)>2c(CO
3
2-
)
;故
A
错误;
B
.
c(H
+
)>c(OH
p>
-
)
D
.
c(HCO
3
-
)<
c(OH
-
)
B
.硬铝
C
.青铜
D
.碳素钢
2
CO
3
在溶
液中存在
CO
3
水解,即
CO
3
+H
2
O
故
B
错误;
2-
2-
HCO
3
+OH
,由于
CO<
/p>
3
水解溶液呈碱性,所以
c(OH
)>c(H
)
,
-<
/p>
-
2-
-
+
p>
C.
由于
Na
2<
/p>
CO
3
在溶液中存在着下列平衡:
CO
3
+H
2
O
2-
HCO
3
p>
+OH
;HCO
3
+H
2
O
-
-
-
H
2
CO<
/p>
3
+OH
;
所以
Na
2
CO
3
在溶液中
-
C
的存在形式为
CO
3
2-
、
HCO
3
-
、
H
2
CO
3
,根据物料守恒
:c(Na
+
)=2c(CO
3
2-
)+2c(HCO
3
-
)+
2c(H
2
CO
3
)=0.1mol/L
,故
C
错误
;
D.
由于
CO
3
2-
水解,水解方程式为
CO
3
2-
+H
p>
2
O
确;
所以答案:
D
。
【点睛】
根据
Na
2
CO
3
在溶液中存在:
Na
2
CO
3
=2Na
+CO
3<
/p>
;
CO
3
+H<
/p>
2
O
进行分析判断。
4
.
25°
C
时,
向
10mL0.10mol
·
L
-1
的一元弱酸
< br>HA(K
a
=1.0×10
-
3
)
中逐滴加入
0.10mol·
p>
L
-1
NaOH
溶
液,
溶液
pH
随
加入
NaOH
溶液体积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
是(
)
+
2-<
/p>
2-
HCO
3
-
+OH
-
,
H
CO
3
-
+H
2
O=H
2
CO
3
+OH
-
,所以
< br>c(OH)>c(HCO
3
-
)
,故
D
正
HC
O
3
+OH
;
HCO
3
+H
2
O
-
-
-
H
2
CO
3
+O
H
;H
2
O
-
H
+OH
,
+
-
A
.
p>
a
点时,
c(HA)+c(OH
-
)=c(Na
+
)+c
(H
+
)
B
.溶液在
a
点和
b
点时水的电离程度相同
C
.
p>
b
点时,
c(Na
+
)=c(HA)+c(A
-
)+c(OH
-
)
D
.
V =10mL
< br>时,
c(Na
+
)>c(A
p>
-
)>c(H
+
)
>c(HA)
【答案】
A
【解析】
【详解】
A
.
a
点时,
pH=3
< br>,
c(H
+
) =
10
-3
mol·
L
-1
,因为
K
a
=1.0×10
-3
,所以
c(HA)
= c(A
—
)
,根据电荷守恒
c(A
—
) +
c(OH
—
)
=
c(Na
+
) + c(H
+
)
和
c(HA) = c(A
< br>—
)
即得
c(HA)+c(OH
-
)=c(Na
+
)+c(H
+
)
,故
A
正确;
B
.
a
点溶质为
HA
和
NaA
,
pH
=
3
,
b
点溶质为
NaOH
和
Na
A
,
pH
=
1
1
,
c(OH
—
)
水电离出的
c(OH
—
)
=
10
—
11
;
= 10
-3
p>
,
OH
—
是由
p>
NaOH
电离和水电离出两部分之和组成
的,推断出由水电离处的
c(OH
—
)
<10
-3
,那么水电
离的
c(H
+
)
>
10
—
11
,故
B
错误;
C
.根据电荷守恒
c(Na
+
) + c(H
+
) =
c(A
—
) + c(OH
—
)
可得
c(Na
+
p>
) = c(A
—
) + c(OH
—
)
-
c(H
+
)
,假设
C
选项成立,则
c(A
—
) + c(OH
—
)
-
c(H
+
) = c(HA) +
c(A
—
) + c(OH
—
)
,推出
c(HA)
+ c(H
+
) = 0
,故假设不成
立,故
C
错误;
D
.
V =10mL
时,
HA
与
NaOH
恰好完全反应生成
NaA
,
A
—
+
H
2
O
⇌
HA +OH
—
,水解后溶液显碱性,
c(OH
—
) >
c(H
+
)
,
即
c(HA) >
c(H
+
)
,故
D
错误;
故答案选
A
。
【点睛】
判断酸碱中和滴定不同阶段
水的电离程度时,
要首先判断这一阶段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
如
果含有酸或碱,
则会抑制水的电离;如果是含有弱酸阴离子或弱碱阳离子的溶液,则会促
进水的电离;水的电离程度与溶
液
pH
无关。
5
.海水淡化是解决沿海城市
饮用水问题的关键技术。下图是电渗析法淡化海水装置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
电
解槽内部的
“
┆
”
和
“│”
表示不同类
型的离子交换膜
)
。工作过程中
b
p>
电极上持续产生
Cl
2
。下列关于该装置的
说法错误的是
A
.工作过程中
b
极电势高于
a
极
B
.
“
┆
”
表示阴离子交换膜,
“│”<
/p>
表示阳离子交换膜
C
< br>.海水预处理主要是除去
Ca
2
+
、
Mg
2
+
等
D
.
p>
A
口流出的是
“
浓
水
”
,
B
口流
出的是淡水
【答案】
D
【解析】
【分析】
电解过程中
b
电极上持续产生
Cl
2
p>
,则电极
b
为电解池阳极,氯离子放电生成
氯气,电极反应为:
2Cl
-
-2e<
/p>
-
=Cl
2
↑<
/p>
,电极
a
为电解池的阴极,溶液中氢离子
得到电子生成氢气,电极反应为
2H
+
+2e
-
=H
2
↑
,工
作过程中,氯离子向
b
移动,因此虚线为阴离子交换膜,钠离子向
a
移动,实线为阳离子交换膜,据此分
析解答。
【详解】
A
.电极
b
为电解池阳极,电极
a
为电解池的阴极,
b
极电势高于
a
极,故
A
正确;
B
.根据分析,
“
┆
”
表示阴离子交换膜,
“│”
表示阳离子交换膜,故
B
正确;
C
.为了防止海水
中的
Ca
2
+
、
Mg
2
+
、
SO
4
2
-<
/p>
等堵塞离子交换膜,影响电解,电解前,海水需要预处理,除去
其
中的
Ca
2
+
、
Mg
2
+
等
,故
C
正确;
D
.根据分析,实线为阳离子交换膜,虚线为阴离子交换膜,钠离子向
a
移动,氯离子向
b
移动,各
间隔
室的排出液中,
A
口流出的是淡水
,
B
口流出的是
“
浓水
”
,故
D
错误;
答案选
D
。
6
.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
A
p>
.
2
﹣氨基丁酸的结构简式:
B
.四氯化碳的比例模型:
C
.氯化铵的电子式为:
D
.次氯酸的结构式为:
H
﹣
Cl<
/p>
﹣
O
【答案】
A
【解析】
【详解】
A
.
2
﹣氨基丁酸,氨基在羧基邻位碳
上,其结构简式为:
,故
A
正确;
p>
B
.四氯化碳分子中,氯原子的原子半径
大于碳原子,四氯化碳的正确的比例模型为:
误;
C
.氯化铵为离子化合物,氯离子中的最外层电子应该标出,正确的电子式
为:
误;
D
.次氯酸的电子式为:
故答案为
A
。<
/p>
【点睛】
,
所以次氯酸的结构式为:
H
﹣
O
﹣
Cl
,故
D
错误;
,故
B
p>
错
,故
C
错
考查电子式、结构简式、结构式、比例模型的判断,题目难度中等,注意掌握常见化学用语的概
念及表示
方法,明确离子化合物与共价化合物的电子式区别,离子化合物中存在阴阳离子
,而共价化合物中不存在
离子微粒。
7
.室温下,下列各组微粒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p>
A
.
pH=1
的溶
液中:
CH
3
CH
2
OH
、
Cr
2
O
7
2
-
、
K
+
、<
/p>
SO
4
2
-
p>
B
.
c(Ca<
/p>
2
+
)=0.1mol·
L
-
1
的溶液中:
NH
4
+
、
C
2
O
4
< br>2
-
、
Cl
-
、
Br
-
C
.含大量
HCO
3
-
的溶液中:
C
6
H
5
O
-
、
CO
3
< br>2
-
、
Br
-
、
K
+
D
.能使甲基橙变为橙色的溶液:
Na
+
、
NH
4<
/p>
+
、
CO
3
p>
2
-
、
Cl
-
【答案】
C
【解析】
【详解】
A. pH=1
的溶液显酸性,
Cr
2
O
7
2
-
有强氧
化性,会把
CH
3
CH
2
OH
氧化,故
A
错误;
B.
草酸钙难溶
于水,故
B
错误;
C. C
6
H
5
OH
的酸性比碳酸弱比碳酸氢根强,因此可以共存,故
C
正确;
D.
p>
使甲基橙变为成橙色的溶液显酸性,其中不可能存在大量的
CO
p>
3
2-
,故
D
p>
错误;
故答案为
C
。
8
.四种短周期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所示,其中只有
p>
M
为金属元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p>
)
M
X
Y
Z
A<
/p>
.简单离子半径大小:
M
<
Z
B
.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
Z
>
Y
C
.
X
与
Z
形
成的化合物具有较高熔沸点
D
.
p>
X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比
Y<
/p>
的强
【答案】
D
【解析】
【分析】
由周期表和题干只有
M
为金属元素可知:
M
为
Al
、
X
为
Si
、
Y
为
N
、
Z
为
p>
O
,据此解答。
【详解】
由上述分析可知,
M
为
Al
、
X
为
Si
、
Y
为
N
、
< br>Z
为
O
,
A
.具有相同电子排布的离子中原子序数大的离子半径小,
则简单离子半径大小:
M
<
Z
,故
A
正确;
B
.非金属性越强,对应氢化物越稳定,则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
p>
Z
>
Y
,故
B
正确;
C
.
X
与
Z
形成的化合物为二氧化硅,为原子晶体,具有较高熔沸点,故
C
正确;
D
.非金属性越
强,对应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越强,则
X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
化物的酸性比
Y
的弱,故
D
错误;
故选:
D
。
【点睛】
比较简单离子半径时,先比
较电子层数,电子层数越多,离子半径越大,当具有相同电子排布的离子中原
子序数大的
离子半径小,则简单离子半径大小。
9
.设
N
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
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4.0g
由
CO
2
和
SO
2
组成的混合物中
含有的质子数为
2N
A
B
.
1L0.5mol/LpH=7
的
CH
3
COONH
4
溶液中
NH
4
+
数目为
0.5N
A
C
.常温下
,0.1mol
环氧乙烷
(
)
中含有的共价键数目为
0.3N
A
D
.
< br>22.4LCO
2
与足量
Na<
/p>
2
O
2
充分反应
,
转移的电子数目为
N
A
【答案】
A
【解析】
【分析】
【详解】
A
.
CO
2
的摩尔质量为
44g/mol
,含
22
个质
子;
SO
2
的摩尔质量为
64g/mol
,含
32
个
质子,即两者均是
2g
中含
1mol<
/p>
质子,故
4g
混合物中含
2mol
即
2N
A
个质子,故
A
正确;
<
/p>
B
.
1L0.5mol∙L
-1
pH=7
的
CH
3
COONH
4
溶液
中,铵根离子发生水解,根据物料守恒:
c
(
< br>NH
4
+
)
+c
(
NH
3
∙
H
2
O
)
=0.5mol/L
,
n
(
NH
4
+
)<
0.5mol
,故
B<
/p>
错误;
C
.一
个环氧乙烷分子的共价键数目为
7
,所以
0.1mol
环氧乙烷中含有的共价键数目为
0.7N
A
,故
C
错误;
p>
D
.未指明温度和压强,
22.4LCO
2
的物质的量不一定是
1mol
,故
D
错误;
故答案为
A
。
【点睛】
选项
A
为难点,注意寻找混合物中质子数与单位质量之间的关系。
10
.下列实验设计能够成功的是
A
.除去粗盐中含有的硫酸钙杂质
B
.检验亚硫酸钠试样是否变质
C
.证明酸性条件
< br>H
2
O
2
的氧化性比
I
2
强
< br>
D
.检验某溶液中是否含有
Fe
2+
【答案】
D
【解析】
【详解】
A
选项,除去粗盐中含有的硫酸钙杂质,先加氯化钡,在加碳酸钠,碳酸钠不仅除掉钙离子,还要除掉开
始多加的钡离子,故
A
错误;
B
选项,检验亚硫酸钠试样是否变质,先加足量盐酸,再
加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则试样已变质,
故
B
错误;
C
选项,
证明酸性条件
H
2
O
2
的氧化性比
I
2
强,
应向碘化钠溶液中加
30%
过氧化氢和稀盐酸溶液,
再加淀粉,<
/p>
变蓝,则氧化性:
H
2
< br>O
2
> I
2
,故
C
错误;
D
选项,检验某溶液中是否含有
p>
Fe
2+
,先加
K
SCN
溶液,无现象,再加氯水,溶液变红色,溶液中含有亚
铁
离子,故
D
正确;
< br>综上所述,答案为
D
。
11
.向
1.00L
浓度均为
0.0100mol/L
的
N
a
2
SO
3
、
NaOH
混合溶液中通入
HCl
p>
气体调节溶液
pH(
忽略溶液体
积变化
)
。其中比
H
p>
2
SO
3
、
HSO
3
-
、
SO
3
2-
平衡时的
分布系数
(
各含硫物种的浓度与含硫物种总浓度的比
)
随
HCl
气体体积
p>
(
标况下
)
的变化
关系如图所示
(
忽略
SO
2
气体的逸出
)
;已知
p>
K
a1
代表
H
p>
2
SO
3
在该实验
条件下的一级
电离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Z
p>
点处的
pH=-lgK
a1
(H
2
SO
3
)
B
.从
X
点到
Y
点发生的主要反应为
S
O
3
2-
+H
2
O
⇌
HSO
3
-
+OH
-
C
.当
V(HCl)≥672mL
时,<
/p>
c(HSO
3
-
) =
c(SO
3
2-
)=0mol/L <
/p>
D
.若将
HCl
改为
NO
2
,
Y
点对应位置不变
【答案】
A
【解析】
【分析】
【详解】
A
.在
Z
点
确;
B
.根据图示,从
X
< br>点到
Y
点,
SO
3
2
-
的浓度减少,而
HSO
3
-
的浓度在
增加,则加入盐酸发生的主要反应为
SO
3
-
+H
+
=HSO
3
,
B
错误;
C
.当
V(HCl)=67
2mL
时,
n(HCl)=0.672L
÷
22.4L·
mol
-
1
=0.03mol
。溶液中的
< br>NaOH
和
Na
2
SO
3
的物质的量均为
1L
×0.01mol·
L
-
1
=0.01mol
,通入
0.03molHCl<
/p>
,
NaOH
完全反应,
< br>Na
2
SO
3
< br>转化为
H
2
SO
3
。
H
2
SO
3
为弱酸,可经
第一二步电离
产生
HSO
3
-
和
SO
3
2
-
,其关系是
c(HSO
3
-
)
>
c(SO
3
2-
)
>
0
,
C
错误;
D
.
NO
2
会与水反应,
3NO
2<
/p>
+H
2
O=2HNO
3
+NO
,
若将
< br>HCl
换为
NO
2
,
生成的
HNO
3
有强氧化性,
可以氧化
Na
2
SO
3
,
溶液中将没有
SO
3
2
-
、
HSO
3
-
、
H
2
< br>SO
3
等粒子,
Y
点位置会消失,
D
错误。
答案选
A
。
12
.除去下列括号内杂质的试剂或方法正确的是(
)
A
.
HNO
3
溶液(
H
2
SO
4
)
:适量
BaCl
2
溶液,过滤
c(
H
2
SO
3
)
=c(HSO
3
-
)
< br>,由
-
c
(HSO
3
)
c
(H
+
)
+
K
a
1
,则有
K
a
1
c
(H
)
,则
pH=-lgc(H
+
)=-lgK
a
1
,
A
正
c<
/p>
(H
2
SO
3<
/p>
)
B
.乙烷(乙烯)
:催化剂条件下通入
H
2
C
.溴苯(溴)
:加入
KI
溶液,分液
D
.乙醇(乙酸)
:加入足量
CaO
后蒸馏
【答案】
D
【解析】
【详解】
A.
加入氯化钡引入新的杂质氯离子,应加入硝酸钡,故
A
错误
;
B.
由于不能确定乙烯的含量,
则不能确定通入氢气的量,易混入氢气杂质,故
B
错误;
C.
加入
KI<
/p>
溶液,溴与
KI
反应生成碘单质,形成新
的杂质,故
C
错误;
D.
乙醇不能和氧化钙反应,乙酸和氧化钙反应生成沸点较高
的醋酸钙,然后用蒸馏的方法可分离,故
D
正确;
故答案为
D
。
13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在氧
化还原反应中,肯定有一种元素被氧化,另一种元素被还原
B
.有单质参加的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C
.有单质参加的化合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D
.失电子难的原子,容易获得的电子
【答案】
C
【解析】
【详解】
A.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可能是同一种元素既被氧化又被还原,
A
错误;
B.
同素异形体的转化不
是氧化还原反应,
B
错误;
C.
有单质参加的化合反应一定发生元素价态的改变,所以一
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C
正确;
D.
失电子难的原子,获得的电子也可能难,如稀有气体,<
/p>
D
错误。
故选
C
。
<
/p>
14
.某烯烃分子的结构简式为
A
.
2
,
2
,
4-
三甲基
-3-
p>
乙基
-3-
戊烯
C
.
2
,
p>
2
,
4-
三甲基<
/p>
-3-
乙基
-2-
戊烯
【答案】
B
【解析】
【详解】
烯烃分子的结构简式为
p>
,系统命名法命名其名称为
2
,
4
,
4-
三甲基
-3-
乙基
-2-
戊烯
,故
,用系统命名法命名其名称为(
)
p>
B
.
2
,
4
,
4-
三甲基
-3-
乙基
-2-
戊
烯
D
.
2-
甲基
-3-
叔丁基
-2-
戊烯